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南縣是我唯一因牽掛一些同學而關(guān)注的縣城。
雖然海南州轄五個縣里都有我的同學或朋友,可在貴南縣的那些同學對我來說相對有些特殊。如今在貴南縣工作和生活的一些同學,因在上學時與我同窗共讀了五年,相處的時間較長,結(jié)下的友誼自然就要深一些了。畢業(yè)后,我就關(guān)注起他們的工作、婚姻、生活等等,所以比較了解貴南縣。
其實,我還沒有認識那些同學之前,就聽說了貴南縣的名字。在我上小學四五年級時,某年暑假到山上的羊場里放牧,當我們的牧場剛搬遷到夏窩子,在故鄉(xiāng)的扎甘神山腳下扎帳安營下來不久,同德縣尕巴松多鎮(zhèn)的牧民和貴南縣塔秀鄉(xiāng)的牧民之間發(fā)生了一次草山糾紛。通過那次草山糾紛,我聽到了貴南縣的名字。知道貴南縣就坐落在山那邊,可就是沒有翻山越嶺地進入貴南縣。
1989年,我初中畢業(yè),順利考上了海南民師(民族師范學校),為了去海南州填寫志愿表,我從同德縣出發(fā),第一次經(jīng)過貴南縣去了海南州。說起那次去海南州還有一段比較曲折的經(jīng)歷呢。那時候,就讀于民族學校的學生只要考上海南州民師,就等于端上了公家的鐵飯碗,所以,我們這些靠知識來改變命運的農(nóng)村孩子非常渴望考入海南民師。當初,縣域之間交通和通訊十分不便利,如要走一趟恰卜恰鎮(zhèn),就要趕那趟鐘點車,如果錯過,就要等第二天的班次了。當時因為信息閉塞,我們得到消息時,填寫志愿表的時間已經(jīng)接近尾聲,我們哪里敢怠慢?。康诙煲估镱^雞一叫就跟附近村的兩名同學搭伴,徒步向縣城出發(fā)。緊趕慢趕,我們還是沒趕上那天開往恰卜恰的班車。等我們抵達同德縣城時,那天開往恰卜恰的班車已經(jīng)開走了。可我們的時間緊火燒眉毛,如果當天趕不到海南州填寫志愿表,招生辦就要把已經(jīng)填好的志愿表上交了,那我們的前途就岌岌可危了。于是,我們找在縣城的親戚幫忙,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輛去州上辦事的公車(吉普車),央求司機帶我們一程,最后每人出了單趟班車的費用,他才答應(yīng)拉我們了??蓻]想到的是,他把我們?nèi)齻€人拉到貴南縣森多鄉(xiāng)的黃沙頭后,背信棄義,不愿意拉我們,無奈,我們只好半途下車了。
下了車,我們?nèi)齻€人迷惘地站在三岔路口時,居然看到左右兩側(cè)判如兩個境地的景色。一邊是綠草如茵的草原或一座座如同寶瓶一般蜿蜒綿長的秀美草山,一邊是沙浪滾滾、風沙彌漫的浩瀚沙漠。我們的心情也瞬間進入了兩重天,之前還為自己的光明前途而興高采烈著,突然遇到釜底抽薪般的遭遇,再見到眼前風沙滾滾的沙漠,心情一下子沮喪到了極點。我們一時無計可施,只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屋漏偏逢連夜雨。天氣陡變,突然刮起大風來。極目望去,盡是一片蒼莽渾厚的黃,長沙絞風,卷舞直上。上空,平鋪天際的云層緩緩移動,在起伏的沙漠上投下巨大的影子——此處的天和地,仿佛在亙古的靜默中面面相覷,卻如兩個平行的時空,永無交界。前不見行人,后不見來者。我們既急又怕,不知道何去何從時,從日瓊埡口駛來了一輛吉普車。情急之中,我們站在公路中間硬生生把那輛吉普車給阻攔住了。后來,我們才知道那居然是我們縣長的車,也是到恰卜恰去辦公事的,得知了我們的遭遇后,他比我們還著急,即便他的車里坐滿了人,還是硬把我們擠進了車里。他一路催促司機快點兒開車,吉普車疾馳了一陣后,終于在快到貴南縣城時趕上了從我們縣開往恰卜恰的那輛班車。司機下車,半路攔停了班車,好說歹說,硬把我們送上了那趟班車,才沒有延誤填寫志愿表的時間。
那是我第一次經(jīng)過貴南縣。等心情平靜下來時,我才有心情觀看起貴南的景色來。車窗外雖然風沙迷蒙,但我還是看到了貴南縣的景致。貴南縣芒曲溝兩岸的景色不及同德和興海秀美,兩岸的山崖幾乎是沙丘,光禿禿的,不見多少植被,或許是天氣的原因,縣城的上空籠罩著一層層淡淡的沙塵,一眼望去,使人心里產(chǎn)生一陣凄涼感來。那時候,貴南縣的情況與同德縣、興??h差不多,滿縣城除了政府大樓和民貿(mào)公司大樓之外,滿街都是馬脊梁土房,馬路上除了來來往往的自行車、牛驢拉運的架子車和牧人騎行的高頭大馬之外,幾乎不見行駛的車輛。由于匆忙路過,沒時間詳細觀看縣城的景色,吃了頓便飯乘車離開了。
班車一駛上縣城北邊的山坡,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廣袤的草原。班車在一條直通遠方的沙石路上疾馳,車身像篩糠一樣不停地顛簸,車廂里的乘客們仿佛觸了電,渾身在不停地顫抖,抖動得人們腸胃生疼,骨肉松散,仿佛整個身體都快要散架了似的。車窗外面黃沙滾滾,車廂里彌漫著塵土,滿口腔和鼻腔里都是一股沙土味。車里雖然有人在聊天,可傳出來的說話聲好像浸了水的磁帶,帶著顫音、抖音和雜音,總是聽不大清楚。透過迷蒙的沙塵,能看見公路兩旁的農(nóng)田和草場。確切地說都是旱地,種植著大片的青稞或油菜,還有大片大片的草場里有許多的牦牛和綿羊在悠閑地啃食著牧草。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廣袤的草原上還稀稀疏疏地長著些白楊樹,經(jīng)打聽才知道,原來我們此刻行走在巴倉農(nóng)場。提到巴倉農(nóng)場,我突然想起曾在小學課本里的英雄——門合,我隱約記得他就是為了搶救隊友,英勇犧牲在巴倉農(nóng)場的。
經(jīng)過巴倉農(nóng)場旁邊的鄉(xiāng)鎮(zhèn)——塔秀鄉(xiāng)不久,車子就駛進了溝壑縱橫、山路崎嶇的尕瑪羊曲峽谷,我突然記起了父輩們談?wù)撨^有關(guān)它的悠久歷史。20世紀60年代,同德巴倉農(nóng)場在尕瑪羊曲渡口,以扯船擺渡的方式,放渡人畜,每次還能渡載重卡車一輛,10分鐘即可渡過。1982年建造了尕瑪羊曲黃河橋,此橋坐落在貴共路45公里處,橋長130多米,寬7米,人行道一點五米。其結(jié)構(gòu)為跨徑70米的箱助單波雙曲拱橋,主孔為70米的箱形拱,副孔為30米的雙曲拱。此橋坐落在興海支線上,將交通干線青藏、青康、寧果公路有機地連接起來,成為海南州地區(qū)南北及青南交通的咽喉。修通此橋,宣布尕瑪羊曲渡口結(jié)束了千百年間黃河九曲內(nèi)靠皮筏、木船渡河的落后局面。
尕瑪羊曲西岸沿線地形復(fù)雜,溝壑縱橫,盤山曲折,路面上坑坑洼洼,一路艱難險阻,路況十分惡劣。雖然道路盤旋曲折,只要不遇到暴雨天氣,還無太大驚險。車子跨過那座狹窄的拱橋,經(jīng)過曲折的緩山路,攀爬到峭崖陡壁的半山腰的山路時,就讓人驚出一身冷汗來。由于當時的沙石路崎嶇不平,車子一路顛簸搖晃,行走在懸崖邊的陡山路總會讓人看到驚險的一幕。如同甲蟲般艱難爬行的班車一晃身,坐在靠懸崖一側(cè)的乘客就能看到黃河的河底,驚嚇得讓人不禁發(fā)出驚嘆聲,膽小的人定會冒出冷汗來。當時,同德和貴南兩縣的群眾常常感嘆,走一次尕瑪羊曲,仿佛走了一遍陰曹地府呢。
參加工作后,沒有非去不可的理由,我很少經(jīng)過尕瑪羊曲去海南州了。
2016年,我從同德調(diào)到州上工作,交接完同德那邊的所有工作手續(xù),去州文聯(lián)報到的那天我又經(jīng)過貴南縣到達恰卜恰。那一次是時隔將近二十年后,我自駕車去感受刺激的??晌胰f萬沒想到的是,同德縣經(jīng)貴南縣到達共和縣的公路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開車從同德縣城出來,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一條平展展的柏油公路,如同一條黝黑發(fā)亮的緞帶橫穿北巴灘草原,穿過旺加鄉(xiāng),打了一個迂回,黑色公路轉(zhuǎn)變了一個姿勢,猶如一條蜿蜒起伏的黑色巨龍,順著山體蜿蜒曲折地攀爬到日瓊山埡口,一路沿著一段筆直的下坡路盤旋而下,就抵達了黃沙頭。
在黃沙頭,再也看不到昔日那長沙絞風、卷舞直上、蒼莽渾厚的沙塵暴天氣。呈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一條蔥蘢的林蔭大道。那是因為,近十幾年來,貴南人民在滾滾沙海里揮汗如雨,志承愚公,一心縛黃龍,展開了機械固沙、灌溉直播造林、喬灌木引種試驗、農(nóng)田防護林營造等工作,通過自己的智慧、勤勞和勇氣守護著那片土地。經(jīng)過數(shù)十載的艱苦奮斗,木格灘沙漠從風沙滾滾、寸草不生,到綠樹成行、青草成片;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貴南絕對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黃沙頭向北一轉(zhuǎn)彎就進入了貴南縣森多鄉(xiāng)。開車順著那條田野味更濃的鄉(xiāng)鎮(zhèn)道路疾馳,迎面而來的是一群群潔白的羊群和肥壯的黑牦牛,以及那一排婆娑的白楊樹,車窗外微風徐徐,河流潺潺……
大約行駛了30分鐘,我到達了貴南縣城,這座美麗的沙濱縣城近二十年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平房或是幾層樓的房子,都被一座座高樓大廈所代替,縣城內(nèi)比較寬闊的馬路加寬了,一點阻車的現(xiàn)象也沒有,環(huán)保太陽動力汽車已經(jīng)普及,城市綠化搞得很不錯。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鄉(xiāng)村道路,把大大小小的村落串聯(lián)起來;一輛輛滿載牛羊、瓜果的貨車穿梭其間……
我開著車駛出貴南縣,駛上縣城北邊的山坡,呈現(xiàn)在眼前的依舊是那片廣袤的草原。但貫穿巴倉草原到塔秀草原的公路舊貌換新顏,當年那條搓板路蕩然無存了,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一條康莊大道,貴恰公路像一條閃閃發(fā)光的綢帶,在冬季蒼茫的塔秀草原中間輕輕地飄向前方。由于每一條山溝上都架修了橋梁,從貴南縣出來,轎車一路疾馳在平展展的公路上,幾乎沒有下溝爬坡的陡山路。直到尕瑪羊曲溝北岸,汽車行駛幾乎沒有阻車現(xiàn)象,如果沒有巴倉農(nóng)場或塔秀草原上段沒有牛羊行走或橫穿公路,就可以加足馬力一路呼嘯而過了。
我開著車,聆聽優(yōu)美舒緩的曲子,欣賞著不斷從車窗兩側(cè)向后推移的冬季的高原景色:那皚皚白雪覆蓋著蜿蜒起伏、連綿不斷的山脈;坐落在溝口或平坦草原上裊裊升起炊煙的零星牧區(qū)村莊;有機械打成捆散放或壘砌在田野里的草捆或草堆;還有那悠閑吃草的牛羊群,以及零零星星地生長在廣袤草原上的光禿禿的白楊樹,心情舒暢,似乎忘卻了曾經(jīng)這條路崎嶇不平、顛簸搖晃的慘淡境況。
當我開車下了尕瑪羊曲北岸蜿蜒曲折卻平坦舒緩的崎嶇山路,有一道壯美的景觀使得我眼前一亮。一座嶄新的大橋如彩虹凌空黃河上,兩岸公路引橋部分像一條美麗的彩虹,使宏偉的大橋顯得更加絢麗多姿。這可真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攀爬到峭崖陡壁的半山腰的山路也變成了通途大道,上坡路左側(cè)的懸崖上鑲嵌了鐵絲網(wǎng),右側(cè)靠黃河岸邊的沿路做了護欄,道路安全系數(shù)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尕瑪羊曲黃河大橋全長2418米,主橋最高墩高達111米,跨徑12米,主橋采用掛籃式和引橋40米預(yù)制箱梁施工。是青海目前建墩柱最高、跨徑最大的黃河大橋,相當34層樓高,是青海境內(nèi)最大的橋梁,也是黃河水電站庫區(qū)旅游的一大景觀。此橋直接溝通了貴南、興海及共和三縣,其中興海、貴南兩地之間路程縮短15公里,極大地改善了當?shù)亟煌顩r,對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改善廣大群眾的出行條件有著重要意義。
等羊曲水電站庫區(qū)建成后,電站投入運行的同時,原有的尕瑪羊曲黃河大橋?qū)⑷勘谎蜎],這條首次貫通興海至貴南的大橋?qū)蔀闅v史,取而代之的新大橋?qū)氐赘淖儸F(xiàn)有盤曲縱橫的交通狀況,真正實現(xiàn)天塹變通途。
從依靠羊皮筏子渡河到建成羊曲大橋,再從羊曲大橋升級到如今的羊曲特大橋——塔拉灘與貴南草原之間的黃河大峽谷上,來往的人們正經(jīng)歷著一次次渡河方式的滄桑巨變。
趙有年 藏族,出生于青海省同德縣。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青海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五期少數(shù)民族班學員。出版長篇小說《石頭村里杏花開》,中短篇小說集《溫暖的羊皮襖》;多篇中短篇小說在《民族文學》《邊疆文學》《西藏文學》《大地文學》等刊物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