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全世界每年有近1.3萬噸微纖維被排入海洋,相當于每天兩輛裝滿垃圾卡車的重量。在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發(fā)布的研究表明,人們若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洗衣習慣,那么排入海洋的這一垃圾數字即可減少30%。
每一次家庭洗滌都會排放出成千上萬的微纖維,這些微小的纖維被沖入下水道,流入河流,抵達海灘并流入海洋,并被海洋生物吞沒。微纖維垃圾排入海洋有百害而無一利。一段時間以來,環(huán)境科學家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減少排入海洋的微纖維。
美國諾森布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與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合作,首次對來自衣物的微纖維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進行了重大研究。分析顯示,在一個標準的洗滌循環(huán)中,每公斤織物每次洗滌平均要排放出114毫克微纖維。在一次實驗室和實際消費者洗滌周期的試驗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減少洗滌次數和縮短洗滌時間并降低洗滌溫度即可顯著延長服裝的壽命,并減少染料和微纖維流入環(huán)境的概率。
英國利茲大學的學者和寶潔公司的專家,以及眾多紡織制造商都對洗衣過程如何影響褪色和微纖維釋放提出了新的見解。他們認為,應該研究如何讓消費者買的新衣使用更長時間。
英國一所大學設計學院的教授露西·科頓認為,快時尚是環(huán)境的一大危害,因為快時尚就意味著穿著時間短,衣物更換的速率加快。但同時多次洗滌可使衣物失去保暖、柔軟性和應有的色澤,因此使用快速、較冷的洗滌方法是一種簡單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讓自己的衣服經久耐用。
使用更快、更冷水的洗滌法其實很簡單??祁D博士就這一項目與寶潔公司創(chuàng)新中心的亞當·海沃德博士和尼爾·蘭特博士以及利茲大學的理查德·布萊克本博士開展合作。他們做了大量試驗,曾把12件深色和8件顏色鮮艷的T恤衫以及淺白格子布洗干凈,以測試色牢度,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染料》雜志上。
他們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家用洗衣機和生物洗滌劑,比較了25°C洗滌30分鐘和40°C洗滌85分鐘的衣物,每次循環(huán)重復洗滌16次,試驗中的臟衣物負載和重復試驗由英國消費者提供。對一系列面料的服裝進行試驗,并對洗衣機廢水進行分析。對從衣服中洗出的單個染料進行收集和化學分析并稱重。試驗結果確認:1)使用冷卻器清洗的T恤的顏色損失明顯減少,循環(huán)更快;2)更快更冷的洗滌方式可減少染料的脫落;3)更快更涼水溫的洗滌,廢水中的微纖維排放量明顯減少。
研究還發(fā)現(xiàn),用更快更涼的循環(huán)洗滌方式,微纖維排入環(huán)境中的量可減少52%,染料排放量減少74%。利茲大學可持續(xù)材料研究小組負責人布萊克本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幫助解決環(huán)境中的‘隱形’塑料問題?!毕礈旒徔椘穾淼奈⒗w維排放量占海洋中微纖維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天然纖維要比人造纖維排放的垃圾更多,研究人員擔心其影響會越來越嚴重。
研究表明,消費者可通過快洗滌和冷洗滌的方式減少從衣服中釋放微纖維的量。根據一家節(jié)能信托基金的說法,在20℃而不是40℃的水溫下洗衣服可節(jié)省能源66%,這為使用更快更冷的洗滌方式提供了更多的理由,符合節(jié)能減排的需要。
寶潔公司研究員蘭特博士補充說:“洗滌技術的進步,特別是酶等可持續(xù)成分的進步,使消費者在更快更冷的洗滌中獲得優(yōu)異的清潔效果。眾所周知,這種循環(huán)方式下的洗滌減少了能耗和碳足跡,但寶潔與利茲大學的合作正在幫助企業(yè)了解它們如何減緩衣物老化,讓穿衣更明智更省錢,更少換衣,更有益環(huán)保。若能做到這一步,則是一場真正的勝利,因為延長服裝壽命和減少微纖維排放是重要的可持續(xù)性方面,應該提倡這一方式?!?/p>
研究人員在15°C洗滌30分鐘的過程比標準的40°C下洗滌85分鐘要減少30%的微纖維排放量。該研究稱,家庭若改用更涼更快的洗滌方式,全世界可減少3813噸微纖維流入海洋。
用傳統(tǒng)的高容量洗衣機洗滌衣物,平均要用64升水量。若家家戶戶都采用這樣的方式洗衣,那么給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肯定也是巨大的。因此人們應該提倡使用高效率的洗衣機,這種洗衣機每次可減少負荷,即節(jié)約50%的水和能耗。而高效洗衣機排放的微纖維比傳統(tǒng)的高容量洗衣機要少很多,值得注意的例子包括,諸如滌綸這類起絨織物的微纖維排放可減少70%,滌綸T恤的微纖維減少37%。較大的洗滌負荷會減少微纖維的排放,這是因為水與織物的比例較低,摩擦系數小。專家建議消費者將洗衣機裝滿再洗滌但不要過量。洗衣機正確的洗滌水量應該保持在四分之三水量,而不要滿負荷運行。
在前8次洗滌試驗中,新衣服中的微纖維釋放更為突出。結果顯示,新衣服要比舊衣服釋放更多的微纖維。在歐洲和北美的洗滌條件下進行測試時,發(fā)現(xiàn)織物軟化劑對微纖維的釋放沒有直接影響。衣物洗滌法學專家凱利·謝麗丹(Kelly Sheridan)博士參與了鑒定,他是一位專門從事研究謀殺案中紡織纖維作用的專家。他之所以要在沒有其他纖維來源的情況下進行這項研究,是因為需要準確測得相關數據。
該小組應用法醫(yī)科學中使用的測試方法,如光譜和顯微鏡技術,以檢查從服裝中排放出的微纖維結構和組成。微纖維樣品被稱重和表征取樣,以確定人造纖維與天然纖維從洗滌中排放的比例。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96%被排放的纖維是天然的,來自棉花、羊毛;而合成纖維,如尼龍、聚酯和丙烯酸所占比例還不到其中4%。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和動物源天然纖維比合成纖維降解得更快。
先前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棉纖維的降解率為76%,接近8個月的廢水處理率,而聚酯纖維的降解率僅為4%。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然纖維將繼續(xù)降解,而石油基微纖維預期在水環(huán)境中停留時間更長。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分析和環(huán)境科學教授約翰·R.迪安(John R.Dean)領導了一項研究,他說:這項研究旨在探索家庭洗滌負荷和纖維排放的真實情況。他們不僅對來自家用洗滌排放的纖維量感到驚訝,而且還因織物的構造方式不同帶來不同的微纖維組成。他認為,要找到最終解決洗滌期間釋放微纖維污染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辦法,很可能需要在紡織品制造過程中采取重大干預措施,包括洗衣機電器設計制造。
寶潔公司研究員蘭特博士也表示:研究已證明,消費者在洗衣方式上的選擇上會對微纖維排放產生重大而直接的影響。但不管怎么改變都難以消除這一問題,采用縮短洗滌時間和降低洗滌水溫能減排微纖維,還有就是,企業(yè)需要研究洗衣機過濾器和纖維低脫落的工藝技術。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為家電制造商在機器設計中引入過濾系統(tǒng)和開發(fā)減少洗衣店用水量的方法提供了證據。寶潔公司因此開發(fā)出一種洗衣粉品牌,英文稱ArielPods。該公司打算利用研究結果進一步創(chuàng)新,使消費者可降低洗滌溫度而不影響衣物和洗衣機的性能。專家還希望鼓勵紡織品制造商通過過濾預洗來幫助去除最不穩(wěn)定的纖維,這項研究是諾森比亞大學所做的又一范例,它向聯(lián)合國提議,希望全世界消費者都采用新型的洗滌方式。這項研究可能影響全世界未來的紡織品研發(fā)和洗滌器的創(chuàng)新。
(據美國《科學日報》與《紡織創(chuàng)新》網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1/200114173110.htm; https://www.innovationintextiles.com/changinglaundering-habits-cuts-ocean-pollution-study-says/近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