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陽 李明睿 劉鑫 王欣欣
根據(jù)2019年的癌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結直腸癌是所有癌癥相關的男性和女性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目前,結直腸癌的治療方法還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2]。而對于手術方式選擇,也從最初的開腹手術,到現(xiàn)在成熟的腹腔鏡技術。但是只要是進行了手術,無論是開腹手術還是腹腔鏡下手術都會對患者造成心理或者身體上的創(chuàng)傷。術后的恢復以及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成為了臨床醫(yī)生及護理人員的重中之重;我國人口眾多,醫(yī)療資源相對短缺,因此快速康復理念的實施尤為重要。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1997年由丹麥的腹部外科醫(yī)生Kehlet等[3]提出,近年來在歐美等國家得到了極大的推廣。當然,快速康復理念的實行與醫(yī)生、麻醉師、護理人員、患者之間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本研究選取了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的手術患者,根據(jù)入組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而后對兩組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方式,研究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探討手術室護理對快速康復理念的重要性及意義。
選取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直腸癌患者120例,均行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均經(jīng)CT、MRI檢查明確為直腸癌,無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入組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標準:①年齡≥18歲;②術前完善腸鏡檢查并經(jīng)腸鏡取活檢,病理證實為惡性腫瘤;③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腹腔鏡手術禁忌證;②因急性腸梗阻、穿孔或出血行急診手術的病例;③合并其他臟器原發(fā)惡性腫瘤;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常規(guī)護理組共60人;特殊護理組共60人。
常規(guī)護理組:對患者進行手術室常規(guī)手術護理。
特殊護理組:在常規(guī)護理組的基礎上,開展手術室護理干預,包括:①術前訪視及心理疏導:大多患者在術前都有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這些情緒的來源大多是對手術流程、手術安排的不了解,術前對患者進行手術情況的詳細解析,告知患者手術當天的具體情況及流程,包括手術的步驟、體位、麻醉方式、手術的安全性等,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惑,減少患者心中的焦慮、害怕等不良情緒;②術中護理:協(xié)助患者調整好合適的體位,做好襯墊,減少手術對患者神經(jīng)、血管及皮膚所造成的刺激及不適感;除此之外,手術室盡可能減少接臺次數(shù),避免出現(xiàn)交叉感染情況。在進行導尿、穿刺等操作的時候,醫(yī)護人員動作輕柔,操作要快、穩(wěn)、準,以此來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痛苦,減輕患者內心的恐懼;術中需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需對整個手術流程有深入了解,多和術者溝通,做好配合工作,減少手術用時;③術后護理:將患者送回病房后,做好與病房護士的交接工作。當患者蘇醒且意識清醒后,于當日下班后到病房向其及家屬講解健康知識,尤其是預防院內感染相關的知識,消除感染隱患;在術后補液及抗生素的使用上,向患者做詳細的解釋,使其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盡早下床活動,促進其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及加速康復;飲食方面,讓其家屬與醫(yī)生多溝通及交流,聽從醫(yī)生的安排。
本研究收集的患者資料:(1)患者術前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2)手術相關資料:手術方式、手術時間;(3)術后資料包括: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術后排氣及進食情況及術后肛門功能。
Parks肛門功能評分[4]:I:常規(guī)自制(比如:對固體、液體糞便和排氣具有自制力);II:對固體和液體糞便具有自制力,但無法控制排氣;III:僅能控制固體糞便,經(jīng)常性糞便滲漏;IV:完全失禁。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 22.0進行分析,本患者資料中的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和標準差(±s)進行描述。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我們對兩組患者性別、年齡、BMI、ASA評分、腫瘤大小及手術時間作為基線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而后進行術后的指標分析。
表1 兩組患者基線數(shù)據(jù)[±s,例(%)]
表1 兩組患者基線數(shù)據(jù)[±s,例(%)]
常規(guī)護理組(n=60)特殊護理組(n=60) t/χ2值 P 值性別 0.301 0.583男33(55.0) 30(50.0)女27(45.0) 30(50.0)年齡(歲) 60.4±9.7 59.6±12.1 0.391 0.687 BMI(kg/m2) 23.1±2.9 23.3±2.7 -0.462 0.659 ASA評分 0.058 0.810Ⅰ/Ⅱ 49(81.7) 50(83.3)Ⅲ11(18.3) 10(16.7)腫瘤大小 0.000 1.000< 5 cm 36(60.0) 36(60.0)≥ 5 cm 24(40.0) 24(40.0)手術時間(分) 191±46 190±43 0.415 0.892
常規(guī)護理組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為(58.2±25.3)h,而特殊護理組的首次排氣時間為(43.9±19.5)h(t=2.739,P=0.009);常規(guī)護理組的術后首次進食時間為(92.8±48.2)h,而特殊護理組的首次進食時間為(74.8±46.8)h(t=2.237,P=0.026);常規(guī)護理組的術后住院天數(shù)為(14.7±5.9)d,而特殊護理組的術后住院天數(shù)為(11.2±6.8)d(t=2.012,P=0.046)。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例(%)]
雖然近些年來診治水平大大提升,但是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跟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5]。隨著科學與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手術患者的術后創(chuàng)傷與快速康復。同時,快速康復在結直腸癌的手術治療方面發(fā)展日新月異??焖倏祻屠砟畹奶岢黾敖┠陙淼膹V泛應用,使其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而人們往往固守的觀念即為快速康復無非就是醫(yī)生、麻醉師和病房護士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最近有研究表明手術室的護理干預也對患者的術后康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10]。故本研究選取了從2017年12月到2019年6月在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直腸癌患者,分組進行手術室護理干預后,綜合分析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來對比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直腸癌患者的術后快速康復的幫助與協(xié)助。從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手術室護理對患者進行干預后,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縮短并且胃腸道的功能恢復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而且在預防院內感染上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認為這是由于在手術室護理干預后,減少了患者及其家屬對直腸癌手術的恐懼心理;向患者講解相應的院感知識,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術后感染及恢復的重視及積極配合的心理。再者,我們盡可能減少了特殊護理組患者當日手術的接臺次數(shù),在預防交叉感染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助益。而且,具有針對性的手術室護理干預措施大大地提高了醫(yī)護人員利用率,促進了醫(yī)護人員配合度的提升,根據(jù)術前我們對于患者的評估結合手術室護理,有效改善患者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提升治療效果,促進了患者的康復。這與先前的研究結果也相符合[11-13]。
這項研究的局限性有一下幾點:首先,不同治療組所造成的技術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本研究中執(zhí)行手術的都是具有高水平的經(jīng)驗豐富的高年資醫(yī)生。其次,本研究采用的前瞻性隨機入組的方式,減少了患者的選擇偏倚,盡可能的減少了這些無關的混雜因素對結果的影響。但是因為單中心,相較來說,本研究的入組的患者樣本量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們期待更多的前瞻性的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來比較直腸癌患者手術室護理干預的優(yōu)缺點。
綜上所述,對于開展直腸癌手術的患者,對其開展系統(tǒng)化的手術室護理干預,不僅能減少術后醫(yī)院感染,而且能縮短住院時間,加快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因而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