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到荼靡花事了”,谷雨之后,春隱暮處。紫藤、薔薇、荼蘼的怒放已是春天的番外篇,告知一年一度的花事已了,夏季在趕來的路上。春天的尾聲是最美人間四月天。這樣的季節(jié),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定是吟詩、讀書,用詩的智慧、書的溫暖來挽留辭樹的繁花、抵消歲月的風霜。
詩歌在中國的發(fā)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先秦時期的啟蒙到隋唐興盛再到近現(xiàn)代新詩的興起,詩歌在文學藝術(shù)領(lǐng)域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詩是人們對生命和語言的雙重領(lǐng)悟,這是詩歌的榮耀。奔流·拾壹月詩社社長子非花在他的詩歌宣言中說:人類的孤獨感,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復雜多變的情感。一般的語言形式有時是無力的,也是難以描述。詩歌,尤其是現(xiàn)代詩歌承擔了這一使命。子非花深刻體會到了生命中的孤獨感,并認識到只有詩歌的語言才能把它描述出來。這就是詩歌個體生命體驗的獨特性和魅力。本期《詩空間》欄目推出了子非花、麥豆、吳小蟲、黑女等優(yōu)秀詩人的詩歌作品。讓我們在吟詠詩人的生命體驗中一起感受詩歌之美。
著名作家劉慶邦在寫給靜言的長篇紀實作品《平原深處》的序言中說:“脫貧攻堅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是前所未有的史詩性工程,也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非常值得銘記,并載入史冊?!苯陙?,我們的作家一直在用不同的體裁來書寫、記錄時代的變遷,謳歌中國共產(chǎn)黨人付出的艱辛勞動、取得的巨大成果。在記錄這場脫貧攻堅的偉大創(chuàng)舉中,報告文學作家的書寫功不可沒。本期《非虛構(gòu)》欄目我們推出作品《平原深處》《桂花飄香的土地》《玉宇瓊樓彩燈掛》展示新時代下中國社會的變革。
本期《散文長廊》欄目亦有散文佳作推出,請大家賞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