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語語法教學長期以來難以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桎梏,以孤立地講解語法規(guī)則并輔以大量練習為主,課堂效率低下?!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概念,通過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可以極大提高教學效益。本文結合一節(jié)初中英語語法課的教學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英語語法課堂教學中設計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不同層次的英語學習活動,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語法教學
【作者簡介】王勤鈺,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文山初級中學。
一、引言
語法是語言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法教學在外語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語法教學與語言能力之間有很大的正相關。因此,研究語法教學對提升語言教學效益至關重要。程曉堂也指出,關于語法教學的問題,不是該不該教語法的問題,而是教什么樣的語法和如何教語法的問題。
然而,目前很多英語教師仍然沒有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桎梏,仍然孤立地、注入式地講解語法規(guī)則,之后輔以習題來鞏固訓練;學生被動地聽講、接納,機械地記憶,僵化地完成題目。這種模式下的語言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無法在語言情境中靈活地運用并內化語法規(guī)則,生成新的語言,也無法得到思維的訓練。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變革學習方式、提升英語教與學效果、實現(xiàn)學科育人的重要舉措。因此,如何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我們亟需思考的問題。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與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這一過程既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整合發(fā)展的過程,也是文化意識不斷增強、思維品質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教育部,2018)。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可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形成交際需求;歸納語法規(guī)則,感知表意功能;開展輸出活動,內化語法規(guī)則;設置綜合任務,提升語言能力。語法教學應緊緊圍繞主題語境展開,其中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和歸納語法規(guī)則屬于學習理解類活動,開展輸出活動屬于應用實踐類活動,設置綜合任務屬于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通過這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實踐性的活動,學生得以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培養(yǎng)勤思考善思考的習慣,核心素養(yǎng)得以提升。
三、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案例及分析
1. 教學內容及設計思路。本案例的教學內容為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3的語法板塊,教學內容為賓語從句與簡單句,狀語從句與簡單句之間的轉換。本單元的單元話題是機器人,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了部分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和對應簡單句的用法,但是還沒有形成結構化的語法知識,缺少在具體語境中運用目標語言的意識。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真實的語境中反復、大量使用目標語言,從控制性任務到開放性任務,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將目標語言的形式意義與功能結合起來。
2. 教學目標。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將能夠掌握以下幾點:
(1)了解賓語從句、狀語從句轉化為簡單句的前提條件和轉換方法;(2)在“機器人”語境中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行語言交際,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3)養(yǎng)成觀察、分析、比較、歸納、創(chuàng)新等思維方式,提升思維品質;(4)科學看待機器人對于人類的意義,形成科學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3. 教學過程。
Step 1: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感知語法形式。
本單元的話題是機器人,所以在課堂伊始,教師播放一段視頻,內容關于機器人宇航員首次在外太空說話,創(chuàng)設有關機器人的主題語境。由此引出包含目標語言的五組句子:
(1)Scientists think that the robot astronaut is a good help in space.
Scientists think the robot astronaut a good help in space.
(2)The robot astronaut knew how it could walk properly in space.
The robot astronaut knew how to walk properly in space.
(3)The robot astronaut is so clever that it can work with other astronauts in space.
The robot astronaut is clever enough to work with other astronauts in space.
(4)I am so surprised that I can hardly believe the news.
I am too surprised to believe the news.
(5)Scientists work really hard so that they can make better robots in the future.
Scientists work really hard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robots in the future.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貼切、鮮活的交際情境,以語篇的形式呈現(xiàn)目標語言,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語法形式、意義與功能之間的聯(lián)系。這五個句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語篇,這對于學生理解、運用目標語言是大有裨益的。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過于強調句法層面的語法知識,而忽略了語法的意義和功能是在語篇中實現(xiàn)的。
Step 2:歸納語法規(guī)則,感知表意功能。
學生在初步了解了目標語法的形式之后,繼續(xù)在以機器人為主的主題語境下,學習更多包含目標語言的例子。此時,他們的任務不僅僅是感知其形式,而是要歸納語法規(guī)則,感知其表意功能。
例如,賓語從句和賓語加上賓補之間的轉換,筆者結合圖片列出了以下三組例句:
(1)Last night, we saw that a robot was singing and dancing on the stage.
Last night, we saw a robot singing and dancing on the stage.
(2)Yesterday, I found that a new robot was in the restaurant near my home.
Yesterday, I found a new robot in the restaurant near my home.
(3)I think that it is exciting to own such wonderful robots.
I think it exciting to own such wonderful robots.
此處由學生自己歸納轉換的規(guī)則,即賓語從句可以轉換為賓語加上賓語補足語(doing、介詞短語、形容詞等),教師適當補充和see、find、think有相似用法的動詞。
又比如,狀語從句與簡單句之間的轉換,也是在機器人這個主題語境下,設計了三組例句,由學生總結出轉換的規(guī)則,并感知狀語從句及其簡單句表達結果或目的的表意功能。
[設計意圖]在這一步驟中,筆者結合機器人的話題,給出了更多包含目標語言的例句,邀請學生根據(jù)這些例句主動思考、總結規(guī)則和例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逐漸養(yǎng)成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的思維習慣,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更好地感知目標語言的表意功能,為后面的輸出活動及綜合任務打好語言基礎。
Step 3:開展輸出活動,內化語法規(guī)則。
以上兩個步驟屬于學習理解類的活動,學生通過感知語法的形式和歸納語法規(guī)則能夠初步掌握目標語言的用法,形成語法知識,但是并未內化為相應的語法能力。語法能力需要在大量的、高復現(xiàn)率、高頻度的輸出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在句法、語篇層面不斷使用目標語言,內化語法規(guī)則,才能形成語法能力。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筆者設置了由控制性到開放性的輸出活動,屬于應用實踐類的活動,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法能力。
控制性的活動,例如教材配套的練習,要求學生將賓語從句、狀語從句轉換為簡單句或者反過來將簡單句轉換為賓語從句、狀語從句。這是對目標語言的簡單應用,在熟悉了目標語法規(guī)則后,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完成。
半控制性的活動,例如根據(jù)圖片和短語的提示,用目標語言造句。比如,結合抗疫這個熱點話題,給出護士們長時間戴口罩摘下后的臉的圖片,給出nurses,busy,don't have any time for skin care等短語,邀請學生運用結果狀語從句或簡單句來造句:The nurses are so busy that they don't have any time for skin care./ The nurses are too busy to have any time for skin care.這節(jié)課是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所授課的,所以筆者又結合疫情期間學生上網課的經歷,邀請他們用WIFI,poor,prevent me from learning on-line lessons等短語造出結果狀語從句或簡單句。學生在真實、貼切、鮮活的語境中運用所掌握的語法規(guī)則造句,將語法規(guī)則內化。
開放性的活動,例如邀請學生編寫一個關于是否想購買機器人以及原因的對話,要求盡量多地使用目標語言。學生在之前的Reading板塊掌握了不少有關機器人話題的語料,可以結合目標語言編寫出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對話,提升在語篇中運用語法的能力。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設置了大量高復現(xiàn)率的語法活動,從控制性到半控制性到開放性,有梯度、有層次。學生得以在這種高頻度的語法活動中真正靈活運用語法規(guī)則、內化語法規(guī)則,而不是機械地掌握一些做題技巧。這些活動都是指向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而非僅僅理解語法的規(guī)則,會做幾道題而已。
Step 4:設置綜合任務,提升語言能力。
語法的形式、意義、功能是在語篇中融合為一體的,所以語法學習的最終目標也是在語篇中準確、得體地使用目標語言。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設置了一個綜合任務,即創(chuàng)設了辯論賽的語境,邀請學生選擇持方并陳述理由。具體的語境創(chuàng)設如下:
Some people think that robots can help people a lot. But others believe that they can be too much trouble. Which do you agree more? Give your reasons or examples.
You need to include at least five sentences with object clauses and adverbial clauses (expressing results or purposes).
You need to rewrite these sentences in order to make them shorter and more suitable for a debate.
這樣的綜合類活動屬于遷移創(chuàng)新的活動,學生不僅需要理解、內化語法規(guī)則,還需要在新的情境中準確、得體、靈活地運用目標語言,創(chuàng)造出具有獨特個性的語篇。完成這樣的任務,學生需要充分調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語法和語篇話題結合起來,而不是孤立地運用語法規(guī)則,學生可以真正體會到語法的語用功能。
[設計意圖]設置以語篇為形式的綜合任務,旨在訓練學生在新情境中準確、得體、靈活地運用目標語言,提升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得以提升,他們需要結合主題語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表達真實的、個性化的想法。
四、結語
英語學習活動觀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類的活動,可以極大地提高初中英語語法課堂的教學效率。語法教學應摒棄孤立地教授語法規(guī)則并輔以大量習題的授課方式,轉而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主,創(chuàng)設真實、貼切、鮮活的語境,讓學生得以大量地、高頻度地運用目標語言,尤其是在語篇中提升語言使用的準確度,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轉變其學習方式和策略,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總而言之,全面提升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力.基礎教育英語語法教學價值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1 (3):75-80.
[2]程曉堂.關于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3 (4):62-70.
[3]張中新.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策略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3):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