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宏偉
(甘肅省酒泉公路局 ,甘肅 酒泉 735000)
任何組織的發(fā)展都是建立在落實的基礎上,當一個領導者或管理者模糊和弱化執(zhí)行過程時,整個組織就會陷入松散的、不可制約的狀態(tài)。因此,很有必要強化組織的執(zhí)行能力,培養(yǎng)員工良好的執(zhí)行慣性,提升團隊整體戰(zhàn)斗力、競爭力和凝聚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構建良好的執(zhí)行體系。
很多組織由于缺乏明確的目標,發(fā)展處于混亂狀態(tài),部門重復工作,甚至做一些與發(fā)展毫無關聯的工作,員工看上去很努力,一大早坐到辦公室開始埋頭苦干,但不了解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清楚目的是什么,需要做到哪一步。這種情況會將組織導向一個盲目的、低質量的運行狀態(tài)。任何組織或團隊都要設定具體的目標,一個好的經營目標可以決定企業(yè)能走多遠。目標必須是統(tǒng)一的、可量化的、清晰的、具體的、可操作的、可實現的,能用準確的數據來衡量的。目標制定要切合實際,如果脫離實際能力就沒有任何意義,相反會引起員工的抵觸情緒,影響工作積極性;目標設置必須有時間限制,要根據工作任務輕重緩急擬定完成工作目標的具體時間,否則,員工的行為會因為缺乏約束力而陷入拖延和散漫的狀態(tài)中。在制定總體目標的基礎上,要強化員工目標意識,做好日常規(guī)劃,將每日、每周、每月的任務進行合理分配和計劃。
當一個企業(yè)出現分工不明確、工作重復、內部溝通困難時,很大原因是沒能對部門和員工做好精確合理的工作安排,流程不明晰。內部流程設計至關重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組織運作效率。如果組織機構臃腫復雜、層級太多,流程混亂,工作中出現錯誤,不知道該追究誰的責任;內部缺乏配合,工作重復率高,溝通機制失效,執(zhí)行力會大打折扣;中間流程太復雜,管理機構太多,上級命令傳遞層級多,信息很容易扭曲和誤解。大多數組織缺乏流程管理的意識,員工在執(zhí)行任務過程中處于一種失控狀態(tài),有些員工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以及該怎么做。如何明確各部門、各員工的職能,是確保執(zhí)行力的關鍵,要讓每一個人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處于什么位置。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將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明確任務分工和協(xié)調配合。每個員工都能夠嚴格按流程來工作,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任務都能夠有效地得到落實。出色的流程管理有助于將管理者從復雜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執(zhí)行者在海量、低價值、簡單重復枯燥的工作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服從和聽話是最基本的要素,多數人習慣了服從,習慣了按照領導的意圖做事,但聽話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一個好的執(zhí)行者要對結果負責,所以說,“好員工”未必會成為好的執(zhí)行者,真正推動工作的應該是員工的自我表現意識,也就是主動性,而主動性往往和個人的責任感有關。如果每個人都愿意對工作負責,對組織負責,那么就會主動承擔責任,并按時按質完成工作任務。員工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會常常找借口掩飾,管理者平時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員工自覺的工作態(tài)度,愿意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到底。責任感也與個人榮譽感、歸屬感、價值需求有關,很多員工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面對工作,發(fā)現問題不往上匯報,有能力解決問題卻不愿意想辦法。其實,員工不愿意為工作付出太多努力,不能簡簡單單地將其歸結為懶惰,因素是多方面的,沒有責任感、集體意識、協(xié)作意識,歸根結底是缺乏存在感和歸屬感,也就是對組織的認同感。一旦員工對企業(yè)、對組織缺乏認同感,沒有感受到自己在團隊內部受到多少尊重,就可能對工作喪失興趣。好的組織具備內在的向心力,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在團隊中的地位,意識到自己對整個組織的價值。對此,管理者要正確引導和激勵,給予員工更多的關懷,切實保護員工工作權益,并給予足夠的尊重,讓員工參與一些重要的工作,以此激發(fā)員工的責任感,增強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員工愿意把自己當成主人,工作中自然愿意主動地付出,整個組織執(zhí)行力會更上一層樓。
對組織來說,更重要的是協(xié)作,這是團隊執(zhí)行力真正發(fā)揮作用的關鍵。作為一個組織,所有的工作都是相互聯系、相互配合完成的,只有相互協(xié)作,齊心協(xié)力,方向一致,才能將工作做好。對于個人來說,要將自己的工作納入整個集體工作中去,工作中往往存在一種現象,很多人是多余的、可有可無的;而對于一個合理健康的組織而言,沒有一個人會是多余的,每個人在整個集體中都占有一席之位。當然合作并非讓人聯合起來做同一件事,而要合理分工,讓每個人出現在最適合的崗位上,否則會造成資源浪費。管理者要制定全面合理的規(guī)劃和安排,明確每個人的任務和責任,有效地利用每一份力量,讓大家都參與到工作當中,都能釋放能量,將所有員工凝結成一個互助合作的群體。要讓每個人做自己最擅長的,而不是做所有能做的事,一個人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去做,往往什么事都做不好。組織要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和渠道,讓員工之間有暢通的信息交流,形成足夠的默契,為合作打好基礎。同時,要注重打造良好的團隊合作文化,培養(yǎng)合作意識,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從而有效地提升團隊執(zhí)行力。
良好的紀律性是執(zhí)行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執(zhí)行力的重要表現。員工服從管理,首先體現在對紀律的尊重上。在工作中不找借口辯解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態(tài)度。遵守紀律、服從安排是對員工最低的要求,服從是自上而下的,組織成員都要統(tǒng)一服從于戰(zhàn)略目標。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考勤考核制度,嚴格貫徹,對違背紀律、破壞規(guī)則的行為要進行懲罰和干預,重塑紀律性。如果組織對制度的落實很放松,那么員工在執(zhí)行過程中也會慢慢失去最基本的敬畏之心。因此,必須強化制度的約束力,一旦員工沒能達到目標,或者沒有達到某個工作標準,就要受到處罰。推行績效考核制度,將員工的利益所得和自身所執(zhí)行的任務直接掛鉤,保證不會輕易在工作中放松和縱容自己。通過強化相關的管理工作和考核標準,有效保障制度的約束效果。
很多企業(yè)或組織短命,最重要的因素是團隊成員耐力不足,缺乏毅力,面對挫折和困難就輕言放棄。經營者要采取激勵措施,通過增加工資收入、調整職位,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對堅守的人給予獎勵。強化目標管理,制定階段性工作目標,設定完成期限,讓員工意識到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推動他們立即行動起來,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日常工作中盡量消除干擾因素,避免一些無關緊要的會議和事項分散精力和注意力。平時要訓練員工心理承受能力,員工遇到棘手問題,往往會出現討厭、害怕、緊張、逃避等負面情緒,管理者要幫助員工理清思路,分清工作主次,探討工作方法,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不斷提高抗壓能力和工作效率。
拖延是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且拖延會成為一種習慣,惡性循環(huán)。很多人有完成工作的能力,就是喜歡拖延,甚至一拖再拖,導致工作不能按時完成,更高、更快地完成任務成為衡量行動力的重要標準。對于高效的執(zhí)行者來說,一旦確定了目標,制定了計劃,就會立即行動,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任務。做得多,永遠不如做得好更實在,專注會讓人在某個領域脫穎而出,管理者要訓練員工的專注度,踏踏實實地做好一件事,再進行下一項工作安排,排除干擾和誘惑,不要在等待中浪費時間。
組織內部要建立匯報機制,為了保證工作能夠按照預定的方向行進,員工要定期向上級管理層進行工作匯報,將工作進度、成果、困難等問題一起反饋給管理層,再得到更為明確的指示。如果企業(yè)想要提升反饋的效率,就需要建立起一套逐層下達,層層監(jiān)督的匯報機制。每個部門都要對員工工作進行監(jiān)督,及時掌握工作情況,然后將階段性成果與初期設定的指標對比,以便發(fā)現差距和問題,及時調整方案。
領導層要進行自我改進和提升,通過學習和訓練不斷提高自己的策劃能力、思維高度和組織能力。領導者提升影響力的另外一個方面是主動了解員工。從執(zhí)行角度來說,領導者需要與執(zhí)行者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領導習慣了下達命令,習慣了等員工來找自己,如果領導平時能主動接觸員工,多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況,溝通工作方法,多關懷員工的生活,這樣就會增加自己在員工生活中的分量,而這種接觸和融入會在潛移默化中增強領導的影響力。
因此,要提升組織整體執(zhí)行力,除要制定良好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組織目標,打造良好的組織文化,設計科學合理的管理流程和規(guī)章制度外,還要重視培養(yǎng)員工的敬業(yè)精神和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提高能力水平,同時,要提高領導層統(tǒng)籌管理能力。從這些方面強化,構建優(yōu)秀的執(zhí)行體系,保障組織處于理想的發(fā)展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