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臺州市立醫(yī)院骨三科 浙江 臺州 318000)
骨折屬于臨床常見外傷,但骨折后患者臥床時間較長,很多患者無法面對或是不能適應突如其來的傷害,所以會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情況,對其身心健康、日常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的同時不利于預后[1]。經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調查并分析骨折患者心理狀況,掌握其內心不良心理反應后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并促進患者康復[2]。基于此,此研究特擇我院骨科80 例骨折患者展開研究,具體分析見下文。
采用回顧性方式,借助自制心理狀況調查問卷,擇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內骨科80 例骨折患者,其中49例男性,31 例女性,年齡18 ~79 歲,平均(48.50±20.23)歲。
此研究所用心理狀況調查問卷為醫(yī)院自制,問卷內容內含患者一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和臨床相關情況(對骨折知識了解程度、圍術期心理狀態(tài)、對治療因素的擔心)[3]。調查時安排責任護士逐項詢問患者,讓患者自主選擇并且回答,若患者自身理解能力不高,要求責任護士逐條解釋。問卷須由患者獨立完成并當場回收。此研究共發(fā)放問卷80 份,有效回收80 份,回收率高達100%。
此研究借助SPSS16.0 統(tǒng)計軟件建立數(shù)據庫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應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應用卡方檢驗;數(shù)據服從方差相同的正態(tài)分布,P <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0 例骨折患者,圍術期心理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種形式,見表1。
表1 骨折患者心理不良反應具體表現(xiàn)
借助問卷調查方式對骨折患者心理不良反應成因進行分析,見表2。
表2 骨折患者心理不良成因分析
經護理后80 例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較護理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情況(±s,分)
表3 護理前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情況(±s,分)
注:焦慮用SAS 量表評定,<50 分記錄“無焦慮”,50 ~60 分記錄“輕度焦慮”,>60 分記錄“中重度焦慮”。抑郁用SDS 量表評定,<53 分記錄“無抑郁”,53 ~60 分記錄“輕度抑郁”,>60 分記錄“中重度抑郁”[4]。
時間例數(shù)SASSDS護理前8053.26±4.5266.56±3.56護理后8025.15±2.1530.48±2.15 t-50.231577.5956 P-P <0.05P <0.05
護理后患者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較護理前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情況
心理應激反應是機體自帶的一種適應功能,當機體健康狀況出現(xiàn)變化時,在多因素的聯(lián)合作用下,都會形成應激源而對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理應激反應。在機體出現(xiàn)應激反應過程中,積極、有效得分應激可以幫助機體很好的服不良刺激進行抵御,但負性的應激會對機體產生直接損害。
近年來,在生活方式改變、飲食結構調整、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等因素的推動下,骨科骨折患者臨床發(fā)生率呈逐年攀升趨勢;而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和完善,外科手術成為治療骨折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認,手術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同時手術也是主要應激源,會對患者心理以及生理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反應[6]。
通過對骨折手術患者內心狀態(tài)進行調查和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心理不良反應和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1)恐懼:骨折多由外力撞擊等因素造成,且絕大多數(shù)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傷肢腫痛、傷口出血等癥狀存在,所以骨折后,患者會存在恐懼心理,害怕自己有生命危險,或者是會因為骨折而出現(xiàn)致殘,影響工作或學習;還有一部分患者,擔心治療失敗,因此恐懼心理嚴重。(2)急躁:骨折后疼痛劇烈且患者活動受限,因此絕大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急躁心理,要求醫(yī)生立即止痛并盡快手術。(3)焦慮:骨折治療期間,會對患者進行骨折肢體固定,直至治愈后,患者在其期間內是不能自主活動的,但很多患者急于下地活動,因此焦慮情緒較嚴重。(4)擔心懷疑:部分患者在入院后會變得異常敏感,自己內心的想法比較多,會將自己內心想法和醫(yī)護人員表情、語言聯(lián)系起來,對自身疾病和治療措施產生懷疑。整日憂心忡忡[7]。(5)孤獨感:骨折會使患者短暫的原理家庭和單位,加之住院環(huán)境對患者來說比較陌生,所以患者極易產生孤獨心理。在生活無法自理、行動不便等因素的推動下,患者度日如年,孤獨感較嚴重。
隨著臨床護理服務的不斷轉型和完善,我們在對骨折患者開展臨床護理工作時,不僅要以疾病為中心,更要關心和重視患者心理狀態(tài)以及生理不良反應,強化圍術期心理疏導工作,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面對患者開展護理干預,提升臨床療效的同時促進患者更好康復。(1)強化健康教育:嚴格以患者病情、文化程度為依據,通過知識講座方式開展教育;每周周六早晨9:00—10:00 開展。具體教育內容內含骨折發(fā)病機制、治療措施、居家護理干預措施、并發(fā)癥預防等。將飲食控制重要性、運動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督促其改善不健康飲食習慣,叮囑其少食多餐。(2)構建良好護患關系:要求醫(yī)護人員態(tài)度真誠與患者及家屬多溝通,實際護理措施開展過程中嚴格以患者為中心,關心并尊重患者,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求,幫助患者短時間內解決困難,縮短與患者的距離,確?;颊呖梢愿玫牧私庾o理工作。日常溝通過程中注意溝通技巧,嚴格根據患者年齡以及性別等因素進行溝通[8]。(3)緩解疼痛:及時關心和同情患者??梢酝ㄟ^抬高患肢、局部按摩等措施來緩解疼痛;在護理措施開展過程中,要注意動作輕柔,避免增加患者痛苦。日常休息時可以播放舒緩音樂,分散患者注意力的同時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調查并分析骨折患者心理狀況至關重要,后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并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