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第二中學 劉大剛
信息技術是信息化技術的統(tǒng)稱,包含了很多類型,其核心本質就是對信息技術進行處理、儲存和管理的各種技術。比如多媒體技術、數(shù)據挖掘技術、視頻剪輯技術等,都屬于信息技術的行列。對于高中物理課程而言,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夠產生很多方面的不同作用,這一點需要高中物理教師予以理解。第一,能夠增強物理知識呈現(xiàn)的直觀性,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書本教材和黑板的限制,立足信息媒介,以直觀立體的方式,將物理知識展現(xiàn)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知識形成透視。第二,信息化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高。而依托信息化的手段,將物理知識靈活呈現(xiàn),可以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更高的興趣,從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發(fā)揮出學生自身的作用。第三,能夠推進教學拓展,依靠信息化渠道,從課本之外拓展引入其他的物理素材,豐富與充實教學活動,增加物理課堂教學的容量,讓教學活動取得更好效果。
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對高中物理教學產生積極的價值。不過從目前的教學實際來講,部分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還表現(xiàn)出來一些其他問題,導致信息技術的教學作用并未切實發(fā)揮出來。具體來說,目前存在的教學運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較為狹窄,局限于多媒體之中。從目前部分物理教師對多媒體的利用來看,單純關注多媒體的使用,就是單純利用多媒體來輔助物理教學,對其他的信息技術較少利用。這樣一來,就導致物理教學的信息化形式不夠豐富,時間一長就容易造成學生的興趣下降。
第二,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形式單一,局限于單純的知識展示。對于信息技術的利用,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從而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可以用作課前導入,也可以構建模擬實踐。不過從目前部分物理教師的教學實踐來看,往往就是將信息技術用來展示物理知識,取代傳統(tǒng)的板書,并未發(fā)揮出其他作用。
第三,對課堂教學拓展不足,局限于教材書本當中。信息技術的利用,本身能夠起到良好的拓展作用,能夠補充和豐富教材課本知識。尤其是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來說,更需要關注到教學拓展,以此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然而,當前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只是單純和教材知識結合,未能從課外形成拓展,限制了教學活動的發(fā)展。
高中物理課程教學,要想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并且取得理想效果,就需要關注到一些基本的要點,不能陷入誤區(qū)之中。具體來說,需要遵循的要點,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
第一,多樣化。要想將信息技術的教學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就需要關注到多樣化這一要點。所謂多樣化,是指對信息技術要采用多種不同的信息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而對于一種信息技術的利用,也要從不同形式切入,多樣化融入教學之中。以多樣化原則為導向,對信息技術實現(xiàn)合理利用,如此一來,可以讓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發(fā)揮出更好的作用。
第二,實踐化。物理課程包含的知識,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而從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來看,現(xiàn)階段要求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育,尤其是要關注學生解題能力、應用能力的培育。不論是解題還是物理知識應用,都涉及實踐。所以,在基于信息技術實施物理教學的時候,要關注到課堂教學的實踐化創(chuàng)設,確保實踐和理論相結合。
從信息技術的類型來講,具有很多不同的技術種類,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就需要對不同類型的信息技術進行利用,對物理教學形成有效輔助。第一,可以借助信息化微課輔助教學。微課是一種視頻化的課程資源,是基于信息技術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高中物理教學,可以通過微課來輔助教學。比如,教學“圓周運動”的時候,需要學生對圓周運動特點、角速度、線速度、向心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有效掌握,了解具體的計算方法。對此,就可以將這些知識提煉出來,制作成為圓周運動學習微課,在課堂上將微課引入進來,組織學生觀看微課展開自學。第二,借助新媒體輔助教學。新媒體是信息技術支撐下發(fā)展起來的全新媒介形式,在新媒體中也存在不少物理教育或是物理科普方面的新媒體。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從新媒體中選擇與教材匹配的素材,引入課堂中和教學活動相結合。第三,利用VR技術輔助教學。VR技術是一種虛擬現(xiàn)實技術,可以對一些場景進行模擬。對于高中物理,就可以通過VR技術模擬圓周遠動,平拋運動,電路、磁場等物理場景,讓學生在VR環(huán)境中對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形成直觀認識。
高中物理教學的開展,不能局限于書本教材,要從課外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實現(xiàn)教學延伸,讓學生對相關知識產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比如教學“力的合成與分解”這部分知識時,就可以基于信息技術,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導入具體的受力體系,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受力情況進行分解與合成,掌握其中的物理知識。除了從現(xiàn)實生活中拓展物理教學素材之外,還可以從物理理論知識的層面切入,擴大物理知識范圍,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比如教學“牛頓第二定律”的時候,就可以對一些相關的定理、推論等予以拓展,充實教學內容。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教學活動實效性。作為物理教師,要對此加深理解,然后對多種信息技術綜合利用,并且依托不同形式實現(xiàn)利用,同時要加強課堂教學拓展,切實增強高中物理整體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