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紅 莫麗芳
北京航天總醫(yī)院兒科,北京 100076
輸液是指為人體靜脈滴注注射液,可以為人體提供營養(yǎng),補充流失的水分,糾正電解質(zhì)平衡和酸堿平衡或進行疾病的治療,由于兒童年齡較小、身體素質(zhì)不佳,導致輸液難度較大,同時小兒輸液因身心發(fā)育不成熟、恐懼陌生環(huán)境或輸液等因素,極易出現(xiàn)不配合輸液或哭鬧情況,進而影響輸液治療開展[1]。對于輸液患兒實施一項有效的護理較為重要,在護理中,需要護士具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具備較高的穿刺技巧,對整個輸液過程進行全面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包括輸液前護理、穿刺護理及輸液中護理和輸液后護理。因此,本研究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在小兒輸液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選取200 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北京航天總醫(yī)院收治的200 例小兒輸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參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100 例。觀察組中,男57 例,女43 例;年齡1~5 歲,平均(3.01±1.01)歲;疾病類型:肺炎45 例,感染性腹瀉35 例,支氣管炎20 例。對照組中,男59 例,女41例;年齡1~6歲,平均(3.17±1.07)歲;疾病類型:肺炎46 例,感染性腹瀉37 例,支氣管炎17 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兒無其他嚴重疾病。排除標準:①伴有心肝腎等異常情況者;②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癲癇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參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兒及家屬介紹輸液過程、輸液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同時安撫患兒情緒,輸液結束后拔針。觀察組在參照組基礎上施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全面評估:了解患兒的基本信息、疾病情況后,與患兒及家屬溝通,全面評估患兒的身心狀態(tài)及需求,如疾病認知情況、輸液了解情況、心理健康狀況、需求狀況等,在實施輸液操作前,評估患兒心理狀態(tài),并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使患兒能消除對輸液恐懼感,進而提高各項操作配合度。首先,護理人員迎接患兒時保持態(tài)度柔和、微笑服務,由此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使患兒能消除對陌生環(huán)境及陌生人的恐懼,保持輕松愉悅心情。另外,護理人員還可通過稱呼患兒昵稱方式拉近護患距離,給予其充分的鼓勵與表揚。其次,需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告知患兒家屬有關疾病的相關知識,并告知其輸液相關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使家長的應對能力得以增強。②方案制定:結合小兒輸液臨床經(jīng)驗及初步評估結果,制定可操作性強、針對性強的臨床護理路徑表,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施具體護理服務。為患兒家屬介紹路徑表,告知患兒家屬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優(yōu)勢、內(nèi)容、注意事項及積極配合。③輸液前:以和藹態(tài)度、親和語氣與患兒及家屬溝通,并在患兒應許情況下進行肢體接觸緩解患兒恐懼、不安情緒,對語言溝通患兒進行言語肯定、表揚以提升患兒配合度。④穿刺時:由于輸液是一項有創(chuàng)操作,患兒對疼痛較敏感,導致患兒在穿刺中存在掙扎和哭鬧,增加輸液操作難度,在實施穿刺時采取以下措施:可通過講故事或播放動畫片方式轉移其注意力,并在穿刺前明確穿刺部位,穿刺動作快速和嫻熟,爭取一次性穿刺成功。若患兒在穿刺中存在出血和發(fā)熱情況,采用無菌棉棒將皮膚擦干后再繼續(xù)穿刺操。詳細為患兒家屬介紹靜脈穿刺注意事項,指導其安撫患兒情緒,必要時控制患兒活動。⑤輸液時:在輸液中,護理人員需加強巡視力度,通常情況下每20 min 巡視1次,對患兒輸液中的反應進行觀察,并對患兒有無惡心嘔吐、過敏等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對患兒家屬提出疑問進行耐心解答。若患兒在輸液中存在哭鬧、多動和煩躁現(xiàn)象,護理人員應給予患兒及時安慰,防止因動作過大所致針頭松動,進而對輸液效果造成影響。在巡視停留中,需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相關護理操作技巧,使其能提高護理操作能力。⑥輸液后:待輸液完成后,實施正確的按壓后拔針,不增加患兒穿刺部位的血腫及出血,導致不必要的糾紛發(fā)生。具體內(nèi)容:拔針動作保持輕柔,拔針后對針眼進行按壓,時間為5 min,按壓過程中不可揉捏,易增加其局部青紫和血管陰性出血風險,在針眼徹底止血后還需觀察半小時,直至患兒無任何不良反應后即可離開。
記錄、比較兩組的藥液殘留量;以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評估兩組的疼痛程度,該量表采用6 種面部表現(xiàn),從微笑直至哭泣表達疼痛程度,信度系數(shù)0.795,適用于1~4 歲人群,無特定文化背景和性別要求,分值0~10 分,0 分代表無痛、2 分代表微痛、4 分代表有些痛、6 分代表很痛、8 分代表疼痛劇烈、10 分代表疼痛難忍。得分越低即疼痛嚴重程度越輕;以依從性評估量表,信度系數(shù)0.821,評估兩組的輸液依從性,分值0~100 分,得分越高即患兒輸液依從性越佳。以問卷評估兩組家屬的輸液知識認知度,得分越高即認知度越高。給予每位患兒家屬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表,共發(fā)放200 份、回收200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00%。
采用護理滿意程度調(diào)查問卷評估兩組的護理滿意程度,問卷總分為100 分,按得分結果分為三個等級,得分≥80 分、60~79 分、<60 分即分別視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記錄、比較兩組的一次穿刺成功情況。
采用SPS 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VAS 評分低于參照組,藥液殘留量少于參照組,輸液依從性評分高于參照組,患兒家屬輸液知識認知度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藥液殘留量、VAS 評分、輸液依從性及家屬認知度的比較(分,±s)
組別藥液殘留量(mL)VAS輸液依從性家屬認知度參照組(n=100)觀察組(n=100)t 值P 值16.54±2.71 8.45±1.38 26.6019 0.0001 4.56±0.82 3.13±0.57 14.3193 0.0001 75.32±3.47 86.47±3.81 21.6364 0.0001 79.65±4.52 88.63±4.12 14.6829 0.0001
觀察組家屬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00%,高于參照組的8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觀察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7.00%(97/100)高于參照組的90.00%(90/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313,P=0.0447)。
輸液為臨床疾病治療常用的一種方式,因輸液患兒身心發(fā)育不成熟,輸液期極易出現(xiàn)抵觸、恐懼情緒,加之小兒護理工作較繁瑣、復雜且糾紛發(fā)生率高,一定程度上影響輸液進程及效果。為此,在對小兒輸液干預時,需強化對患兒及家屬的護理干預,以期提升其依從性,而促使治療順利開展,確保治療效果[2-4]。
臨床護理路徑屬新型護理模式,即隨著醫(yī)學護理模式不斷完善逐漸形成,護理核心為以病患為中心,致力于將護理服務系統(tǒng)化、流程化,最終達到提升護理效果的目的。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臨床護理路徑更具針對性、連貫性,且開展有序、系統(tǒng)護理服務,以期提升護理質(zhì)量[5-10]。對小兒輸液施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在對患兒全面評估制定有針對性臨床護理路徑方案,輸液前做好患兒的情緒干預及健康宣教,穿刺時護理人員技術嫻熟,盡可能一次性穿刺成功。輸液中需強化巡視,輸液結束后指導患兒家屬按壓針眼并停留30 min 后離去[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VAS 評分、藥液殘留量、輸液依從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指標優(yōu)于參照組(P<0.05)。,觀察組家屬的輸液知識認知度、護理總滿意度優(yōu)于參照組(P<0.05),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多項措施,對患兒全面評估制定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路徑方案,輸液前做好患兒的情緒干預及健康宣教,穿刺時護理人員技術嫻熟,盡可能一次性穿刺成功,能降低患兒的VAS 評分、減少藥液殘留量,提高輸液依從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還能提高患兒家屬輸液知識認知度、護理總滿意度,該項護理操作和常規(guī)護理比,具有多種優(yōu)勢,在臨床護理取得顯著效果[13-15]。本研究對依從性、疼痛情況、藥液殘留量及患兒家屬的認知度、滿意度進行研究,但是未對患兒生活質(zhì)量進行研究,可能是由于研究樣本量不大或研究時間不足,今后對患兒生活質(zhì)量是否提高、治療效果是否提高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對小兒輸液施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改善護理效果及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