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朱祉冰 石冰 龔彩霞 李楊
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唇腭裂外科,成都610041
唇裂是較為常見的口腔頜面部先天性畸形,其發(fā)病率為1.8%[1],常影響人的外觀、呼吸、咀嚼等,需要進行外科手術修復。手術后切口感染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對患者康復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2]。臨床上常使用抗生素來預防手術切口感染,但大量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會使耐藥細菌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患者對抗生素類藥物的耐藥性水平增強。唇裂手術屬于二類切口,二類切口是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主要適應證。目前,國內(nèi)外尚缺乏唇裂圍術期是否應該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相關臨床研究。臨床醫(yī)生傾向于參照外科手術切口分類而預防性地使用抗生素預防術后感染。本研究旨在探討唇裂修復術中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臨床價值,以期提高抗生素使用的規(guī)范性。
選取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唇腭裂外科2015年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1 361 例唇裂術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排除綜合征患者后,根據(jù)是否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將患者分為預防組和未預防組。預防組594 例患者,其中男性382 例,女性212例,平均年齡1.36歲,在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類藥;未預防組患者767 例,其中男性498 例,女性269 例,平均年齡1.85 歲,在圍手術期未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預防組和未預防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每組再根據(jù)唇裂裂隙類型進行分組:預防組單側(cè)不完全型單純唇裂(unilateral incomplete cleft lip,UICL)、單側(cè)完全型單純唇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UCCL)、雙側(cè)不完全型單純唇裂(bilateral incomplete cleft lip,BICL)、雙側(cè)完全型單純唇裂(b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BCCL) 患者分別為373、157、25、39 例;未預防組UICL、UCCL、BICL、BCCL患者分別為482、211、31、43例。
預防組患者手術前30 min 應用抗生素類藥物,每8 h 應用1 次,從開始使用抗生素起總預防時間不超過24 h,藥物選擇和用藥劑量由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通常選擇的抗生素類藥物為二代頭孢類抗生素。未預防組在手術前禁止患者進食,充分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在手術前30 min,使用肌內(nèi)注射方式給予患者血凝酶。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在手術結(jié)束時立即用生理鹽水紗布濕敷傷口,每隔4~6 h 更換,24 h 不間斷濕敷。保持傷口清潔,濕潤,促進傷口愈合。
1.3.1 白細胞指標 檢測手術前后的白細胞計數(shù),對比正常人血常規(guī)參考值(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檢驗科的參考值)。
1.3.2 術后手術切口感染診斷標準 感染部位僅包括切口涉及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感染發(fā)生于術后30 d內(nèi),并至少具備下述情況之一。1)切口淺層有膿性分泌物;2) 切口淺層分泌物培養(yǎng)出細菌;3) 具有下述癥狀之一:疼痛或壓痛、腫脹、紅熱,因而醫(yī)師將切口開放者;4) 外科醫(yī)師診斷為切口淺部感染。
1.3.3 體溫 術前每日測量體溫,取每日最高體溫的平均值;術后每日測量體溫4次,取最高一次體溫值,連續(xù)測量3 d,取3 d最高體溫的平均值。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對2組患者手術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體溫與術后發(fā)生傷口感染的差異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預防組手術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分別為(8.26±1.86)×109·L-1、(9.72±2.33)×109·L-1,未預防組手術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分別為(8.30±1.83) ×109·L-1、(9.83±2.16)×109·L-1,2 組患者術后白細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每組手術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預防組手術前后患者體溫分別為36.6、36.9 ℃;未預防組手術前后患者體溫分別為36.5、37.6 ℃,2組患者手術前后體溫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預防組中UICL 患者感染2 例,BCCL 患者感染3 例;未預防組UICL 患者感染2 例,其余組傷口一期愈合。對于感染的患者局部加強換藥,7例感染患者傷口均二期痊愈出院。
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在感染尚未發(fā)生之前開始使用抗生素,其目的是通過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減少感染的發(fā)生[3]。但唇裂圍術期是否應該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國內(nèi)外報道尚未形成共識。有報道[4]唇腭裂術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能有效預防感染,且能減少用藥費用。也有報道[5]唇裂患兒圍手術期各項指征變化均與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無明顯相關性,但是在外科傳統(tǒng)抗感染理念中術前不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不免讓人擔心[6]。因此,唇裂術前是否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本研究納入1 361 例樣本,排除了患者的性別、年齡、畸形程度等因素,結(jié)果表明唇裂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與術后傷口感染之間無顯著性關系,這與其他研究結(jié)果相似[7-11]。
在研究唇裂傷口感染的影響因素時,發(fā)現(xiàn)傷口張力、營養(yǎng)狀況、年齡、環(huán)境因素、術中無菌操作等均是影響傷口感染的主要因素[12]。本研究對術前術后白細胞計數(shù)和體溫進行分析,2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預防組中UICL患者感染2例,BCCL患者感染3例;未預防組UICL患者感染2例,其余組傷口一期愈合。對于感染的患者局部加強換藥,7例感染患者傷口均二期痊愈出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醫(yī)生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時,對唇部裂隙較寬、頜骨落差大或者有異位或扭轉(zhuǎn)前牙可能引起術后傷口張力更大的患者,更傾向使用抗生素[13]。
綜上所述,唇裂術后傷口感染與是否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無明確相關性,臨床上應積極控制可能引起傷口感染的因素,包括術前的全面評估、術中嚴格的無菌操作、有效的傷口減張?zhí)幚?、術后規(guī)范的傷口護理、重視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等,以有效預防唇裂術后感染。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