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
舊時代所有的娛樂場所,都隨意嗑瓜子,無論是多大的角兒,觀眾都可以一邊嗑瓜子一邊聽戲。那時候大戲院樓上還有包廂,類如現(xiàn)在的VIP包廂,每個包廂里面都有專職的茶房侍候。包廂里有茶水,還有四樣干果、四樣鮮果。四樣干果,西瓜子、南瓜子、葵花子、蠶豆(天津人稱為“蹦豆兒”);四樣鮮果,青蘿卜、橄欖、金橘、脆棗。
看戲時發(fā)現(xiàn)樓上包廂里坐著什么大人物,吩咐茶房,送一份干果,這時候送禮的人在托盤里放一張名片,再讓茶房去放好四樣干果,給大人物包廂送過去,明明是一種獻媚。
此時,瓜子成了一種投名狀,賦有重要的文化內(nèi)涵。
明清時期,嗑瓜子已經(jīng)形成一道生活風尚,光是小說《金瓶梅》中,書中人物嗑瓜子的細節(jié),就有上百處之多,《金瓶梅》中人物都是市井小民,更有煙花女子,她們嗑瓜子更是一種職業(yè)習慣。
多年前在北京人藝看過林兆華先生導演的一部話劇,這部話劇其中一個橋段背景是舊日的北京八大胡同。為了表現(xiàn)這一生活背景,高明的導演在舞臺上設置了一排陽臺,陽臺上幾個女子并排坐著,幾個人一起嗑瓜子,那嗑瓜子的動作極是優(yōu)雅嫻熟,先將瓜子豎著送到嘴里,再兩個手指一轉(zhuǎn),表示瓜子嗑開了,隨后瓜子皮吐出來,立即第二顆瓜子又送到唇邊。
無需太多的裝置,無需太多的動作,一幅昔日青樓女子的生活情景就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
這樣的設置,這樣的動作,勾畫出了瓜子文化的淺層表象,唯在《紅樓夢》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才真是曹雪芹先生描繪“嗑瓜子”的神來之筆了。
這一天寶姐姐玉體欠安,寶玉先生放心不下,急急跑來蘅蕪苑問安,屁股剛剛坐定,忽聽外面稟告,林姑娘來了。
林黛玉進得房來,看見寶玉小哥先自己來到蘅蕪苑,立即甩出了一句酸話:“早知道他來,我就不來了?!贝嗽捳f得何等尖刻,怎么早知道他來你就不來了呢?但此話頗具殺傷力,明明是說給寶玉聽的,早知道寶姐姐在你心里比我重要,我何必自討無趣。
再到看見薛姨媽給寶玉溫酒,黛玉被冷在一旁,此時“黛玉嗑著瓜子兒,只管抿著嘴兒笑”。此時此際,瓜子文化的深層內(nèi)涵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瓜子真就是人際關(guān)系的潤滑劑了,抵消了黛玉的尷尬處境,沖淡了薛姨媽冷落黛玉的失禮,黛玉一旁嗑瓜子自然是她的聰明,而瓜子所充當?shù)臐櫥瑒┙巧?,也絕對不可小覷。
隨后,紫鵑姑娘又吩咐小丫環(huán)雪雁送來了暖手的手爐,林妹妹終于轉(zhuǎn)守為攻甩出一句刺刀見紅的重話:“難為她費心,哪里就冷死了我!”
幾顆瓜子,為黛玉轉(zhuǎn)守為攻營造了戰(zhàn)機,看著人家親親熱熱地卻把自己冷在一旁,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唯一的選擇就是嗑瓜子。黛玉用嗑瓜子排解了自己的尷尬,更在嗑瓜子中等待時機,終于紫鵑姑娘送來了暖手的手爐,甩一句“哪里就冷死了我”,擊傷的是那三個無意間冷淡自己的人。
雪中送炭是中國人的美德,于親朋困厄之時,盡力送去一點幫助,人們總是要說“瓜子不飽是人心吧”或者說“瓜子不飽情意重吧”,表示自己的一點幫助微不足道,自己心中對于親朋的關(guān)懷遠比這點微微的幫助要重。
這時幾顆小小的瓜子,負載著情意和人心,其實瓜子只能是瓜子,情意和人心是瓜子負載的文化含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