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樹林一些不太富裕的打工家庭,在孩子身上卻很舍得花錢—一雙760 元的運動鞋只穿一個月,為明星偶像打榜每月花掉1000 元……“寒門"/>
>>>樊樹林
一些不太富裕的打工家庭,在孩子身上卻很舍得花錢—一雙760 元的運動鞋只穿一個月,為明星偶像打榜每月花掉1000 元……“寒門貴養(yǎng)”“未富先奢”的現(xiàn)象在農(nóng)民工子女的成長過程中并不鮮見。教育專家表示,父母關(guān)愛孩子的出發(fā)點無可厚非,但真正的富養(yǎng)是品格和精神上的厚蓄滋養(yǎng),而不是過分追求超出能力范圍的物質(zhì)“富足”,吃苦耐勞精神任何家庭都需要。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這是《詩經(jīng)》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句子。從情感倫理角度看,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神圣的、無私的,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凡夫俗子,大抵均如此。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和精神需要,以期讓他門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父母陽光般的溫暖。
在公眾對那些土豪人家一擲千金的“富養(yǎng)帶娃”吐槽反感,指責他門“娃不是這樣帶的”的時候,“寒門貴養(yǎng)”無疑會更刺痛很多人的神經(jīng),令人憂慮、糾結(jié)、不安。
“寒門貴養(yǎng)”,顧名思義,就是經(jīng)濟收入不高的家庭,撫養(yǎng)孩子時在物質(zhì)滿足方面大大超出了家庭經(jīng)濟收入。就像新聞中所講述的遼寧12 歲留守兒童張某某的生活狀態(tài),家庭月收入僅有5000 元,而她平時盤里沒肉就嚷著叫外賣,760 元的運動鞋只穿一個月,交粉絲群費、反復(fù)購買偶像專輯沖銷量月均花銷1000 元,半夜為偶像打榜等,儼然一個“富二代”的模樣。
像這樣“寒門貴養(yǎng)”的例子在我們周圍并不鮮見—個別收入不高的父母,在撫育孩子層面缺乏良好的辦法,囿于見識的狹隘,怕孩子在吃穿用度上因寒酸被人瞧不起,于是刻意提高孩子的物質(zhì)供給,希望通過物質(zhì)補償?shù)姆绞礁淖兒⒆拥拿\。
一方面是父母早出晚歸、省吃儉用維持生活,另一方面則盡力滿足孩子物質(zhì)方面的“大肆豪奢”,來填補自己的虛榮……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智商、情商只要在線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寒門貴養(yǎng)”其實給孩子帶來的不是營養(yǎng),而是無形之中給他們灌輸?shù)摹岸舅亍?,引人反思?/p>
一個孩子終究會長大,會離開父母的視野而獨立生活。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其物質(zhì)需求有必要,但“寒門貴養(yǎng)”不僅會滋生孩子攀比的思想,更讓他們無法認識到父母的艱難,無法學(xué)會感恩,無法了解吃苦耐勞的重要性,進而會讓他們迷失自我,失去奮斗的根基,這不是在培養(yǎng)出一個個“巨嬰”嗎?
記得《超級演說家》中北大貧女劉媛媛在《寒門貴子》講:“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斗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這個故事關(guān)于獨立,關(guān)于夢想,關(guān)于勇氣,關(guān)于堅忍,它不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童話—沒有一點點人間疾苦。這個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這個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毫無疑問,父母對孩子物質(zhì)上的滿足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厚蓄滋養(yǎng)。尤其對于寒門子弟而言,思想上、精神上的富養(yǎng)才是正確的教育理念,因此“寒門貴養(yǎng)”的父母需要對自己的育子思維進行糾偏矯正,在和孩子的朝夕相處中要有意識地讓孩子了解家庭的境遇,讓他們了解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讓自己光鮮體面,而不能只是一味伸手索取,如此才能培養(yǎng)出品格健全的孩子,才能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或許來路不易,或許命運不公,或許人生悲苦,但只要自強不息,就能在這個社會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找到人生理想實現(xiàn)的通道……道理淺顯易懂,寒門子弟自立自信、揚鞭策馬的例子已經(jīng)很多很多!
莫讓“寒門貴養(yǎng)”成孩子成長路上的“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