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慧麗
平山縣地處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段東麓。縣境內北、西、南3 面環(huán)山,東面敞開,構成簸箕狀地貌輪廓,滹沱河縱貫全縣。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集中在汛期(6-9 月),由于太行山的影響,暴雨往往突降于深山區(qū)。近年來,由于亂堆亂棄,礦石、垃圾等倒于山坡山溝中,造成溝道不暢,使洪水排泄不及時,加上溝道坡降大,擠占河道等因素,極易造成山洪、泥石流、滑坡災害發(fā)生。現以險溢河山洪溝防洪治理項目為例,研究山洪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分析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
險溢河位于冀西太行山東麓,發(fā)源于山西省孟縣西石窯溝。流域面積425km2,河源高程1243m,河長62.4km,平均流域寬度6.8km,河流彎曲度1.9,河道平均坡降17.2%,河口底高程200m,于平山縣曹家莊匯入滹沱河。險溢河有官道峪、燕尾溝及黃岸溝3 條支流,其中官道峪溝于下灘處匯入險溢河。
險溢河是平山縣山洪災害防治重點河道,險溢河流域山洪溝在歷史上多次由于山洪災害造成經濟破壞和人員傷亡,對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很大危害?!?6·8”洪災沖毀險溢河山洪溝兩岸耕地數百畝,低洼處村民家中曾漫水被淹,望南峪村跨河橋被沖毀,洪水將左側 207 國道部分淹沒?!?9·8”平山縣發(fā)生局部特大暴雨洪水,險溢河流域平均降水量達346.5mm,最大降雨量為望南峪村880mm,最大6h 雨量約為 200 年一遇,最大 24h 雨量為 100 年一遇,山洪溝項目村均不同程度被淹、損失嚴重。
險溢河山洪溝防洪治理共涉及2個鄉(xiāng)鎮(zhèn)、7 個行政村。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6-98),考慮山洪災害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等因素,確定險溢河村莊段防洪標準均為10 年一遇,耕地段防洪標準為5 年一遇,工程等別為Ⅴ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5 級。
在險溢河山洪溝治理之前的防洪體系現狀是不連續(xù)、已有墻體高度較低,不能形成統(tǒng)一有效的防護體系,溝道兩岸多為居民住宅、公路、耕地,且部分村段河道較狹窄坡陡流急,汛期時河水陡漲陡落,水流湍急兇猛,存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此次治理河段為西岸村段、柏樹灣村段、北冶村段、趙家溝村段、望南峪村段、王岸村段和杜家莊村段,通過河道清整和岸坡防護,河道治理長度4.67km,防護總長度5.77km。
河道清整:主要是按照維持現狀河床,對局部河底進行局部清障。對阻水嚴重的位置進行清障,清除河道垃圾及不穩(wěn)定岸坡巖體及坡積物,使上下游防護平順鏈接。
岸坡防護:針對險溢河河道地質條件、河道流速、沖刷深度、占地影響、施工條件等因素,通過對治理段進行坡式護岸與墻式護岸進行方案比選。支溝段河道穿過村莊,河道受水流沖切,河道束窄嚴重,岸坡陡峻且剝蝕嚴重。護坡方案需進行削坡,本次山洪溝治理段靠近村莊民居無法進行削坡,護坡型式防護有很大局限性,結合實際情況,本工程部分段治理采用擋墻式護岸。
參照已建工程,對直立式漿砌石擋墻、仰斜式漿砌石擋墻、漿砌石護坡3種審計方案進行了綜合比較。經綜合分析,西岸村段采用重力式漿砌石直墻形式防護,柏樹灣村段、北冶村段、趙家溝村段、望南峪村段、杜家莊村段、王岸村段采用仰斜式漿砌石擋墻防護。
從2012 年起,平山縣作為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試點縣開始,經過多年的建設和補充完善,形成了一套相對健全的山洪災害防御體系。
提升監(jiān)測預警能力。在險溢河流域重要村莊、河段建設3 處自動雨量站、5 處自動水位站、12 處簡易雨量站、22 處預警廣播站等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站點,結合氣象監(jiān)測站和水文觀測站等有利條件,可以全面、準確、及時地讓防汛部門及時掌握降雨量、降雨強度、河道流量,提供預警信息和科學研判,為領導決策提供科技支撐,為防汛搶險搶占先機。
加強宣傳培訓演練。險溢河流域內的受山洪災害威脅的村莊編制印發(fā)了山洪災害防御預案,設立警示牌、宣傳欄,發(fā)放了山洪災害避險明白卡、山洪災害宣傳彩頁、宣傳手冊,宣傳光盤等,為受山洪威脅的重點村莊、學校配備了預警廣播站、手搖警報器、衛(wèi)星電話等設備、設施。同時汛期開展山洪災害防御知識培訓和演練。
加強水利工程巡查與管護。安排專人對水利工程的巡查和管護,遇特殊天氣過程,加密巡查頻次,發(fā)現問題,及時匯報,按照預案進行有序、安全轉移。
險溢河山洪溝防洪治理工程實施后,山洪溝兩側村莊防洪標準進一步提高,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建設卓有成效,形成比較完善的抵御洪水的能力,產生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山洪災害防御的支撐和保障能力,有效降低了山洪災害造成的損失。經分析,多年人均減免洪災損失約100 元計算,按照減免損失法估算多年平均防洪減災效益為36.3 萬元。同時,工程的實施也有效帶動了項目區(qū)內旅游業(yè)、養(yǎng)殖業(yè)和林果產業(yè)的發(fā)展,有效地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
工程實施后,極大的改善了險溢河流域的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提高山洪溝兩側村莊的防洪標準,有效增強了抵御山洪災害的能力,形成了統(tǒng)一有效的防護體系。特別是經歷了2016 年“7·19”暴雨洪災洗禮,7 個項目村都經受住了洪災的考驗,盡管部分工程措施被超標準洪水沖毀了部分堤防,但對工程進行了必要的重建與管護,經過5 年運行,未出現問題。保護了險溢河山洪溝兩側及下游村莊、公路、工廠和學校的防洪安全問題。保護2 個鄉(xiāng)鎮(zhèn)7 個村莊、3977 人、3630 畝耕地的安全。
工程的實施有效遏止了山洪沖刷,岸坡剝蝕,大大減輕了水土流失,保護了該地的土地資源。通過疏浚河道、清理垃圾、棄渣等,保持河道行洪暢通,改善了險溢河流域的河道生態(tài),有效避免了環(huán)境污染。同時美化了河道兩岸環(huán)境,改善了居民生活環(huán)境及鄉(xiāng)鎮(zhèn)旅游環(huán)境,為沿岸居民提供了穩(wěn)定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
山洪災害防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山洪災害防治的任務依然艱巨,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通過對險溢河山洪溝防洪治理項目能進行研究和分析評價,可以為其它山洪溝的設計、施工及項目管理提供經驗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