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馬克思論世界經濟中心轉移與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21-01-07 04:38:15
        太平洋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大變局恩格斯馬克思

        張 峰

        (1.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1306)

        當今世界正孕育新的科技革命,以中國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迅速發(fā)展,世界經濟中心向亞太地區(qū)轉移,出現了“東升西降”的局面,國際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格局等方面發(fā)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把握世界歷史規(guī)律,分析歷史大變局的發(fā)展過程,對于中國積極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掌握大變局的主動權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隨著習近平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論斷,國內外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現有的研究多是從國際政治、經濟角度進行研究,從馬克思主義角度進行的研究不多。其實,馬克思恩格斯為了研究資本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花了大量的精力分析隨著新航線開辟和工業(yè)革命發(fā)展,世界經濟中心不斷轉移的過程。大國興衰和世界經濟中心轉移的過程其實就是歷史大變局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論》《共產黨宣言》《時評。1850年1—2月》《威尼斯》《奧地利的海外貿易》《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等著作中,對世界經濟中心轉移進行了詳細論述。馬克思恩格斯有關世界經濟中心轉移的論述雖然是分散的,但卻是大量的、系統(tǒng)的、完整的、科學的。目前,國內外尚沒有對馬克思恩格斯論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進行系統(tǒng)地研究。挖掘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論述,對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更長的歷史視野深化對百年未有大變局規(guī)律的認識,從容應對大變局,進而把握變化過程中的話語權、主動權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歷史大變局與馬克思對大變局的關注

        歷史大變局,一般是指不同國家發(fā)展狀況、經濟格局、力量對比、國際地位等的巨大變化。人類歷史上產生了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四大文明古國,這些國家都曾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除了中國外,其他都由于各種原因而中斷,其中斷的過程就是歷史大變局。近代以來,危機從海上來,中國經歷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而目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馬克思恩格斯為了研究資本主義社會起源、產生、發(fā)展乃至最終滅亡規(guī)律的需要,高度關注了大國興衰、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過程,并深刻分析了現象背后的本質。

        1.1 近代中國歷史上的千年未有之變局,導致中國走向衰落

        中國歷史上曾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馬克思高度評價中國發(fā)明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產生、發(fā)展的貢獻:“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fā)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8頁。 習近平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421頁。十五世紀初,鄭和七下西洋充分顯示了中國強大的海上實力和綜合國力。但是明清以來,為了防范海盜對沿海地區(qū)的侵擾,中國實行了嚴格的海禁政策,遠離了世界,斷絕了國際交往,但也失去了對外學習交流的機會,中國經濟和社會陷入了停滯狀態(tài)。而此時,西方卻發(fā)生了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工業(yè)革命等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歐國家生產力快速發(fā)展,迅速追上并趕超了中國。1840年,英國用堅船利炮野蠻轟開了中國大門。古老中國的命運急轉直下,一度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72年5月,李鴻章在《復議制造輪船未可裁撤折》提出當時歐洲國家一步步接近中國,要求和中國進行通商,正面臨三千余年一大變局。1875年,李鴻章又在《因臺灣事變籌畫海防折》中指出中國擁有萬里海疆,但有海無防,危機從海上來,西方列強試圖掠奪、瓜分中國,正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歷代備邊,多在西北……今則東南海疆萬余里,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麇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②《李鴻章全集》(第2卷),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1063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6頁。1853年馬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一文中也用“萬世長存的迷信破了產”來概括中國面臨的千年未有之變局,他在文中指出:“滿族王朝的聲威一遇到英國的槍炮就掃地以盡,天朝帝國萬世長存的迷信破了產”。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8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7頁。

        1.2 當今世界格局發(fā)生深刻變化,面臨百年未有大變局

        從中國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新中國成立,徹底扭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改革開放后,中國主動融入全球體系,融入世界市場,參與國際分工,承接國際產業(yè)轉移,中國成為“新世界工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與美國的差距逐漸縮小。從世界來看,蘇聯解體結束了美蘇兩極對抗的局面,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快速發(fā)展,而發(fā)達國家經濟增長勢頭減弱,世界出現“東升西降”的趨勢。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在接見駐外使節(jié)時首次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概念,他指出:“正確認識當今時代潮流和國際大勢。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①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fā),許多國家防范不力,經濟嚴重下滑。中國則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迅速企穩(wěn),成為世界上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1.3 為了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馬克思恩格斯對歷史大變局進行了高度的關注

        馬克思恩格斯對世界經濟中心轉移的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的論述,世界經濟中心轉移的過程本質上就是歷史大變局。在《威尼斯》《奧地利的海外貿易》《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等文章中,馬克思分析了世界經濟中心從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的轉移。他們指出國際分工發(fā)展帶來國際生產中心的轉移,隨著生產中心的轉移,國際貿易中心、航運中心、金融中心也發(fā)生同步轉移。在《時評。1850年1—2月》《時評。1850年3—4月》《時評。1850年5—10月》等著作中,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隨著新航線開辟,世界經濟的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最后又轉移到了太平洋沿岸。在發(fā)表于《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的《時評。1850年1—2月》一文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世界貿易中心在古代是推羅、迦太基和亞歷山大里亞,在中世紀是熱那亞和威尼斯,在現在以前曾經是倫敦和利物浦,而現在則是紐約和圣弗朗西斯科、圣胡安-德尼加拉瓜和萊昂、查格雷斯和巴拿馬。世界交通樞紐在中世紀是意大利,在近代是英國,而目前則是北美半島南半部?!瘪R克思恩格斯繼續(xù)分析道,隨著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太平洋將會起到世界交通航線的作用,大西洋的沒落就會像現在的地中海的衰落一樣不可避免。“加利福尼亞的黃金和美國的不斷努力,將使太平洋兩岸很快就會同現在從波士頓到新奧爾良的海岸地區(qū)那樣,人口也那樣稠密、貿易也那樣方便、工業(yè)也那樣發(fā)達。那時,太平洋就會像大西洋在現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紀一樣,起著偉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線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將要降低,而像現在的地中海那樣只起一個內海的作用?!雹陔S著太平洋航線的逐漸增多,海運會把地球上所有的海域聯系在了一起,人類活動、貿易的交往空間變成了整個地球。

        二、世界經濟中心的形成與轉移

        生產力的發(fā)展使交往范圍不斷擴大,形成了國際交往,一些城市和國家依靠技術、區(qū)位、資源等優(yōu)勢而形成了世界經濟中心。大江大河的沿岸可能產生區(qū)域性的中心,但不會產生世界性中心,因為河流運輸是受到其深淺、流向、流域面積等的限制。大海是四通八達的通道,海運運輸成本低,通過海運海洋把各大洲聯系在了一起,世界經濟中心只能產生于沿海地區(qū)。

        2.1 生產力發(fā)展與世界經濟交往的形成

        世界經濟中心的產生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產生的,隨著交往的擴大而深化的,隨著全球化的擴張而深入的。在生產力比較落后時,生產出來的產品少,沒有進行交換的必要和可能,人們的生產活動是自給自足的。隨著生產力發(fā)展,剩余產品增多,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需求多樣化,產生了交換的需要。交換開始只是在小的范圍內進行,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隨著商業(yè)資本的形成,交換范圍進一步擴大,社會交往不斷發(fā)展。而海上運輸業(yè)的發(fā)展,擴大了國際貿易的范圍和交易的規(guī)模。地理大發(fā)現推動形成了世界范圍的交往,工業(yè)革命則使生產能力迅速增加,從而進一步推動了交往的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不同國家的工業(yè)化水平是不一樣的:“大工業(yè)發(fā)達的國家也影響著那些或多或少是非工業(yè)性質的國家,因為那些國家由于世界交往而被卷入普遍競爭的斗爭中?!雹?/p>

        2.2 世界經濟中心經歷了一個不斷轉移的過程

        世界經濟中心往往是生產的中心,商品集散的中心,有的國家由于商業(yè)資本發(fā)達,利用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形成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從而也形成世界經濟活動的中心。在古代歷史上,由于交通運輸的不便,世界經濟可以說是雙中心的,一個在地中海是歐洲的經濟中心,一個在中國是亞洲的經濟中心?!霸谫Y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之前,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交通運輸工具和運輸方式落后,因此,國際貿易不具有世界性,只存在著局部的、局域性的貿易中心。”①于志達主編:《國際貿易地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42頁。在歷史上,中國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把歐洲和東亞聯系在了一起,而成為歐亞經濟的樞紐,中華文明吸納了其他文明的長處,也深刻影響了其他文明。而中國的經濟中心,開始位于西部內陸地區(qū)。陸上的絲綢之路把中國和歐洲聯系在了一起,中國北方內陸的長安(西安)是重要的商品貿易樞紐,也是重要的經濟活動中心。隨著中國政治中心的“東進南下”,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國對外交往中的作用逐漸提高,經濟中心也逐漸“東進南下”,唐朝開始在廣州設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而宋朝在廣州設市舶使,其后又在杭州、明州(寧波)、溫州、密州(青島膠州)、秀州(上海松江)等地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明清之后,由于中國的海禁政策,中國關閉了對外交往的大門。馬克思恩格斯主要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對中國古代歷史研究不多,他們從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角度分析指出:古代經濟的中心和商品貿易活動的中心在地中海。英國作為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地,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世界工廠”,大西洋沿岸成了經濟活動的中心。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美國成為生產成本的洼地,利潤的高地,資本向美洲轉移,1894年,美國工業(yè)產值居世界第一,國際航運、金融等中心也轉移到了美國特別是港口城市紐約,世界經濟活動的中心轉到了美洲。而隨著美國西海岸黃金的發(fā)現,太平洋上的航線日益繁忙起來,世界經濟的中心向太平洋轉移。因此,如果從全球視角來看,古代有中國和地中海兩個中心,近代則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爆發(fā)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而現代則進一步轉移到太平洋沿岸。

        2.3 資本邏輯是世界經濟中心轉移的動力

        資本的邏輯是增殖、賺錢,“賺錢是人類最終的和唯一的目的?!雹隈R克思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資本論(紀念版)》(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864頁。哪里賺錢,資本就流動到哪里產業(yè)就轉移到哪里,制造業(yè)生產就轉移到哪里。1850年,馬克思恩格斯論述了由于輪船是一種非常賺錢的行業(yè),大量的資本投入到了海運業(yè),使紐約慢慢成為新的國際航運中心,“目前資本是怎樣竭力在海洋航運業(yè)中尋找投資場所,下列事實可以說明:航行在利物浦與紐約之間的相互競爭的船只不斷增加,從英國到好望角和從紐約到阿弗爾開辟了全新的航線,紐約目前正在議論許多這類設計方案。”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2頁。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中分析了國際資本轉移的過程,他指出隨著航運中心的轉移,威尼斯的地位下降,利潤下降,大量的資本從威尼斯轉到了荷蘭,以獲取更高的利潤率。其后,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資本轉向了生產性的部門,荷蘭的地位下降,資本從荷蘭轉向了英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還預測到,隨著美國的發(fā)展,英國的資本將進一步轉移到美國,這將促進美國的崛起:“由于沒落的威尼斯以巨額貨幣貸給荷蘭,威尼斯的劫掠制度的卑鄙行徑就成為荷蘭資本財富的這種隱蔽的基礎。荷蘭和英國的關系也是這樣。在18世紀初,荷蘭的工場手工業(yè)已經遠遠落后了,荷蘭已不再是一個占統(tǒng)治地位的工商業(yè)國家。因此,荷蘭在1701—1776年時期的主要營業(yè)之一就是貸放巨額資本,特別是貸給它的強大競爭者英國?,F在英國和美國之間也有類似的情形?!雹芡?,第866頁。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如果某一個國家憑借某一方面的優(yōu)勢,而成為生產成本的低地,價格的洼地,利潤的高地,這時會有大量的資本涌入,從而使該國不斷擴大生產規(guī)模,提高生產能力,成為生產活動的中心,經濟的中心。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如生活成本的上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新的資源和能源的發(fā)現等,出現了生產成本的相對變化,在資本逐利目的的驅動下,生產中心、經濟活動中心會轉移,從而產生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從根本上講,虛擬經濟是由實體經濟決定的,實體經濟即制造業(yè)轉移的過程,就是經濟中心轉移的過程。

        三、地中海時代

        地中海北面歐洲大陸,南面非洲大陸,東面亞洲大陸,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商業(yè)活動中心之一?!爸惺兰o以前,由于航海術和人類視野的限制,地中海很長時間一直是世界經濟的中心?!雹偈拠?、隋福民編著:《世界經濟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頁。亞當·斯密也曾在《國富論》中指出:“根據最可靠的歷史記載,開化最早的乃是地中海沿岸各國。”②[英]亞當·斯密著,郭大力、王亞南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商務印書館,1974年版,第18頁。為了研究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特別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脈絡,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地中海在人類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以及為什么后來經濟活動的中心會轉移到大西洋。

        3.1 地中海曾是古代歐洲的經濟中心

        地中海與亞非歐三大洲相連,便利的交通條件產生了相對先進的商業(yè)文明。早在古羅馬之前,處于奴隸社會時期的迦太基人就利用航運進行商業(yè)貿易,促進了地中海經濟的發(fā)展。從十三世紀開始,地中海的熱那亞人和威尼斯人利用區(qū)位優(yōu)勢,發(fā)展了地中海的貿易。1856年,馬克思寫作了《奧地利的海外貿易》一文,研究了威尼斯經濟發(fā)展與衰退的過程,并預測了未來的經濟走向。他甚至還專門寫作了《威尼斯》一文,指出陸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起阻礙了陸上的貿易,熱那亞和威尼斯由于宗教原因和便利的地理位置優(yōu)勢成為貿易上的中心。直到十四、十五世紀,地中海仍然占據貿易活動中心的位置?!?4世紀和15世紀,殖民地尚未出現,對歐洲說來美洲還不存在,同亞洲的交往只有通過君士坦丁堡一個地方,貿易活動以地中海為中心?!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8頁。由于便利的交通位置也刺激了地中海國家手工工場的發(fā)展,工場手工業(yè)生產的目的是滿足國外市場的需求,因此需要航海業(yè)的發(fā)展,進而帶動了造船業(yè)的發(fā)展?!笆止す霎a生在為出口、為國外市場而大批生產的地方,也就是說以大宗海陸貿易為基礎,產生在貿易中心地,例如,意大利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弗蘭德和荷蘭的城市、西班牙的某些城市如巴塞羅納等等……工場手工業(yè)的基礎是國外市場,因而可以說生產自然而然以交換價值為目標,也就是說,是直接與航海相關的手工工場、造船業(yè)本身等等。”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165頁。

        3.2 地理大發(fā)現導致了地中海的衰落

        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隨著地理大發(fā)現,人類交往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人類活動走向了更大的空間,經濟活動的中心向大西洋轉移,地中海地區(qū)走向衰落。隨著新航路開辟,地中海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下降?!暗刂泻W兂闪私煌ㄩ]塞的內陸海,意大利也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經濟上便衰落下來。與意大利商業(yè)聯系較為密切又鄰地中海區(qū)域的德意志南部諸城市,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雹菟蝿t行、樊亢主編:《世界經濟史》(上卷),經濟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頁。意大利、威尼斯的地位逐漸下降,甚至慢慢被人們所淡忘了,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從世界貿易的航路通過海洋以來,自從輪船橫渡地中海以來,意大利就被遺忘了?!雹蕖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49頁。

        3.3 商業(yè)資本的衰落是地中海失去地位的原因

        資本具有逐利性,它追求成本的低地和利潤的高地,隨著地理大發(fā)現,工業(yè)革命的爆發(fā),人類活動的中心走向了面積更大的大西洋。地中海失去了原來的交通優(yōu)勢,生產制造的中心、經濟活動的中心轉移到了交往范圍更大的大西洋地區(qū)。英國從全世界進口原料,把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在那里資本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工業(yè)資本取代了商業(yè)資本,是地中海失去地位的原因。馬克思在《十八世紀外交史內幕》一文中,分析荷蘭衰落的原因時,也分析了地中海失去其原有地位的本質,“正如熱那亞和威尼斯在新開拓的通商航道使它們失去昔日商業(yè)上的霸權地位以后的情況一樣,它不得不把超出本國商船需要的資金出借給其他國家?!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5頁。

        四、大西洋時代

        葡萄牙、西班牙最早開始尋找到通往東方的航線。新航線開辟后,人類交往的范圍驟然擴大,產生了大量的需求,刺激了技術革命的爆發(fā),推動了分工的進一步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論述了由于新航線開辟,刺激了市場的需求,促進了工業(yè)革命的爆發(fā)。“市場總是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yè)也不能再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yè)生產的革命?,F代大工業(yè)代替了工場手工業(yè)?!?/p>

        4.1 地理大發(fā)現促進了國際貿易發(fā)展

        新航線開辟發(fā)現了美洲,發(fā)現了通往亞洲的成本更低的航線,降低了交易成本,擴大了交易范圍,擴展了交易的空間,推動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美洲的發(fā)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yè)、航海業(yè)和工業(yè)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fā)展?!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頁。

        4.2 工業(yè)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交往與生產發(fā)展是相互促進的關系,交往范圍的擴大,促進了生產的發(fā)展,刺激了工業(yè)革命的產生。而隨著交往與生產的相互作用,分工與市場擴大之間相互作用。市場的擴大,刺激了分工的進一步細化,形成了國際分工。新航線開辟后,大西洋沿岸國家的經濟得到迅速發(fā)展,迅速興起了一些海港城市,成為當時國際經濟貿易的中心。隨著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爆發(fā),英國在國際分工中居于優(yōu)勢地位。英國首先在國內進行了交通運輸的革命,先是修建大量的馬路,再修建國內的運河,更好地滿足國內的需求。當國內市場逐漸飽和后,進而修建港口,投資于航運擴大海運能力,把產品出口到國外。英國生產能力的增強使英國成為世界工業(yè)的中心,成為世界工廠,而其他國家則為英國提供原材料和農產品?!扒耙粫r期未開始使用的新的交通工具——鐵路和海船——現在已經開始在國際范圍內應用起來;它們事實上創(chuàng)造了以前只是潛在的世界市場。這個世界市場當時還是由一些以農業(yè)為主或純粹從事農業(yè)的國家組成的,這些國家都圍繞著一個大的工業(yè)中心——英國?!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7頁。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指出,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英國生產力迅速發(fā)展,1860年時英國已經成為世界的貿易中心?!坝默F代能源的消耗量分別比美國或德國高4倍,比法國高5倍,比俄國高154倍,英國占世界貿易量的五分之一,占制成品貿易的五分之二……它這時是世界的貿易中心。”④[英]保羅·肯尼迪著,陳景彪等譯:《大國的興衰》,求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5頁。

        4.3 工業(yè)革命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工業(yè)革命成果運用到火車和輪船上,引起了交通運輸業(yè)的革命。鐵路、輪船、電報等的發(fā)展,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世界歷史的形成,推動了全球化的發(fā)展。對于英國來說,當時在海外建立了遼闊的殖民地,達到3 000多萬平方公里,遠超本土的面積,被人們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國往殖民地傾銷其工業(yè)制成品,也在殖民地進行投資辦廠,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殖民地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4.4 大西洋成為世界經濟中心

        隨著新航線的開辟,國際航運中心向大西洋轉移,恩格斯專門寫作了《安特衛(wèi)普》一文,他論述了比利時港口城市安特衛(wèi)普的發(fā)展歷程,指出:“它在15和16世紀時達到繁榮的頂峰,那時是歐洲的貿易中心,對外貿易十分發(fā)達,各國船只川流不息。”雖然經歷了戰(zhàn)亂和經濟中心的轉移,但是在1846年,該城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霸摮峭3种洺5梅浅nl繁的航運聯系,最近又成為大批移民去美國的出發(fā)地。”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204頁。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英國成為生產的中心,要進口各類原料,要出口各類產品,自然而然慢慢地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世界生產的中心,當時國際金融中心,大西洋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1857年,馬克思在發(fā)表于《紐約每日論壇報》的《奧地利的海外貿易》一文中指出:“隨著繞道好望角的航路的發(fā)現,亞洲貿易的中心起初轉移到里斯本,然后轉移到荷蘭,最后轉移到英國?!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93頁。而英國作為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地,走在了最前列,從而使倫敦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1851年,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召開,標志著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五、太平洋時代

        在資本主義發(fā)展初期,由于擴大了市場,生產滿足不了需求,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進步。隨著生產力的快速發(fā)展,供求關系不斷改變,到了一定階段就出了供過于求的問題。隨著生產過剩危機的日益嚴重,1825年,英國爆發(fā)第一次普遍性的經濟危機。為了擴大商品市場,1840年英國用大炮武力轟開中國的大門。隨著中國國門被打開,越來越多的船只駛向中國。另外,隨著19世紀中葉,美國太平洋西海岸發(fā)現黃金,大量的淘金者涌向美國西海岸,帶動了美國西部的投資熱。馬克思預測到隨著航運業(yè)的發(fā)展,國際產業(yè)的轉移,人類社會將進入到太平洋時代。

        5.1 美國與美洲大西洋沿岸的發(fā)展

        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雖然美國還沒有超過英國,但是馬克思恩格斯還是高度關注到了美國迅速發(fā)展并終將取代英國的歷史趨勢。他們把美國看作英國的農業(yè)殖民地,為英國提供農產品,是英國工業(yè)品的銷售地。但是美國的工業(yè)化迅速發(fā)展,憑借先天的地理位置、資源、人力成本、土地等優(yōu)勢,美國逐漸在世界工業(yè)之中占有一席之地。1888年,恩格斯在《保護關稅制度和自由貿易》一文中分析了美國的快速發(fā)展,“棉紡織工業(yè)的紡紗機和織布機方面的最新改進幾乎全部出自美國,而曼徹斯特只能是加以采用。在各種工業(yè)發(fā)明方面,美國已經肯定地起著領頭作用,而為了爭奪第二位,德國正在緊緊追趕著英國”。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8頁。

        5.2 黃金的發(fā)現與太平洋沿岸的開發(fā)

        1848年,在加利福尼亞的一個磨坊中發(fā)現了黃金,美國迅速興起了淘金熱潮,來自美國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到加利福尼亞淘金。大量的資本和幾十萬的人口迅速涌入美國西部,推動了交通和通信的發(fā)展,促進了西部地區(qū)的開發(fā)。除了西部工業(yè)的發(fā)展外,航運業(yè)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大量投機資本涌入,美國西海岸得到迅速發(fā)展,迅速從一個小村莊成長為大城市?!耙粭l跨越30個緯度的海岸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富饒的海岸之一,以前幾乎荒無人跡,現在正迅速地變成一個富足的文明區(qū)域?!雹堋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5-276頁。美國經濟出現了雙中心,經濟活動

        由東海岸向西海岸轉移。隨著美國的發(fā)展,“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取代了以英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太平洋地區(qū)成為世界經濟中心”。①李維意、閆淑珊:“馬克思恩格斯論太平洋時代的當代審思”,《太平洋學報》,2020年第12期,第91-101頁。

        5.3 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侵略與世界市場的擴展

        鴉片戰(zhàn)爭之前,中國的茶葉在歐洲很受歡迎,但歐洲出口到中國的產品卻銷路不暢。他們在殖民地掠奪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與中國的貿易出現了日益嚴重的逆差。一項統(tǒng)計表明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到了中國。1840年后,西方列強同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西方工業(yè)品慢慢大量涌入中國,中國也融入世界市場,傳統(tǒng)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日益打破。航行在太平洋和中國沿海的外國船只越來越多了。

        5.4 航運的發(fā)展與太平洋時代的曙光

        隨著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發(fā)展和中國國門的打開,新的世界交通航線要求建立。這樣,太平洋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馬克思預測道,隨著加利福尼亞的發(fā)展,必然會刺激對航運業(yè)的需求,在發(fā)展初期由于供不應求、利潤高,資本具有逐利性,必然引發(fā)對航運業(yè)投資的增加。這樣通過航運把美洲同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中國等國聯系起來,縮短全球航行的時間,加大國際交往的頻次,形成真正的“地球村”。馬克思恩格斯甚至預測到太平洋將取代大西洋,就像歷史上大西洋取代地中海一樣,這是不可扭轉的歷史趨勢。在不遠的將來,大西洋的地位會下降,就像歷史上地中海的地位下降一樣不可避免。世界歷史的發(fā)展也證明了馬克思恩格斯所預測的是完全正確的。馬克思恩格斯高度關注英國等對中國侵略所造成的影響,這必然會把中國拉入世界市場,會有越來越多的船只開往處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國。馬克思預測道,隨著美國西海岸的開發(fā),太平洋上開辟新的航線,以及1851年英國將要舉辦的第一屆世博會,必將會帶來工業(yè)的發(fā)展,必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世界經濟新一輪的增長?!坝捎诓痪们昂商m殖民地的開放,由于太平洋上即將開辟新航線……以及由于1851年將舉辦大型工業(yè)博覽會,工業(yè)將會更加繁榮?!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5頁。

        事實也印證了馬克思對太平洋時代的預測。二戰(zhàn)后,隨著發(fā)達國家的產業(yè)向亞洲,特別是向“亞洲四小龍”即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的轉移,東亞經濟迅速發(fā)展。而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過剩勞動力的大量釋放,中國利用勞動力、土地成本等優(yōu)勢,承接了第三次國際產業(yè)轉移,東亞地區(qū)鞏固了世界制造業(yè)中心的地位。2010年,中國制造業(yè)產值占世界的比重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這是自1894年美國居世界第一以來首次被其他國家所超越。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制造業(yè)中心,新的世界工廠,制造業(yè)中心的轉移也標志著資本流向的轉變。大量的資本投資到太平洋西海岸,大量的產品需要從太平洋西海岸出口,東亞需要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因此,需要形成新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與世界制造業(yè)中心相配套。寬闊的太平洋成為世界上經貿活動最繁忙的地區(qū),世界真正迎來了太平洋時代。

        六、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掌握變局主動權

        當今世界,全球經濟增長低迷,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美國退出一些重要國際組織,全球化出現倒風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為阻止病毒傳播而采取的停工停產停運停航等措施,使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面臨斷裂、重組的威脅,進一步加劇了經濟形勢的嚴峻性,許多發(fā)達經濟體經濟出現了負增長,疫情加速推進了大變局。馬克思恩格斯對世界經濟中心轉移的論述,對于深刻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深刻認識大變局的本質,積極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掌握大變局的主動權,于變局中開新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是掌握核心科技,促進技術升級。從世界經濟中心轉移的規(guī)律來看,轉移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中心、技術革命中心的轉移。世界經濟的中心最初位于商業(yè)資本的中心。當英國發(fā)生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世界經濟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的英國。當美國發(fā)生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美國逐漸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世界經濟中心轉到了太平洋沿岸的美國。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取得世界競爭的主導權。近年來,中國科技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一些關鍵領域仍然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存在著被“卡脖子”的風險。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fā)動貿易戰(zhàn)以來,對中興、華為等企業(yè)制裁,進行芯片斷供,使得兩家高科技企業(yè)遭遇嚴重危機。掌握大變局的主動權,必須擺脫技術上受制于人的局面,應該發(fā)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運用新型舉國體制,盡快在核心技術方面實現突破。

        二是推動產業(yè)梯度升級,構建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大工業(yè)是一國實力的真正體現,世界制造業(yè)的中心一般也是世界經濟中心。要推動中國從制造業(yè)大國向制造業(yè)強國的轉變。制造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大量的工人,會增加社會就業(yè),提高社會收入。而制造業(yè)的衰落會導致就業(yè)減少,社會失業(yè)率上升,社會收入下降。隨著中國房價的上升,物價的提高,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出現了制造業(yè)撤離中國的“去中國化”的危險信號。要合理引導,優(yōu)化中西部地區(qū)營商環(huán)境,推動產業(yè)往中西部地區(qū)轉移。利用中國是地域大國、不同地區(qū)之間區(qū)域差距大的優(yōu)勢,東中西部形成合理的分工,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yè)鏈、供應鏈、價值鏈,同時積極發(fā)揮國際市場的作用,構建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

        三是合理引導資本轉移,提升駕馭資本的能力。資本具有賺錢的邏輯,必須不斷地擴大生產,換回更多的利潤,否則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不賺錢資本就會死。資本邏輯推動了資本家的冒險精神,推動了資本的國際轉移,哪個行業(yè)賺錢多,哪里的利潤高,資本就流動到哪里,資本沒有祖國。馬克思曾深刻指出:“哪里為它的資金支付最高利息,哪里就是它的祖國。”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5頁。資本的過度擴張,會造成某些行業(yè)的過度投資,會造成生產的過剩,進而造成資源和能源的浪費。資本的無序流動,特別是一些中國資本盲目投資海外,會造成中國制造業(yè)的衰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發(fā)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提升金融機構駕馭資本的能力,要堅決防范資本外逃和無序擴張,要引導資本特別是國有資本合理有序往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轉移,要利用中國巨大的面積和龐大的人口優(yōu)勢,推動供給側結構性結構,形成合理的國內分工。

        四是建設海洋強國,推動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世界經濟中心轉移是與海洋密切相關的,也印證了習近平有關“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的論述。海運運輸成本低,有助于促進國際商品流通貿易,海洋溝通了世界,把世界各大洲聯系在了一起,世界各國越來越構成了海洋命運共同體。全世界44%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150公里之內,而且還有進一步發(fā)展的趨勢。經濟強國是制造業(yè)的強國,需要進口大量的原材料、資源能源、零部件,出口大量的制成品,而海運是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隨著經濟中心的形成,必然會帶動海運業(yè)的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論述了威尼斯、倫敦、紐約等港口城市先后成為國際航運的中心和經濟活動的中心。他們甚至指出鴉片戰(zhàn)爭后,上海依靠其區(qū)位優(yōu)勢將會取代廣州,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五口通商和占領香港僅僅產生了一個結果:貿易從廣州轉移到上海。”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頁。事實也印證了馬克思的判斷。目前全球前十大港口中,有七個在中國,而上海從2010年開始,已經連續(xù)十一年蟬聯全球最大集裝箱港口城市。雖然中國已經成為航運大國,但中國在國際航運定價權和國際規(guī)則話語權制定等方面,仍然有一定的不足。要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海事領域的地位,加快推進建設與中國制造大國地位相匹配國際航運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猜你喜歡
        大變局恩格斯馬克思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chuàng)作再評價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2022年養(yǎng)豬業(yè)或將迎來“大變局”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疫情疊加影響的若干看法
        外語學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04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少兒美術(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莫耶與沈醉 大變局下的小戀曲
        海峽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20
        塵埃未定的大變局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日本丰满熟妇bbxbbxhd| 亚洲永久免费中文字幕|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久久| 丰满爆乳在线播放|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蜜臀av| 日韩亚洲无吗av一区二区| 欧美午夜刺激影院|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国产| 久久九九av久精品日产一区免费 | 无码va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日韩av免费在线不卡一区|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无码| 国产AV无码一区精品天堂|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52|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无码吃奶揉捏奶头高潮视频| 亚洲av色av成人噜噜噜| 国产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老师| 久久国产自偷自免费一区100| 亚洲黄色一插一抽动态图在线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影片中文字幕|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青青草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岳毛多又紧做起爽|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开心婷婷综合中文| 又粗又黄又猛又爽大片app|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免费观看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小说|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超碰人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