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霄,陳偉,俞宏斌,姚桂華
(嘉善縣農業(yè)農村局,浙江 嘉善 314100)
番茄是嘉善縣一種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2017年嘉善縣種植面積約110 hm2,產量37 510 t,產值1.02億元。其中姚莊鎮(zhèn)的大棚番茄,全年累計播種面積43.4 hm2,有“中國番茄之鄉(xiāng)”的稱號。為保證番茄穩(wěn)定高效生產,且響應肥料減量增效及水肥一體化的號召,進行了腐植酸、硅肥、鈣鎂肥3種水溶肥對番茄生長及產量的促進作用試驗。
腐植酸是一種復雜的有機物膠體,具有吸附和凝結的作用,能提高土壤孔隙度,從而改變土壤理化性質[1-2]。在番茄栽培中,腐植酸可以與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元素發(fā)生作用[3],延長其肥效;另外腐植酸可以刺激番茄植株,特別是根系生長,提高其對養(yǎng)分的吸收效率[4]。硅元素廣泛存在于土壤之中,但大多不可被植株直接利用,因此,農業(yè)生產上常用水溶性硅肥直接進行葉面噴施,從而提高植株抗倒伏性和抗病性。在番茄的栽培上,硅肥具有提高產量和肥料利用率的作用[5]。番茄等茄果類蔬菜對鈣鎂的養(yǎng)分需求量較高,增施鈣鎂肥可促進番茄生長發(fā)育,提高產量[6],但以往的研究主要著重于鈣鎂肥隨硫酸鉀施入土壤,鈣鎂肥以水溶肥的形式進行葉面噴施尚待研究。
試驗在嘉善縣姚莊鎮(zhèn)界涇港村進行。為浙江省重點農區(qū),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全年氣溫適中,雨量充沛,氣候環(huán)境優(yōu)越。試驗土壤為水稻土,有機質含量較低,磷鉀含量豐富。試驗點土壤理化性狀,pH 5.30,有機質25.90 g·kg-1,全氮2.04 g·kg-1,堿解氮239.00 mg·kg-1,有效磷283.86 mg·kg-1,速效鉀332.09 mg·kg-1。
參試的水溶肥共3種:硅水溶肥、鈣鎂水溶肥和腐植酸水溶肥。
試驗實施時間為2019年1月1日至6月31日。供試番茄品種為東圣1329。
試驗共設5個處理:處理1,常規(guī)施肥(CK1);處理2,常規(guī)施肥下噴施清水(CK2);處理3,常規(guī)施肥下噴施硅水溶肥(T1),硅水溶肥稀釋800倍,果實膨大期,隔7~10 d葉面噴1次,共3次,每次667 m2用量100 mL;處理4,常規(guī)施肥下噴施鈣鎂水溶肥(T2),鈣鎂水溶肥稀釋400倍,定植后15 d開始葉面噴施,每7 d1次,共3次,每次667 m2用量100 mL;處理5,常規(guī)施肥下噴施腐植酸水溶肥(T3),腐植酸水溶肥稀釋800倍,緩苗后,根部澆灌2次,每次667 m2用量1 kg。小區(qū)面積10 m2(12.5 m×0.8 m),重復3次。每小區(qū)定植72株。各處理除施肥按設計要求存在差異外,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2月1日進行T2、T3處理;2月12日進行T2、T3處理; 2月26日進行T2處理;4月8日、15日、22日進行T1處理。
表1表明,常規(guī)施肥(CK1)處理產量明顯低于其他處理;噴施硅水溶肥(T1)處理的產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667 m2產量為4 215.4 kg,與常規(guī)施肥相比增產8.5%,小區(qū)番茄結果數(shù)排在第二位,單果重最高;噴施鈣鎂水溶肥(T2)處理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結果數(shù)量,每個小區(qū)結果數(shù)量為372個,與常規(guī)施肥相比增加6.6%。
表1 3種水溶葉面肥處理對番茄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如表2所示,由于硅水溶肥和鈣鎂水溶肥是葉面噴施,因此,除T3處理外,其他4個處理間的所有土壤數(shù)據(jù)沒有明顯差異。T3處理對根際澆灌腐植酸水溶肥后,土壤中的速效鉀和有效磷含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因此,澆灌腐植酸水溶肥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磷、鉀元素,延長肥效。
表2 3種水溶肥處理對番茄根際土壤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在常規(guī)施肥基礎上噴施硅肥或鈣鎂水溶肥均能提高番茄產量,其中噴施硅水溶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單果重,而噴施鈣鎂水溶肥的作用是提高結果數(shù)量。本試驗中,未能表明澆灌腐植酸對番茄產量的提升作用,但可延長磷、鉀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因此,在番茄的栽培上,適當噴施硅肥水溶肥、鈣鎂肥水溶肥和澆灌腐植酸都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