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芬蘭,劉 進
(1.昆明冶金高等??茖W(xué)校冶金與礦業(yè)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033;2.廣州粵有研礦物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51)
某鉛銀礦原礦含鉛 41.76%(質(zhì)量分數(shù),下同)、銀 1 915.77 g/t,脈石礦物以硅酸鹽類脈石為主,可回收利用組分有方鉛礦和銀。通過對原礦的粒度分析以及對比各可回收利用組分的比重,采用重選方法處理此礦石,進行重選拋尾試驗。
某鉛銀礦礦石是硅酸鹽型硫化鉛礦石;金屬礦物主要有方鉛礦,脈石礦石主要為硅酸鹽類;可選礦石礦物有方鉛礦和銀。方鉛礦以 “膠結(jié)物”的形式充填于石英顆粒之間 ,分布粒度嚴格受制于顆粒之間接觸空隙的大小。有一部分方鉛礦顆粒細(粒度<0.048 mm),容易和黃鐵礦、脈石礦物組成連生體,而且由于硬度小、在粉碎過程中容易形成碎粉而不易回收。
原礦多元素分析見表1,鉛物相分析見表2。
對破碎至 5 mm 以下的原礦進行了篩分分析,原礦篩分分析結(jié)果見表3。
表1 原礦多元素化學(xué)分析
表2 原礦鉛物相分析結(jié)果
表3 原礦篩分分析結(jié)果
表3篩分結(jié)果表明,礦物量主要在 -5 mm+0.8 mm 粒級,鉛和銀的金屬量在2個粒級中分布較為接近,且金屬含量出現(xiàn)明顯的粒度偏析,細粒級品位明顯高于粗粒級。
圖1 原礦選礦原則流程
試料取自該礦采場塊礦,原礦中主要有用礦物為方鉛礦和銀礦。當原礦粒度<5 mm 時,方鉛礦和銀基本單體解離,根據(jù)重選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 -5 mm+0.8 mm 粒級物料可使用跳汰機進行有效分選,而 -0.8 mm 粒級則可以使用搖床進行分選,通過對礦石的選礦可選性探索試驗研究,根據(jù)目的礦物的特點,擬定本深度分選試驗研究采用以重選為主的選礦流程,具體試驗按圖1所示的流程結(jié)構(gòu)進行。
本試驗通過對原礦 -5 mm+0.8 mm 粒級、-0.8 mm 粒級進行重選拋尾后的精礦產(chǎn)品和原礦進行重選對比試驗。對比試驗結(jié)果如表4、5所示。
本試驗對粒級為 -5 mm+0.8 mm 原礦與圖1中粒級為 -5 mm+0.8 mm 經(jīng)過重選拋尾后得到的精礦進行重選跳汰對比試驗,最終得到表4的對比結(jié)果。
表4試驗結(jié)果表明,跳汰分選的鉛精礦品位由41.76%提高到55.56%,銀精礦的品位由 1 915.77 g/t 提高到 2 797.95 g/t,鉛和銀的回收率提高很多,尾礦中鉛損失可以降低至1.26%、銀損失可以降低至0.91%,這就說明用跳汰機對 -5 mm+0.8 mm 粒級進行重選試驗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試驗指標。
本試驗對粒級為 -0.8 mm 原礦與圖1中粒級為 -0.8 mm 經(jīng)過重選拋尾后得到的精礦進行重選搖床對比試驗,最終得到表5的對比結(jié)果。
表5試驗結(jié)果表明,使用搖床對 -0.8 mm 粒級進行重選試驗,獲得精礦含鉛 67.04%、銀 3 132.16 g/t,鉛作業(yè)回收率為76.83%、銀作業(yè)回收率為81.97%的合格精礦。尾礦鉛損失5.18%、銀損失4.04%,屬于合理的試驗指標。
表4 跳汰試驗結(jié)果
表5 搖床重選試驗結(jié)果
將2組對比試驗結(jié)果中的跳汰精礦、搖床精礦、搖床中礦合并為總精礦,跳汰中礦、跳汰尾礦、搖床尾礦合并為總尾礦,結(jié)果見表6。
表6 深度試驗結(jié)果
表6結(jié)果表明,原礦用重選拋尾后再選,最終可得到鉛精礦品位為鉛 53.71%、銀 2 757.80 g/t,鉛的回收率為89.03%、銀的回收率為91.98%。
1)某鉛銀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有方鉛礦,脈石礦石主要為硅酸鹽。
2)原礦鉛物相表明 ,硫化相中的鉛品位為38.27%,分布率為91.67%;氧化相中鉛的分布率為4.8%,結(jié)合相中不可選的鉛分布率為3.53%。由此說明該礦石類型為硫化礦。
3)根據(jù)原礦性質(zhì),采用重選方法處理此礦石,進行重選拋尾試驗,取得了較好的試驗結(jié)果,尾礦占原礦的33%~35%,最終可得到鉛精礦品位為 鉛 53.71%、銀 2 757.80 g/t,鉛的回收率為89.03%,銀的回收率為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