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課堂教學及課外閱讀中,要關注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學段教學目標,做到縱橫相連,連貫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語文讀寫能力的螺旋上升;要基于兒童立場,立足兒童本位,回應兒童生命成長的需要,在發(fā)展兒童語言的同時,滿足兒童探究的欲望和情感的寄托,讓他們獲得藝術的享受和審美的樂趣,最終達成語文素養(yǎng)的終身獲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兒童的視角,建構讀寫能力提升的訓練體系。
一、徜徉書海,讓閱讀的道路一路芬芳
1.? 倡導親子閱讀,培養(yǎng)閱讀興趣。如今,語文教師基本達成一個共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閱讀是主渠道。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從量變到質變,實現(xiàn)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目的。目前,全民閱讀的狀況令人擔憂,許多現(xiàn)代人“機”不離手,沉浸在快餐文化當中,這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合格的父母,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努力在家里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以身作則地陪伴孩子閱讀。長期的親子閱讀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還能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情感的交流,對孩子的教育能夠起到潛移默化、水到渠成的作用。久而久之,閱讀就內化為孩子的一種心理需求,引領他們健康成長。
2.? 營造書香校園,打造閱讀文化。作為一所百年老校,我校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課題“新基礎教育”到“兒童閱讀提升計劃”,再到如今的“兒童本位視域下讀寫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這一系列的課題研究,帶動了一大批的教師和學生投入到閱讀與寫作的研究和實踐中,也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小作家。如今,走進校園,處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書香味。小到班級圖書角和教室每一個樓層的讀書吧,大到學校的智慧校園圖書館建設,無不為學生營造了濃厚的閱讀環(huán)境。早晨,一踏進校園,就能聽到瑯瑯的讀書聲;中午,學生靜靜地在教室里進行午間閱讀,一雙雙專注的眼神,一抹抹動人的微笑,是閱讀為他們帶來的美好的精神享受。學校的圖書館更是他們盡情閱讀的快樂天堂。圖書館的設計富有童趣,充滿濃厚的閱讀氛圍。學生既可以靜靜地坐在一角的沙發(fā)上獨立閱讀,也可以三五成群地圍坐在圓桌前,互相推介好書,交流學習心得。
3. 以課文為載體,培養(yǎng)“參讀”能力。語文教材里的一篇篇課文,就像一道道彩虹,架起了讀者與作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還要引導學生認識作者,了解寫作背景,為學生打開一扇扇神秘的大門,吸引他們迫不及待地奔向文學的殿堂。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參讀”能力?!皡⒆x”,即不能孤立地讀一篇文章,要學會參考作者的傳記、書信、日記,或者其他資料,以便感知作者沒有寫出來的那層意思。筆者經常的做法是:在教學課文前,先讓學生查閱作者資料、寫作背景及其他相關的資料。學完課文后,再推薦作者的相關作品讓學生閱讀。如此,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還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作為語文教師,最大的成功不是上好一節(jié)課,教好一篇課文,而是成功地引導學生愛上閱讀。此外,師生還可以結成書友進行合作閱讀,并定期交流閱讀情況。學生在身心輕松的狀態(tài)下,全身心地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使閱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二、建構語言,讓美好的文字相伴未來
閱讀是最基本的學習方式,而寫作則是閱讀的遷移和延伸,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密不可分。在課題實踐中,我們創(chuàng)設了讀寫結合的“套餐”,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
1. 課文“套餐”,夯實基礎,一課一得。此“套餐”適用于一、二年級。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因此,讀寫結合從低年級開始便應該落實。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先讓他們從寫簡短的兒童詩、微童話開始,慢慢地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寫百字日記的好習慣。這樣不但能消除他們對寫作的畏難情緒,還能培養(yǎng)他們對寫作的興趣。著名作家、兒童教育專家譚旭東教授曾經給小學生上了幾節(jié)創(chuàng)作兒童詩和微童話的課。在課堂上,他和學生現(xiàn)場編童謠、編童話故事、寫兒童詩。他笑呵呵地把自己上的這堂課說成是熊博士給森林學校的孩子們上課。譚教授現(xiàn)編的童話故事,不僅把學生逗樂了,還讓他們明白了,童話故事的素材也是來源于生活的。譚教授告訴學生,寫童話除了運用擬人化的寫法,還可以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學生現(xiàn)場編了許多有趣的童話。一個學生把她為爸爸過生日的情景寫成了小鳥為爸爸過生日,那場面很是溫馨。還有一個學生編了一個童話故事《吃月亮》:“天上的月亮黃黃的,圓圓的,多像一塊金黃的大烙餅??!小蟋蟀和小兔子看著忍不住流口水,他們用青草編了個梯子,爬到天空吃月亮……”這么富有童真童趣的想象也只有孩子才能夠擁有,孩子天生就是最好的小作家。
2. 單元“套餐”,建立結構,一組一得。此“套餐”適用于三年級。統(tǒng)編版教材單元學習有主題,非常適合實施“手把手教到會”的過程性教學。在單元教學時,教師要在教學中緊抓主題,凸顯語文要素,幫助學生習得方法、形成經驗,并引導學生在多次語文實踐中,豐富體驗。在此基礎上,可以構建“1+1”課程體系,即在學習一組課文后,圍繞這一組課文的主題,擴充閱讀同一主題內容的文本。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童話故事,在教學這個單元時,筆者推薦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稻草人》,并讓他們交流讀后的體會,說說自己喜歡某個童話故事的原因。學生交流得非常熱烈。有的學生說,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心里很難過,多么希望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身邊;有的學生說,喜歡《海的女兒》,童話中的美人魚心地善良,處處為他人著想……在學生的交流中,筆者不僅看到了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收獲,還感受到了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心靈的熏陶。
3. 生活“套餐”,日札記錄,一日一得。此“套餐”適用于四年級。生活是最佳的寫作“套餐主料”。因此,筆者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本日記本,要求他們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記錄在專屬于自己的本子上。不論篇幅長短,不論何種體裁,無一例外,都應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時間長了,學生自然學會了感悟生活,自覺找到了有意義的事情來寫,并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發(fā)表在學?!?11 微作文平臺”上,并匯編在學校主辦的刊物上。
4. 文體“套餐”,由仿及創(chuàng),一體一得。此“套餐”適用于五、六年級。在教學中,由篇而類,讓學生逐漸辨識這類文體的特征及閱讀方法,即在“由一而三”的拓展閱讀中,實現(xiàn)“舉三反一”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經歷“從例子到規(guī)則”的發(fā)現(xiàn)學習,到“從規(guī)則到習作”的實踐運用,實現(xiàn)得體而寫,由仿及創(chuàng)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如先學習一篇說明文,再拓展閱讀多篇說明文。通過多篇說明文的閱讀,學生更加明白了說明文的文體特征,繼而寫出了介紹自己身邊事物的說明文習作。
總之,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立足兒童本位,關注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及學段教學目標,并前瞻下一學段素養(yǎng)要點,做到縱橫相連,連貫發(fā)展,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