段紅梅 李黎 重慶市南華中學校
趙氏武術是著名武術趙子虬以峨眉武術為基礎,結合了重慶渝北地區(qū)文化特征所創(chuàng)的一個傳統武術流派,具有著極為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豐富的拳械體系。趙氏武術在2011年入選了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其得到了更好地發(fā)展。因為趙氏武術是重慶地區(qū)極為重要得文化遺產,因此本研究將對于趙氏武術進行系統剖析,為更好的促進趙氏武術發(fā)展提出可借鑒性的建議。
趙氏武術,是以峨眉武術為原點,由知名武術家趙子虬在重慶渝北地區(qū)創(chuàng)立及發(fā)展的一個帶有典型地方性、家族性、現代性的優(yōu)秀傳統武術拳種。趙氏武術因由以趙子虬、趙幼生父子為代表的趙氏家族傳承,所以以家族姓氏對拳種進行了命名。因為武術是一種以人為載體的社會性活動,趙氏武術自從趙子虬一脈開始在渝北區(qū)(江北縣)及重慶地區(qū)傳播后,把渝北及重慶的文化精髓吸收到了其武術體系之中,因此其武術文化之中帶有了明顯的地方性文化特征。武術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與時代性,在趙氏武術包容的文化形態(tài)下,在其發(fā)展中不斷融合其他門派拳種并根據需要對自身的體系進行不斷的豐富與完善,從而使其成為一種具備現代性武術特性的拳械體系。
趙氏武術是由峨眉武術這種的化門拳演化而來,在其整個拳械體系之中,“三十六閉手”是其核心內容。根據調查研究表明,三十六閉手也可以叫作天罡手三十六。其每一個招式動作都有跡可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出處就是在趙子虬之子趙幼生所著的《峨眉化門南拳—三十六閉手》。天罡手三十六的招式手法極具特點,可以遠攻也可以近擊。在攻擊時并不是單純的拳或腳,而是拳、腳、腿膝、肘兼顧,協同進擊,這大大提高了技擊能力和對自身的防護能力。它的每一個招式都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而是兼具了攻防的一組手法,每一組手法之間相互聯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可以分離,難以拆開。趙氏武術的武術套路中具有遠打近拿,靠身跌法等特點,歷經多年的發(fā)展趙氏武術已經形成了打、拿、跌三法皆具的獨特風格。
趙氏武術之所以可以興盛至今,其根本原因就是每位趙氏武術的傳承人對其武術套路、練功方法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嚴格的要求,而這或許就是渝北趙氏武術的魅力所在。在這種精神的帶動下,趙氏武術的發(fā)掌出拳、踢腿提膝和頂肘送肩等方面都有講究。其中尤為注重“發(fā)”“送”“收”“封閉”這四個方面。而作為趙氏武術的核心的“三十六閉手”更是其“發(fā)”“送”“收”“封閉”的代表拳種。只有明確了“發(fā)”“送”“收”“封閉”才能真正了解趙氏武術的核心內容——“三十六閉手”,才能理解趙氏武術。
趙氏武術具有創(chuàng)新性特征明顯,趙氏武術與峨眉武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創(chuàng)始人根據峨眉的武術特點,加之融合地方特征,創(chuàng)造了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趙氏武術,所以說趙氏武術一開始的創(chuàng)建就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性?,F如今,趙氏武術的發(fā)展以地方特色與傳統武術套路為主要研究基石,對現有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已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武術文化,如趙氏擒拿,就是根據原有武術秘籍《九重天》加之自己對秘籍的研究,同時聯系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地方特點的趙氏擒拿。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沒有任何一種文化是持續(xù)不變的,武術也是如此,創(chuàng)新是一種文化能發(fā)展下去的主要途徑。
趙氏武術在發(fā)展過程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逐漸成為地方性武術的代表,趙氏武術的技擊特點是力為本、快為上、要求借力巧打、手腳輕快。所以趙氏武術具有很強的競技性。趙氏武術傳承人趙幼生曾多次活動國內武術大賽冠軍,傳承人曾勇在參加中國香港武術節(jié)比賽時,獲得青年組傳統拳和“巴字刀”的冠軍,傳承人唐國強在第五屆國際健身氣功交流比賽中,獲得個人第一名。其他弟子也多次在省級比賽中獲得冠軍,因此很好的突出了趙氏武術的競技性,也是趙氏符合于現代武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佐證。
趙氏武術具有很強的健身功能,趙氏武術在原本為了生存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如今隨著時代發(fā)現,趙氏武術的健身功能逐漸被發(fā)現,21世紀開啟了全民健身的時代,武術在體育鍛煉項目中受歡迎程度較高,練習趙氏武術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F如今已經退休的趙氏傳人依舊忙碌地工作,他將趙氏武術的精髓融合,編排出了適合廣大群眾練習的武術體操。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了解接觸趙氏武術,讓趙氏武術在全面健身時代能夠做出貢獻。
趙氏武術作為地區(qū)性武術代表,具有內外兩種兼修的特點。內修武德,外習武技,是趙氏武術的精髓所在。習武習德,是趙氏武術的一貫傳承,在、七十年代大興武術時期,有許多人慕名拜趙氏武術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趙子虬為師,據趙幼生說,當時正式拜師的弟子有數萬人之多。但是,在收徒弟時表示,習武之人要尊師重道,忍耐克己,不收那些心術不正之人,這足以證明趙氏武術的教育性,現如今,趙氏武術雖然依然保持著傳統的師承性,但是,根據時代發(fā)展不同,逐漸進入中小學,成為一門地方性課程。
在學校教育中,地方文化傳承是學生了解本地文化的重要途徑,趙氏武術作為重慶市地方特色武術文化,需要把趙氏武術放在學校進行傳承,傳承就是在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學打造趙氏武術“大中小”一體化課程,把趙氏武術融合進校園體系之中。要傳承趙氏武術,就進行趙氏武術的課程打造,其課程內容主要從技能學習與文化學習兩個方面展開。使學校教育和武術教育相互融合,在技能學習中,不僅能全面提高學生體質,還能防身自衛(wèi),在文化學習中,全面了解趙氏武術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同時加強武德教育。
趙氏武術作為地方性武術文化代表,如何對其進行文化保護成為難題。把趙氏武術相關的實體文化內容進行陳列與展出,是對武術文化傳承與保護最為有效的方式,因此考慮建設一個以趙氏武術為主題的文化場館,展出趙氏武術發(fā)展傳承至今的歷史,實體文化內容,這需要趙氏武術傳承人的籌備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趙氏武術文化館的建設,也可以增強本地文化自信,可以更好的保護趙氏武術的傳承和發(fā)展。
趙氏武術現如今是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要想發(fā)展的更好,就必須申報更高一級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趙氏武術是重慶地區(qū)東峨眉武術的最為典型代表,具有著峨眉武術與重慶地方性文化的雙重特征,趙氏武術無論是文化底蘊還是拳協體系內容及普及人群都達到了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要求。從區(qū)域來看,重慶地區(qū)還沒有一項武術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因此相關管理者、工作者及傳承人應該積極謀劃,力爭把趙氏武術打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向進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趙氏武術的發(fā)展。
現如今,互聯網高度完善,人們已經習慣從互聯網中獲取信息,現如今如何對趙氏武術進行保護和傳承,需要人們知道趙氏武術的內容,擴大趙氏武術影響力,對趙氏武術的了解不僅僅局限于重慶。因此可以對趙氏武術進行系統的拍攝,做成紀錄片的形式,以便人們更好的了解,也可以以短視頻的形式,進行趙氏武術文化傳播。在保護方面,深度挖掘趙氏武術文化及拳械內容,以圖片與視頻的方式進行影響存留,從而完善其保護體系。
要想趙氏武術發(fā)展的更好,需要擴大趙氏武術傳播范圍,太極、武當、少林等人盡皆知的武術流派,在我國甚至世界范圍內都具有很廣泛的武術學習人群,但是,趙氏武術作為地方性武術拳種,傳播范圍還具有一定局限性,知曉的人數少,學習人群自然也不多,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需要擴大趙氏武術傳播范圍,因為傳播是更好的保護,所以根據現有條件,應加強對趙氏武術在全國甚至海外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