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利,耿力,曾婭,王煥煥
近年來,循證護理實踐逐漸成為全球護理領域中的一股新浪潮[1],在臨床護理中應用并逐漸普及。但護理人員在實踐過程中卻遇到各種阻力和困難,影響循證護理實踐的順利進行[2]。目前,我國在開展循證護理實踐過程中,側重于研究循證護理的??茖嵺`與應用過程,缺乏對實施者在實踐過程中困難的現(xiàn)狀分析。護理管理者在臨床護理實踐過程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其不良體驗會影響循證護理的過程及結局,應引起醫(yī)院管理部門的充分重視。因此,找出護理管理者所面臨的困難、采取相應的對策,對改善循證護理結局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擇護理管理者進行深度訪談,探討其在循證護理實踐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實際體驗,為循證護理實踐的順利實施提供依據(jù)。
1.1對象 2019年2~6月,采用目的抽樣方法選擇武漢市3所三甲醫(yī)院的護理管理者進行訪談,每所醫(yī)院納入3~4 名訪談對象。納入標準:從事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且時間>2年;科室開展循證護理實踐;語言表達能力良好;愿意接受訪談。排除標準:護理部管理者;進修的護理管理者;本研究項目參與者。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承諾保護隱私,以序號A~H代替訪談者姓名。樣本量以受訪者的訪談資料無新主題出現(xiàn),信息飽和為止。最終共訪談12名護理管理者,女11人,男1人;年齡33~49歲,中位數(shù)39.5歲;工作年限:3~16年,中位數(shù)7.0年;學歷:碩士4人(含碩士在讀1人),本科8人;職稱:主管護師10人,副主任護師2人;職務:護士長11人,總護士長1人;科室:內科3人,外科3人,婦產(chǎn)科2人,五官科1人,傳染性疾病科1人,急診科1人,ICU 1人。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方法 在文獻回顧及專家咨詢的基礎上,結合研究主題及臨床經(jīng)驗制訂訪談提綱,并選取3名護理管理者進行預訪談,了解訪談提綱是否合適,及時修改和調整。研究者與訪談對象進行一對一的深度訪談,訪談安排在舒適、安靜的單獨房間內進行。正式訪談前做自我介紹,告知訪談的目的、意義及可能持續(xù)的時間,同時收集被訪談者的一般資料。訪談全程錄音,訪談時間30~60 min,平均45 min。訪談提綱:①您負責循證護理實踐項目多久了?②您在開展循證護理實踐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③遇到的困難與哪些因素相關?④您遇到困難后感受如何?⑤您覺得需要得到哪些支持?訪談過程中研究者只做適當追問,避免誘導性的提示,準確記錄訪談內容。
1.2.2資料分析方法 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3]分析資料。訪談后24 h內將訪談內容整理成書面文字;并結合訪談記錄關鍵詞及受訪者當時的表情、語氣、眼神、沉默時間及肢體動作等,反復多次閱讀所形成的書面資料,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對反復出現(xiàn)的觀點進行編碼;將編碼后的觀點匯集;寫出詳細、無遺漏的描述;辨別出相似的觀點;將整理好的資料返回研究對象處,核實資料。同一份資料由至少2名研究者分別分析,歸納主題,根據(jù)反饋進行修改。
2.1主題1:護理人員循證理論基礎薄弱 護理人員知識結構參差不齊、理論知識薄弱導致循證護理實踐推行困難。A:“循證護理實踐的過程對于我們團隊來說太困難了,沒有參加過相關培訓?!盉:“證據(jù)檢索及匯總的過程比較困難?!盠:“少數(shù)護理人員雖然接受了循證護理的課程,但臨床循證護理實踐的能力缺乏,教育與臨床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
2.2主題2:傳統(tǒng)護理模式轉變存在較大阻力 護理模式的轉變受到患者、醫(yī)生、護理人員、醫(yī)療政策等多方面的阻礙。A:“受患者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影響,部分患者不能接受護理模式轉變?!盉:“很多材料不能醫(yī)保報銷,部分證據(jù)應用起來很困難?!盋:“醫(yī)生擔心醫(yī)療風險,對護理變革存在顧慮。”
2.3主題3:護理管理者面臨多重壓力 推進循證護理在臨床進行變革是護理管理者的職責,推進過程中承受著多重壓力。A:“由于每個科室循證護理實踐的變革力度及實際情況各不相同,沒有足夠外部經(jīng)驗可以借鑒,管理壓力較大。”H:“擔心無法圓滿完成循證護理實踐的任務?!盝:“變革后需要對臨床工作加強督導,害怕出現(xiàn)安全風險。”L:“目前工作壓力大,自從開展循證護理實踐后,管理模式及護理觀念出現(xiàn)顛覆性改變,變革起來有點吃力。”
2.4主題4:護理管理者希望得到相關支持 護理管理者在循證護理實踐的過程中遇到多重困難及壓力,急需得到相應支持。A:“循證護理在我院開展并沒有太多的現(xiàn)行經(jīng)驗可以參考,希望得到經(jīng)驗豐富的循證護理專家的指導。”B:“希望能夠定期開展循證護理實踐交流會議,及時與管理部門溝通工作進展情況?!盠:“雖然醫(yī)院層面逐步在重視,但支持明顯不夠,專家指導、物資準備、人才培養(yǎng)和再教育都做得不夠。”
3.1護理管理者面臨諸多困難,幫助其積極應對非常必要 護理工作本身具有高壓力、高風險、超負荷及人際關系復雜等特點,護理管理者既要管理統(tǒng)籌病房,保證患者安全;還需處理大量的瑣碎事務,承擔一部分非管理工作,對護理管理者要求較高。在指導科室開展循證護理實踐時,護理管理者起著帶頭作用,領導并參與選題、證據(jù)檢索到證據(jù)實施的全過程,護理管理者的作用非常重要。但訪談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護理管理者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科研訓練。循證理論基礎薄弱,在帶領科室進行循證護理實踐過程中舉步維艱,導致其承受著多重困難和壓力,因此,醫(yī)院相關管理者應關注護理管理者的切身感受,鼓勵護理管理者采取求助、合理化授權[4-5]及有計劃地解決問題等積極應對方式,給予人性關懷及必要的政策支持,保證循證護理實踐的順利進行。李鑫等[6]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護理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人力資源、沖突解決、質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領導能力培訓,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作效率和質量。因此,健全護理管理者培訓機制,對于提高護理隊伍素質、促進循證護理發(fā)展尤為重要。建議護理部給予護理管理者外出學習、學術交流機會,滿足其學習要求,以便提高綜合管理能力及循證能力。
3.2加強相關培訓教育及人才培養(yǎng),保證循證護理實踐的推進 本次訪談結果顯示,大部分護理管理者表示在循證護理實踐中面臨來自患者、醫(yī)生、護理人員、醫(yī)療政策等多方面的諸多阻力,與阮海濤等[2]看法一致 。究其原因:①循證護理實踐具有變革的屬性,循證實踐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風險高,這些風險也導致患者和醫(yī)生對護理變革措施存在疑慮。②缺乏指導、沒有經(jīng)驗可借鑒,護理人員及管理者自身知識結構參差不齊及醫(yī)院缺乏完善的循證護理人才培養(yǎng)體系有關。在風險管理方面,護理部可組織多學科專家對護理變革措施進行專題討論和論證, 科室在應用證據(jù)前組織利益相關者座談會,了解不同角色對護理變革措施疑慮和期望,對護理措施進行調整,以降低護理變革的風險,既提升醫(yī)生及護士推動護理變革的積極性,亦能提升患者及家屬的接受度及依從性 。
目前我國循證護理課程的開設在碩士課程中,??萍氨究戚^少涉及,即使開設,學時數(shù)也較少,使大部分臨床護理人員缺乏循證護理知識和技能。因此,循證護理培訓及教育首先應從學校入手,合理進行循證課程設置,培養(yǎng)循證護理人才[7]。本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目前醫(yī)院經(jīng)常組織循證護理理論知識培訓,但護理管理者仍反映培訓力度不夠,護理人員獲取、判斷信息的能力缺乏。與尹麗[8]研究結果一致 。因此,醫(yī)院應建立科學系統(tǒng)的循證護理培訓計劃,定期采取多樣并且有效的方法進行培訓;護理部可參考研究與實踐合作促進模式[9-10],選拔護理骨干,組建循證護理委員會,統(tǒng)籌安排循證護理的推廣工作,并深入臨床科室,幫助解決實踐過程的疑難問題,有助于臨床科室推進循證實踐項目。此外,醫(yī)院應與護理院校開展相應的合作,通過定向培養(yǎng)護理人員,解決循證護理人力缺乏的問題[11]。
本次研究采用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深入探討護理管理者在循證護理實踐中的困難體驗,挖掘其面臨的壓力、情感體驗,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確保循證護理實踐的順利進行。本文研究對象均來源于三級甲等醫(yī)院,同時本研究主要從護理管理者的視角展開研究,缺乏其他視角下(院長、主任、護士等)對同一問題的多元化解釋。因此,下一階段計劃擴大樣本量和范圍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