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淮海路小學 劉 暉
小學是寫作學習的起始階段,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擁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然而在寫作時,仍然有許多學生存在語言蒼白的問題,更有甚者無話可說,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教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寫作訓練。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重視寫作教學,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拓寬知識面,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全面提升寫作素養(yǎng)。
提高寫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經(jīng)過長期訓練,才可以讓學生熟練地運用寫作技巧,提升作文水平。然而,許多學生害怕寫作,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很難堅持寫作。所以,為了激發(fā)寫作興趣,不斷提升作文水平,教師應加強寫作練習,并將寫作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寫作能力。
例如,每天都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事情,這些事情或是有趣的,或是讓人驚奇的,或是使人悲傷的,學生是這些事情的親歷者,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這些事情記錄在日記本上,還要寫出當時的心情。剛開始寫日記時,學生可能不知道寫什么,教師應鼓勵學生嘗試口頭敘述事情的經(jīng)過,再轉(zhuǎn)化為文字。學生記錄了一段時間后,教師根據(jù)學生記錄的內(nèi)容進行評價,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逐步強化寫作意識。
寫日記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寫日記習慣,擁有豐富的素材,方便日后取材。
大多數(shù)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時,以課本內(nèi)容為素材講解,然而,學生寫作時需要涉及的內(nèi)容更加廣泛,涵蓋的知識點也更多。所以,教師除了要重視解讀教材內(nèi)容,還應通過多種方式將課外知識引入到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閱讀課外讀物拓寬知識面,充實素材庫,在借鑒優(yōu)秀作文的同時提升寫作能力。
例如,教師講解《慈母情深》的寫作手法以及作者與母親之間的故事后,可以布置“親情”的寫作主題,讓學生在課下收集相關資料。學生在報紙、雜志等報刊中查找文章,并在網(wǎng)絡上檢索新聞事件,積累素材。之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搭建合作平臺,讓學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資料,通過共享的方式,進一步拓寬知識面,積累更多的素材。寫作時,學生不僅可以從教材上學習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等人物描寫的方法,還可以從新聞事件中獲取材料,豐富作文內(nèi)容,從而讓文章變得更加生動。
在課下收集素材,能拓寬知識面,讓學生的目光不再聚焦于課本上,而通過廣泛閱讀掌握更多寫作技巧,不斷提升寫作能力。
小學生普遍閱歷少、寫作經(jīng)驗不足,導致文章很難真正地打動讀者。寫作的目的是用文字記錄生活和情感,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不斷體驗和觀察,寫出情感充沛、內(nèi)容充實的文章。
例如,以“石頭”為題寫作。很少有學生會將目光直接放在石頭上,對石頭的觀察較少,對石頭的情感更是無從談起。所以,為了指導學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石頭,以便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情感。石頭的用途非常廣泛,既可以在草叢中作為裝飾,又可以在山林中鋪路;可以做成小飾品,還可以建造房屋。教師使用多媒體播放介紹石頭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石頭的種類,以及石頭在生活中的價值,以便產(chǎn)生對石頭實用性的贊嘆之情。隨后,寫作時,學生便能帶著情感描述石頭。
顯而易見,利用多媒體展示事物,讓學生仔細觀察,能豐富情感,以便在作文中融入感情。
總而言之,教師要加強指導,讓學生逐漸懂得如何使用文字來表達所思所想,抒發(fā)真情實感,不斷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