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西游記》中的隱喻及其文化意蘊

        2021-01-02 10:29:55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唐僧孫悟空西游記

        韓 斌

        (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校, 山東 濟南 250002)

        《西游記》[1]被譽為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之一,雖然歷經幾百年,但不時被發(fā)現它新的精妙之處,越長久地閱讀,賦予它越豐富的內涵?!段饔斡洝凡⒉灰蜻M入了現代社會而顯得落伍,反而隨著西方文學思維、文學評論方法進入,人們開始用現代人的眼光和視角,用新的思維和方法去解讀這本古老的作品。

        早期對隱喻的研究是將之歸于修辭類,亞里士多德首次在《詩學》中提出,隱喻是“用一個表達某事物的詞匯來借喻他物”[2]179。美國語言學家 Lakoff 和 Johnson 于 1980 年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提出概念隱喻理論。它完全革新了傳統(tǒng)修辭學把隱喻僅僅看作是一種修辭手段的觀點,提出了“隱喻認知觀”,對隱喻內涵提出了以下三種認識:“1.隱喻不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手段,而是一種語言常態(tài),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體現;2.隱喻的出現和發(fā)展具有較強的隨意性,不同隱喻還會構成一個網絡架構,深刻影響人們的思維;3.隱喻不是簡單的語言產物,透過語言體現出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3]3-6??梢?,思維本身就是一種隱喻,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思維和生活都具備隱喻性的特點。認知角度的隱喻不僅包含語言形式,更為重要的是,還包含語言表現背后的概念隱喻,而這些隱喻往往折射出文化中的價值觀。

        《西游記》一書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都被作者賦予了某種特定的隱喻義。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然有其超越時代和地域的普遍價值。優(yōu)秀的作品,決不應僅僅止于游戲、娛樂,他應能喚起讀者的思考和探究,并引導讀者反思,從而看清自己,看清我們民族的性格,經典應該具有深廣的價值。

        本文力圖通過對《西游記》中主要角色隱喻的分析,來發(fā)掘其背后的文化意蘊。

        一、“人是動物”的概念隱喻之映射與突顯

        由于歷代文字獄對言論的嚴控,知識分子的表達受到極大的限制,他們不得不將自己的價值立場、道德傾向隱藏在情節(jié)、人物甚至詩詞里。吳承恩根據取經故事創(chuàng)作的《西游記》顛覆性地把主角、配角幾乎都設定為動物,難道僅僅為了增加作品的魔幻色彩嗎?所有的動物又并非真正的動物,他們又都修煉成了人,與中國傳統(tǒng)故事里修煉成人的動物不同,不論是《白蛇傳》里的白娘子、小青,還是《聊齋》里的狐貍們,她們雖然原本是動物,但修煉成人形后,凡人是看不出她們動物的本來面目的,她們混跡在人的世界里沒有外形上的不同。但是吳承恩并沒有走這條大家熟悉的路子,他讓他的主角們依然保持著動物的外貌,由于白龍馬要負責腳力,完全保留著馬的外形,悟空和八戒的嘴臉是動物的卻又是人的身軀、人的語言和思維,明顯保有各自動物的特點,譬如猴子的活潑好動、豬的好吃懶惰,他們介于人與動物之間。顯然,作者這一設定是充滿深意的,絕非偶然。

        動物和人類的活動存在較多相同之處,這種相同在語言層面上出現了動物隱喻。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對動物形象、思維、習性有了深入的了解,人們的認知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由此發(fā)現動物的形象、特性和人類社會生活、人文政治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引發(fā)了對人類和動物之間關聯(lián)性的思考?!皠游镫[喻是人類通過抽象性思維在語言層面上對動物基本習慣、品性和人類社會所共有現象的一種概括和提升”[4]。

        “人是動物”是一種典型的實體隱喻,在這種隱喻中,人們會將抽象、模糊的思想情感看作是一種實體,是可以被談論、量化、識別、分析的。在應用“人是動物”概念隱喻的時候,會將動物習性和特點通過隱喻思維映射到人或者其他事物的身上,由此出現了認知隱喻的意義。

        按照隱喻大師的觀點:人類通常會用隱喻來表現對事物認知的處理,將內心的感受、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那么,吳承恩如此煞費苦心地設定這些既是動物又是人的形象,他隱含的深意是什么呢?

        二、《西游記》中的動物角色隱喻

        (一)孫悟空:斗爭哲學的擁躉

        在中文語境里,孫悟空被評價為勇敢好斗、桀驁不馴,嫉惡如仇的大英雄,作者為了表現他的智勇雙全,賦予了他如七十二變、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撥根毫毛變化無數猴子兵等諸多人完全不可能達到的極限本領。盡管如此,作者依然不滿足,解除了他的終極限制,孫悟空竟然無父無母,他是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石猴,哪吒需要割骨還父,割肉還母才能獲得的終極大自由,孫悟空則與生俱來,沒有任何的世俗因緣。

        我們來看看孫猴子的發(fā)跡史:依靠自己的勇敢當上水簾洞的美猴王,之后找菩提祖師學武,到東海龍宮,依靠武力“借”來如意金箍棒,毀生死薄而被龍王、閻王一起告上天庭,后被招安卻嫌“弼馬溫”官小,又是依靠武力迫使玉帝承認他自封的“齊天大圣”,偷桃竊丹不算,他竟然揚言“他(玉帝)雖年久修長,也不應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唤趟岢鋈?,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亂,永不清平!”[1]39第七回里這段狂悖之言明確表達出他替代玉帝的野心;對法力無邊的如來同樣沒有敬畏,他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卻自云:“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盵1]40他認為自己是被如來的障眼法欺騙了,完全藐視佛祖和玉帝的權威;對他有再造之恩的觀音菩薩他也說出“活該她一世無夫!”這樣的無良之語。

        很多評價認為孫悟空蔑視天庭是追求自由、平等,孫悟空的精神世界里是否有平等意識呢?

        第二十三回有個小插曲,八戒嫌擔子沉重想讓白龍馬馱,行者道:“你說他是馬哩!他不是凡馬,本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喚名龍馬三太子。”{1}135這段對話似乎是無關緊要的戲筆閑語,但卻揭示出在悟空心中對普通的馬沒有任何關懷,然而龍王三太子卻是不能被欺壓的,悟空有著根深蒂固的等級意識和不平等思想,對高等級的臣服、對低等級的蔑視,作者微含諷刺,卻含蓄又綿長。

        再如西行路上孫悟空打殺了無數妖怪,慘死在他無情棒下的都是不知名的小妖,被唐僧指責為“無故傷人的性命”,連觀音菩薩也認為孫悟空“不仁”。而對有背景的妖精,則表現出他內心的算計來。如第五十三回,師徒四人取經路上途經女兒國,要向如意真仙拿落胎泉水,這如意真仙就大有來頭,他的哥哥是牛魔王,孫悟空是這樣對待他的,“要不是看在你哥哥牛魔王的面子上,我早就將你打倒了,不要說你一個小小真仙,就是再來十個我都不怕”[1]318。但是如意真仙還不知老孫厲害依然纏斗,孫悟空生氣之下將她的如意鉤折斷但卻不傷她性命最終將她放走。讀者常有疑問,能把玉帝嚇的鉆桌子底下、戰(zhàn)斗值爆表的孫悟空到了取經路上卻常常打不過那些妖精,正因為他顧忌到各路神仙,不愿輕易得罪,作者對悟空的諷刺,雖然留情,卻也非常尖銳。

        顯然,孫悟空并非不懼強權,他對玉帝和如來的態(tài)度只是因為他視規(guī)則、秩序為枷鎖、不知敬畏而已,他對擁有權力的各路神仙依然是曲意奉承、明哲保身,只是做得不落痕跡罷了。

        他奉行斗爭哲學,堅信武力能主宰一切,為了強調這一點,作者在取經成功時給他的封號是“斗戰(zhàn)勝佛”,還是一個打打殺殺的角色,只是斗爭的級別上升了。形象性的隱喻修辭代替概念性的議論和評說,為讀者理解小說的內在意義,提供了形象化的暗示和引導。

        讀者被情節(jié)吸引的同時,也會在作家的隱喻修辭導引下,與自我固有的情感、意識和認知思維方式、經驗等相結合,發(fā)生聯(lián)想,產生共鳴,引起思考,并在自我意識中進行再加工,最終形成讀者的自我認知,“隱喻提供了作者和讀者之間產生契合交流的話語場域”[5]。

        但非常遺憾的是,大多數讀者對孫悟空無法無天、殘忍暴力的品性理解不深,他們追捧和喜愛的是孫悟空用武力解決一切的暴力至上的斗爭精神。

        《庚子西狩叢談》一書中,直接將義和拳之亂的社會土壤歸根為“北方人民,簡單樸質,向乏普通教育,耳目濡染,只有小說與戲劇之兩種觀感。戲劇仍本于小說,括而言之,即謂之小說教育可也。小說中之有勢力者,無過于兩大派:一為《封神》《西游》,侈仙道鬼神之魔法:一為《水滸》、俠義,狀英雄草澤之強梁。由此兩派思想,渾合制造,乃適為構成義和拳之原質。故各種教術之統(tǒng)系,于北方為獨盛?!盵6]216

        長時間的愚民教育使民眾情緒化、簡單化地把無法無天地孫悟空解讀為英雄,并加以頌揚,從而曲解了作者的價值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喜歡孫悟空一樣,當以金庸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大行其道時,眾多讀者同樣熱烈地喜愛各位俠客,王朔曾在《我看金庸》里寫道“也許在中國,舊的、天真的、自我神話的東西就是比別的什么都有生命力”[7],這似乎道出了這喜愛背后的文化根源。

        (二)豬八戒:無法擺脫的欲望

        豬八戒的性情是懶惰、貪吃、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敵我不分。這即是動物豬身上有的品性,也是人性的弱點。諷刺的是唐僧給他起的名字卻是八戒,而佛教的“八戒”是戒殺生,戒偷盜,戒淫邪,戒妄語,戒飲酒,戒著香華,戒坐臥高廣大床,戒非時食??上б宦飞纤麕缀酢鞍私洹比?,他見到女兒國國王美色時“忍不住口嘴流涎,心頭撞鹿,一時間骨軟筋麻,好便似雪獅子向火,不覺的都化去也”(第五十四回)[1]323?!把┆{子向火”即形象又婉轉的比喻,實在是妙不可言。

        豬八戒雖好色,但也能看清問題實質,在他們離開女兒國時對著女兒國國王喝到“我們和尚家,和你這粉骷髏做甚夫妻?”一語雙關,即說出了色即是空的佛家真理,同時也說破了女兒國國民是一群“鬼胎”,似乎八戒得到了教訓。

        到了第七十二回中,歷經多次警示的八戒依然無法擺脫對女色的垂涎,得知七個蜘蛛女怪在溫泉中洗澡時,便佯裝去殺妖,見到女妖卻要求一起洗澡,女怪反問道:“古書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你好和我們同塘洗澡?”他卻說:“天氣炎熱,沒奈何,將就容我洗洗罷。那里調甚么書擔兒,同席不同席!”[1]428寥寥幾語就把他那好色的本性、急切的心情鮮明地表現出來了。這已是師徒所經受的第五十九難,而八戒對女色的貪戀竟未減分毫。作者暗示出“淫欲與貪欲,兩者都是最強烈、最無可奈何的欲望”[8]17。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里說,豬八戒是個“充滿人欲的藝術形象”[9]43,他身上有強烈的享樂主義和犬儒主義特征,無目的、無堅守、也無計劃,他關心的只是怎樣趨利避害、怎樣從底層爬到高處,對什么正義、公平從不放在心上,也對高貴的道德情操不當回事,八戒洋洋自得于自己的圓滑世故、得過且過,毫無反思的自得心理像極了吃飽了等過年的豬。而吳承恩大量筆墨寫這么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市民特征的人物,隱藏著作者深刻的同情和告誡,八戒沒有反省自己的自知自覺,這正是作者傳達國人安于現狀、不求上進的信息。隱喻機制將喻體與本體聯(lián)系起來,動物性的意義關聯(lián)置換為人性弱點,這樣的人物設定增強了喻體所具有的特定意義。

        (三)白龍馬:順民和暴民的共同體

        白龍馬在讀者眼中通常是無足輕重的形象,他是個被極度忽視的角色,但作者卻在他身上賦予了兩種動物角色。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后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在讀者印象中,他就是一個腳力,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我們幾乎忘記了他本是一條龍。龍是中國特有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動物,龍是暴戾的、破壞性極強的象征,作者卻將龍和馬合為一體,隱喻賦予了他表層和深層的兩層含義,將暴戾隱于溫順,將破壞性隱于默默無聞。按照隱喻理論:隱喻是被壓抑的不自覺的直覺沖動,通過神秘的象征形式的表達,那么,作者如此煞費苦心地設定試圖傳達怎樣的內在涵義?

        隱喻機制將兩種性格反差極大的動物并置,把兩種性格置換到人文政治中,暗示出順民與暴民是同一文化源頭生出的孿生兄弟,外表上他們順從、懦弱、臣服、逆來順受,但當壓迫足夠深重時,瞬間變?yōu)閮春輾埲痰谋┟?,陳勝、吳廣、劉邦、朱元璋都是這樣的角色。令人恐懼和心驚的地方在于,在順民與暴民之間沒有中間過渡地帶,當面臨壓迫時,馬并沒有選擇反抗,他選擇跪下來,希望服從能給他帶來憐憫和善待,或者他選擇為強權服務,以期讓自己處于好一點的位置。羅素在中國待了一年,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發(fā)現中國人普遍缺乏同情心,對深重苦難有著驚人的承受能力。對自身苦難都選擇忍受,當然對別人的苦難不會施以援手,國人似乎沒有正義感,麻木而冷漠”[10]11。

        (四)沙僧:沒有反抗意識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唯一不是動物的,他被貶為妖而不是任何一種動物,徒弟中也只有他是堅定要取經的。取經路上,他是個協(xié)調隊伍、凝聚隊伍的“和事佬”。人類的發(fā)展逐漸區(qū)別于其它動物是因為人們的溝通、協(xié)作和遵守規(guī)則,而協(xié)作必然要學會妥協(xié)。他的世界觀比孫猴子明顯進步,反對自我中心,講合作、講妥協(xié)。沙和尚開始超越動物層次。

        取經隊伍中的“老實人”沙和尚在流沙河做妖怪時卻是吃人為生的,孫悟空濫殺無辜,輕視弱勢群體,連菩薩都說他不仁,但他是個完全的素食主義者;超級大胃王豬八戒,雖然食量大也不過吃些饅頭瓜果,而最正直無害的沙和尚卻是殘忍的——吃人,作者為了提醒讀者注意這點,讓他掛著九個骷髏組成的項圈。而明清的話本里,明確記載唐僧的前九世正是被他吃了,這九個骷髏正是唐僧前九世的頭顱。

        如此殘忍的沙和尚在皈依佛門后,一夜之間突變成最謹守佛門戒律的那個,他不但任勞任怨,更是取經的堅定信仰者,悟空、八戒不止一次地提出散伙,只有他自始至終堅持取經。他用行動在詮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似乎在暗示只有堅定的信仰,才能使人發(fā)生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但是,如果細讀作者埋下的隱喻的暗鈕,會發(fā)現作者并非如此天真和淺薄。

        沙僧自述:“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余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不期今日無知,沖撞了大慈菩薩。”[1]42既然已經被貶下界,為何又要遭七日穿劍之苦?

        不過打碎個杯子,被貶就罷了,還要每七天承受一次刀劍穿心的酷刑,這誰能受得了,“權力真的比妖魔殘暴的多,而天宮的威勢森嚴、尊卑分明令人膽寒”[11],為了擺脫這悲慘的命運,沙僧只能選擇取經之路。沙僧最主要的問題是從沒想過反抗強權,受到不公正對待的他只是忍受、順從,當然這是一直以來一心向往權力的文化心理的必然產物,“尊帝王”“信天命”是支配了二千多年的集體意識,是不容易打破的。沙僧要取經的信念和唐僧的信仰是完全不同的,沙僧和白龍馬都秉持著功利主義,只有取經才能擺脫受苦受難,重回天庭,并非為了取得真經普渡眾生。

        隱喻具有聯(lián)通外在形態(tài)與內在意義的修辭功能,三徒一馬動物化喻體設計本身就隱含著作者的情感傾向和價值判斷,吳承恩所描寫的正是他眼中的現實世界,從上層到下層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除功名利祿外無所關心,他們選擇了動物式的生存方式,要么靠暴力,要么順從,要么賣命效力力圖飛黃騰達,要么委曲求全以保平安,正義、尊嚴、人格都不重要。孫悟空表面上像英雄,實質上卻沒有絲毫正義感;八戒沙僧則懦弱且狡猾,不追求自我完善和個人尊嚴,沒有獨立意志。正如湯因比所說“既狡猾又愚昧,既貪婪又懦弱,這種生活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存在”[12]。

        (五)唐僧的反襯隱喻

        吳承恩并未止步于對動物世界的絕望,他試圖找到一種方法以拯救人類走出叢林。但是由于時代的局限,沒有認識到根本的社會制度問題。權力過分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這才是造成這個動物般的世界的根本原因,他寄希望于世人能擁有信仰,用信仰的力量約束欲望和惡行,唐僧等人的目的地“西天”不是地理位置上的印度,而是“靈山”,是人人都有的——人心。唐僧認為創(chuàng)造美好世界必須“內修心性方能外建事功”,他相信人的可完善性,“即心即佛”是對每個人而言的,他甚至于直接給徒弟起名八戒,即戒妄心、守真心。

        唐僧一路取經,路遇各種妖魔要吃他的肉以達長生,雖有一群能力超群的徒弟,但也常與死神擦肩。如此兇險依然與擺在他面前的誘惑無法相比。誘惑才是他真正面臨的挑戰(zhàn)。當路經大富人家時“舍下有水田三百余頃,旱田三百余頃,黃、水牛有一千余只,騾馬成群,豬羊無數……”[1]135這是多少人追求的妻兒合美,富貴安定;途經西梁女兒國時,權勢傾天的帝王地位加款款深情的美人又齊齊擺在唐僧面前;更別說路遇的各路美艷女妖妖嬈多姿,提供各種審美選擇。對于中國人來說,人生不過八個字可以概括“飲食男女、功名利?”,而唐僧這取經的路途,就是擺脫這八字誘惑的過程。而唐僧表現出的堅定令讀者動容,連不把這個師傅放在眼里的孫猴子都連連嘆服:“好和尚、好和尚”。

        唐僧一沒有武功法力,二沒有通天的人脈,在西游記妖魔橫行,仙神遍地的世界里幾乎就是一個“廢物”,但正因為他能“守住真心”,從而成功取得真經,很多學者認為,“信仰是人類的基本需求”[13]。有了信仰,世界才不會那么荒涼,人心才不會冷漠,才能擺脫動物的境界成為人,動物世界才能成為有愛的人間。這正是唐僧這個凡夫肉身的人,卻能帶領這些能上天入地的高能徒弟的原因。唐僧和徒弟們形成了互喻關聯(lián)。

        分析角色有利于我們理解作者的價值立場,同時,我們也看到作者的局限性,唐僧師徒非人即妖的是非判斷,誠是非黑即白、非惡即善、非敵即友,簡單且武斷,對人性的幽暗和叵測視而不見,而這種簡單的二分法,是集權的統(tǒng)治需要,既反映出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又反映出傳統(tǒng)知識分子缺乏理性思考、天真卻自負。如朱學勤所說:“一個民族的落后,首先是知識分子落后”[14],這話耐人尋味。

        三、從《西游記》中的動物隱喻看中國文化意蘊

        眾所周知,小說,尤其是經典小說,之所以能穿越時空,獲得長久的影響力,一定具有某種明顯的特征,這種特征要么是強烈的現實批判意味,要么是深深地人文主義關懷,而《西游記》屬于批判現實主義小說。作者對五個角色的設置,體現了作者對社會、人性的哲學思索。徒弟和師傅有著客觀而鮮明的反差,徒弟們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同道,他們都是因罪受難走上取經道路的,初始動機都是出于逃脫懲罰或贖罪的現實目的。

        中國文化中沒有宗教關懷,沒有神秘主義,儒道佛皆是實用主義,進出寺廟堂觀,做足了吃素禁欲這些形式,求的依然只是俗世的升官發(fā)財、榮華富貴、治病免災,“除了實實在在的金錢和富貴、現實的享樂之外人們不知還能有什么追求”[15]?這個景象如同唐僧和圍在他身旁的徒弟們,徒弟們千辛萬苦保護師傅取經,不能說不忠心,但是他們并不真正懂得師傅的信仰是什么。

        作者正是借助唐僧成功取到真經回到東土,師徒得道成佛這一哲學思維縈繞的結構,在小說的結構層面上形成了一種隱喻關系,展示其意義關聯(lián),在動物性和人性的互相滲透中凸顯的是吳承恩通過“內修心性”從而戰(zhàn)勝實用主義的理想和追求,并上升為小說主題的表達,使小說“即包含宗教和哲學的深刻內涵,又飽含社會批判意識和人文關懷,形成了小說宏大而多重的闡釋空間”[16]。

        四、結語

        中國傳統(tǒng)小說家都是使用隱喻的高手,四大名著可以說隱喻無所不在,《紅樓夢》里“原應嘆息”隱在四位賈府小姐的名字里;“好了歌”則概括了佛教虛無主義的“色空”說;“《水滸傳》是熱鬧的忙文,卻從高俅的幫閑發(fā)跡寫起,暗示忙乃因閑而生,更何況高俅的俅字更是隱喻的‘那話兒’,極富有文化意義”[17]199。年少時喜讀熱鬧戲文,將這些隱喻一眼帶過,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將最耐人尋味的內容囫圇吞下。

        米蘭·昆德拉指出,小說是通過一些想象的人物對存在進行的思考[18]93。一個天才作家,僅有文學才華是不夠的,他要有對社會和人性更深刻的觀察。一個有思想的讀者,同樣需要能看懂他的感受力和思考能力。更深刻的研習經典、更深刻的理解《西游記》里的隱喻,對進入新的時代的我們是有益的,隱喻像橋梁、像先知、這些作者暗暗贈予的寶貴提點,幫助我們在自己的文化基礎上更清醒地認識我們的民族性格。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需要不斷賦予經典更豐富、更深層次的詮釋。

        猜你喜歡
        唐僧孫悟空西游記
        秒變孫悟空
        快遞來了個孫悟空
        唐僧師徒再就業(yè)
        趣味(語文)(2021年9期)2022-01-18 05:52:50
        我的“唐僧”表弟
        趣味(語文)(2021年11期)2021-03-09 03:11:38
        我和孫悟空的一天
        趣味(語文)(2020年5期)2020-11-16 01:34:58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7年9期)2018-01-25 20:12:14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7年10期)2018-01-25 18:42:55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7年4期)2017-06-30 08:39:17
        惹人喜愛
        醬爆西游⑤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亚洲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美女射精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无| 熟女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ideo|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亚洲一区第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成人片| 丰满人妻无奈张开双腿av | 亚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91九色播放在线观看| 69精品人人人人|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天堂网av在线| 亚洲av熟女中文字幕| 亚洲加勒比久久88色综合| 国产精品深田咏美一区二区| 午夜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国产精品主播视频| 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看吃奶视频网站| 亚洲三区二区一区视频| 国产高清女主播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本视频| 国产变态av一区二区三区调教|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狼友AV在线| 蜜桃成熟时日本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热の国产AV| 久久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国产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又大粗又爽又黄大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