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初湖南的文教重建與文化振興

        2020-12-31 14:48:41馬延煒
        武陵學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學政巡撫康熙

        馬延煒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歷史文化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03)

        在清代湖南地方學術史研究領域中,“前冷后熱”一直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即研究者多對嘉道以來湖南所涌現出的人才群體及其學術思想較為關注,而較少探索明清鼎革、清初政治等對湖南地方社會及學術文化的影響。與晚清湘學史研究的豐碩成果相比,學術界目前在清初相關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王夫之、陶汝鼐等個別人物的學術思想,整體研究尚不多見。本文鉤沉史料,在梳理清初湖南地方社會變遷史事的基礎上,對這一時期湖南學術文化的演變過程進行分析,希冀有助于學術界更為全面地認識清代以來湖湘文化與地域學術的發(fā)展歷程。

        一、動蕩與凋敝交織的地方社會

        明末清初,湖南連年戰(zhàn)亂,先有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與明軍大戰(zhàn),繼有南明勢力與農民軍余部的聯合抗清,還有康熙初期清軍平定吳三桂叛亂的戰(zhàn)爭,接二連三的戰(zhàn)事使得這一地區(qū)長期處于動蕩與凋敝之中,以至時人曾有“天祚皇清,一統(tǒng)中外,惟湖南不靖”[1]81的感慨。

        崇禎十六年(1643)正月,李自成部進攻湖南,先后攻下華容、安鄉(xiāng),不久又攻下澧州,進逼常德府城,明守將自忖難以抵擋,于是放火焚城,“燒毀通城房屋,火至半月不熄”[2]。同年五月,已經攻下武昌的張獻忠南下湖南,先下岳州,再入長沙,攻打衡州,“聞嶺表兵出梅關,復退走,蹀血千里,割人手鼻如邱”[1]700,明將左良玉追擊張獻忠時,又對湖南進行了一番蹂躪肆虐,“較賊倍慘,民甚苦之”[3]995,時人陶汝鼐曾嘆“三楚之難,獨結于斯”[4]。

        清政權占領北京后,隨即開始南下,準備統(tǒng)一全國。在湖南,明朝殘余勢力先后與李自成大順軍、張獻忠大西軍余部聯合,與清軍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反復爭奪,使這里成為明清鼎革的關鍵戰(zhàn)場[5],清廷直到順治十五年(1658)才將對湖南的統(tǒng)治初步穩(wěn)定下來。戰(zhàn)火所及,廬舍為墟。如湘潭一地,崇禎年間已“疊經兵燹”,順治六年(1649)濟爾哈朗率清軍攻打湖南期間,又在此屠城,“二十六日開刀,二十九日方止”,屠殺之后,瘟疫大行,四鄉(xiāng)傳染,“藥肆中大黃、羌活、黃芩俱賣盡,烏梅二三分一兩,蔥、姜藥引二三分一劑?!缆局〔患奥瘢烈咧直榉e于河干矣”[6]。次年,徽商黃希倩、程青至湘潭貿易,與西禪寺僧人共謀瘞之,“計拾得枯骨數百石,以三竹簍為一穴,凡二百余冢,廣袤數十丈”[7]。有研究認為,當時湘潭城中的土著居民大多死于此次屠殺[8]。彼時的湖南,“田禾無顆粒之收,千里皆不毛之地”,巡撫金廷獻甚至認為“盡天下之民,極百姓之苦,未有甚于湖南者也”[1]334。順治十一年(1653),追隨偏沅巡撫袁廓宇入湘并擔任幕僚的丁大任曾這樣描述當時長沙的凋敝情景:

        自戰(zhàn)爭往復,無一久居之民。初入城,一望沙場而已,傷心慘目,何忍言哉!遇有茅檐三四家,席門俱無,男婦雪中袒跣而行,并無臥榻衣被,疑為丐戶??h令亦短衣蒙茸,所居不蔽風雨,更陋于卑田之客也。[9]

        順治十五年后,隨著戰(zhàn)事的結束,湖南暫時獲得了喘息機會。未料十余年后,康熙十二年(1673),吳三桂在廣西起事,隨即攻入湖南,剛剛有所恢復的湖南地方社會遭到了新一輪破壞??滴跏辏?674)二月,長沙陷落,“時寶、衡、常、永、岳皆陷,……設偽官,征餉并征銅鐵硝磺凡十余項,羽檄飛催,民苦,蹈湯火逃徙,死亡無算”。次年,吳三桂在長沙預征地丁錢糧,又征南米解萍鄉(xiāng),“民有死杖下者”[10]700。

        吳三桂叛亂還對剛剛有所起色的湖南文教事業(yè)造成了重創(chuàng)。岳麓書院于崇禎十六年因戰(zhàn)火“毀敗無余”,康熙七年(1668),巡撫周召南、藩司于鵬舉、臬司趙曰冕、驛鹽糧道饒宇栻、知府錢奇嗣等共同捐俸重修,然而,就在這次幾乎是集全省主要地方官員之力的重修后不久,“吳逆之變,又毀”[1]177。善化縣學于崇禎十六年、順治六年先后因戰(zhàn)爭毀壞,順治十五年經知縣孫國泰重建后“煥然一新”,然康熙十三年(1674)吳三桂軍占領期間,“置火藥于殿堂,兼作馬廄,傾頹尤甚”[3]292。醴陵縣學于明末遭戰(zhàn)火破壞,僅存文廟一區(qū),順治十四年(1657)張法孔擔任知縣期間,陸續(xù)重建了大成殿、啟圣祠、明倫堂等,康熙四年(1665)知縣張尊賢又進行了修復,后遭“吳逆兵毀”[3]296。

        與動蕩、凋敝相伴隨的是學術文化的落后。入清之后擔任吏科給事中的長沙人胡爾愷在給朝廷的奏疏中說,湖南“人才寥落,從未有甚于今日也”[11]。袁堯文曾欲定居湖南讀書講學,因“柴米食物廬舍田園之值較江浙幾四分之一”,“擬買田置舍于衡山之陰,以待四方之來學者”,但遭到友朋的極力反對,認為“湖南無半人堪對語者”,稱其“只圖柴米賤,不顧子孫愚”[12]??滴跏辏?677)十月出任湖廣按察司副使、提調學政的蔣永修甚至尖銳指出:“近日文章之弊,莫若楚也?!盵13]695康熙十八年(1679),蔣永修到永州考校士子,面對當地文教落后,人才寥落的狀況,感嘆道:“周子生其屬,又嘗判永州,且骎骎教育不衰,以昌明吾道為己任,獨何周子后不復有一人焉?”[13]722

        二、文教的恢復與重建

        在時人看來,湖南本為人才淵藪之地,此時之所以文教不興,固然有戰(zhàn)亂頻仍、社會凋敝的因素,但主要還是主政者提倡無方的結果。

        湖南素稱材藪。長沙上治安之策,濂溪闡太極之微,英賢輩出,代不乏人。茲自兵燹之余,繼值輸將之困,先民型范敦篤罔聞,后進時髦莫由矜式。士風頹靡,舉業(yè)廢弛,雖曰時勢使然,良由上焉者無鼓舞振作之規(guī),斯下焉者鮮戶誦家弦之實也。[10]345-346

        隨著平叛戰(zhàn)爭的推進,湖南政局逐漸穩(wěn)定下來,在前后幾任地方官員的倡導和努力下,湖南的文教事業(yè)得以恢復和重建,文化開始振興。

        重建學校,恢復殿堂,是當時湖南地方官員振興文化采取的第一個舉措。蔣永修認為,“學以教士,為治之本也”[13]735,“文化由興,士習由起,學校之所最重者”[13]720。到湖南后,他發(fā)現當地“今逆氛雖熄而大成殿之糞溷未除,廟貌粗存而欞星門之頹落如故”,于是上書要求“今后不得于文廟住畜兵馬”[13]740,然后積極謀求恢復各地學宮、文廟建筑。清承明制,學政有周歷本省、考校學子之責,蔣永修每到一地,必親至學宮,展拜文廟,由此發(fā)現了不少亟待修整的建筑,并親自捐資助工??滴跏拍辏?680)兩次考校衡州士子期間,他發(fā)現安仁縣“學宮久圮,且位置鮮當,于士氣弗振,非改弦更張之不可”[13]735,于是“勉捐葺資”為倡,至翌年冬告成。途經祁陽縣時,發(fā)現當地文廟“傾頹萬狀,剝蝕無端”,乃至“荒煙迷目,棘楚與人齊,履瓦礫,藤茨牽衣裳”[13]732,于是與縣令袁維霖共相經理,竭力捐資,縣內各紳士各助費有差,數月間有所起色[13]733。

        蔣永修此舉,表面上看只是一種對因戰(zhàn)爭而損毀的古建筑的修復行為,實際上卻對當地學術環(huán)境、風氣等具有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正如寧遠縣學宮修復完成后,其在敘述重建過程的《重建寧遠縣學宮記》一文中所寫道的:

        自今往,邑中咸知有孔子廟,諸生以時習禮其間,……則文教日盛,蒸蒸向風,而斯道亦綿于勿替。過其地者,咸得聞弦誦之聲,豈不快哉![13]734

        直白地道出了其之所以亟亟謀求修復各地學宮、文廟的真正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本就負有文教之責的學政,清初湖南地方其他官員也很重視文教事業(yè)??滴醵辏?684)擔任偏沅巡撫的丁思孔,面對“學舍茂草,博士廢講”的情景,“慨然以振興為任”[1]325。到任后的第二年,他即開始重建岳麓書院??滴醵迥辏?866),完成圣殿、兩廡、齋舍的修復,招致生徒肄業(yè)其中,“設贍餼廩,每月課試者三,手自丹黃甲乙之,為多士勸”;康熙二十六年(1867)高明、中庸諸亭完成修復,因當時負笈來學者日眾,又捐俸購田三百余畝以資膏火[14]431。修復過程中,丁思孔恐“不重以朝廷之明命,虞其久而或替也”,乃于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和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先后兩次上疏請求賜額、賜書,康熙二十六年,康熙皇帝頒賜御書“學達性天”匾額及日講經義、十三經、二十一史等書給岳麓書院。

        丁思孔此次對岳麓書院的重建,是在當時湖南社會尚未完全恢復、地方經濟還比較凋敝的情況下進行的,所謂“經其野,田尚污萊;入其城,市猶墟落”[14]431,而其之所以選擇在此時進行看上去并非當時之急務的書院修復,看重的也是書院在陶冶學風、教化士人等方面的作用??滴醵吣辏?868),丁思孔調任河南巡撫,離開湖南前,他撰文回顧了岳麓書院的修復過程,文章最后寫道:

        繼自今墾辟之土被野,煙火之氣滿郊,誦讀之聲遍城郭,時屢豐矣,民安堵矣。后有來旬來宣者,鑒于茲而踵事焉。日漸月摩,士因文藝而敦器識,民亦感慕而知廉恥,教化大行,風俗醇美,豈不重有賴乎![14]432

        鼓勵讀書,倡導學術,是清初湖南官員振興地方文化的又一舉措。蔣永修提出,“道義明而后心術正,經術備而后治化昭”,“四子五經之書,猶日月之經于天而不可晦,江河之行于地而不可絕”[13]655,認為湖南經“廓清掃蕩,固已變兵氣為佳祥,而《詩》《書》《禮》《樂》之教猶難使其同軌而合度也”,希望湖南士子從此“厚自砥礪”[13]702??滴醵険伍L沙府同知的山陰人趙寧,任內曾輯《岳麓志》,“尤以文雅飾吏治,召致諸名雋肄業(yè)岳麓書院,每于霜天白菊時開閣雅集,或以夜渡江,尊酒論文,忘其身之為吏”[15]。偏沅巡撫興永朝任內以“湖南文風不振,士習多乖”,乃“通行各學月舉一課,數月以來,諸生既以誦習為功,武斷把持之事亦覺漸減”,其離任后,康熙帝認為此舉“振興士子,裨益生民”,要求接任巡撫“督率屬員,務期實心奉行,毋得怠玩”[16]??滴踔邢群髶魏V學政、偏沅巡撫的宜興人潘宗洛,赴任前康熙皇帝曾賜御書朱子六言詩一首[17]①,任內乃極力提倡當時朝廷立為正學的朱學,曾捐俸金重刊《學蔀通辨》[18]40,并為部分少數民族童生爭取到了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18]27-28,鼓舞士子向學之心。

        三、省籍意識的覺醒

        隨著文教事業(yè)的恢復和讀書風氣的興盛,之前因戰(zhàn)亂而被破壞的湖南文化和學術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湖南在升格成為省級行政區(qū)的同時,也積極謀求成為一個獨立的學術文化地理單元,這一省籍意識在學術文化領域的覺醒,是清初以來湖湘地域文化復興的結果,又反過來促進了湖南地域學術文化的進一步振興。

        清朝入關后,其地方行政區(qū)劃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元明以來的行省制度。其中,今湖南和湖北一起組成湖廣省,省城設在武昌,巡撫、左右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均駐武昌。康熙元年(1662),科臣姚啟圣請求將湖廣以洞庭湖為界分為湖北、湖南,各設巡撫進行管轄??滴跞辏?664)三月,湖廣行省被一分為二,其中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八府歸湖廣巡撫管轄,長沙、衡州、永州、寶慶、辰州、常德、岳州七府及郴州、靖州二州歸偏沅巡撫管轄,同時增設湖廣按察使駐長沙府;四月,移湖廣右布政使駐長沙,至此,“撫、布、按的設置與轄區(qū)同步一分為兩,而且撫、布、按的轄區(qū)完全重合,分省實際上完成”[19]。同年閏六月,偏沅巡撫由沅州偏橋鎮(zhèn)移駐長沙府。雍正二年(1724)二月,以“巡撫衙門移駐長沙,而偏橋地方久已裁歸貴州,并非湖南所轄”[20],改偏沅巡撫為湖南巡撫。

        盡管康熙三年之后,湖南已從湖廣省中分離出來而成為一個獨立的省級行政區(qū),但在學術文化上卻仍未獨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湖廣雖已分為湖北、湖南兩省,但鄉(xiāng)試尚未分闈,湖南士子仍需到武昌參加鄉(xiāng)試;二是兩省教職合選,以致“湖南教諭一途,盡為湖北舉人之捷徑,而湖南恩拔副榜及改降舉人本分應選之缺,盡為湖北舉人占去”[1]365;三是兩省仍共用一個學政,“楚省向因督學一職,南北兼司,先理楚北八府,繼詣湖南九屬”[10]339。

        需要指出的是,在這個問題上,以往學術界比較重視兩湖分闈這一歷史事件,研究成果也多②,而對當時湖南士人謀求教職分選和單獨設立學政的活動則分析較少。筆者梳理資料,對后兩件史事進行考述,以期豐富對此問題的認識。

        康熙四十一年(1702),桂陽縣舉人郭遠上《呈請南北分闈文》,第一次提出南北分闈,此后不斷有湖南民間士人向地方官員提議分闈,不過湖南地方行政長官對此卻十分謹慎,直到十年后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才由巡撫潘宗洛上《題請長沙分闈鄉(xiāng)試疏》,正式向朝廷提出請求③,然未獲批準。潘宗洛之后,巡撫李發(fā)甲又先后兩次奏請分闈,皆告失敗。此外,在外任職的湘籍人士陳彭年及曾典湖廣鄉(xiāng)試的御史呂謙恒也曾上疏請求分闈[1]364[21]。清廷直到雍正元年(1723)才正式同意湖南修建貢院,次年第一次單獨舉行鄉(xiāng)試,顯示當時朝廷對此問題的謹慎。

        與分闈的曲折過程類似,當時湘人爭取教職分選的過程也比較復雜??滴跛氖辏?707)十月,時任偏沅巡撫趙申喬以全楚延袤數千里,中隔洞庭大湖,路途既遙,風波復險,懇將候選候補教職之恩拔歲副貢生,籍系湖北者則選湖北之缺,籍系湖南者則選湖南之缺。吏部議覆后認為“應如所題”,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批準[22]。盡管與分闈相比,教職分選比較早地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但并沒能持續(xù)多久,很快就又恢復為合選的舊做法,以致雍正二年(1724)分闈后,湖南士人不得不再次請求分選。雍正二年進士,曾任宗人府主事的寧鄉(xiāng)人王文清提出,“兩闈鄉(xiāng)試既分,教職自宜各選”[1]364,其云:

        因往年未賜分闈,湖南應舉者少,中式寥寥,故湖南教諭一途,盡為湖北舉人之捷徑,而湖南恩拔副榜及改降舉人本分應選之缺,盡為湖北舉人占去。曾蒙前院趙憲題請分選,已經奉旨允行,如譚右新、蔡來儀、譚仙芝俱系湖南舉人降選湖南教諭可據。奈分選未幾,復將教諭例破,仍從通選,不與訓導同途,至窮老青衫,一氈難得。目今湖南州縣教諭缺六十有三,湖南本籍止選三員,余六十人總皆湖北破例者,計京華路隔五千,惟有守株候選,缺出,則捷足先得,何年遍及窮鄉(xiāng)?……倘不請復往年分選之例,則湖北舉人攙占湖南之缺,湖南缺少人多,竟使邊地寒儒沒齒難膺一席。[1]364-365

        王文清從擴寬湖南士子晉身之階的角度論述了分選的必要,反映出湖南文教恢復、文化振興之后湖南士人積極向學、渴望入世的新現象。雍正二年(1724)六月,湖南巡撫魏廷珍上疏,以地方最高行政長官身份代表湖南向朝廷請求教職分選,吏部議復后稱:“查未分闈以前,就教舉人湖北共有一百五十四人,湖南止有二十九人。若南北分選,湖南必致有缺無人,而湖北教職必多壅滯。請仍照舊例選用,俟用完日,將分闈后就教者南北分選?!盵23]340得到了雍正皇帝的批準。兩湖教職分選一事才算最終完成。

        與教職分選類似,湖南士人爭取單獨設立學政的活動也比較曲折。清初,湖廣省設有湖南、湖北兩名提學道分掌南北教育、學務,順治十八年(1661)合并歸一,稱湖廣提學道,康熙四十二年(1703)改稱提督湖廣學政。湖廣地域遼闊,中有大湖相隔,學政往來南北考校,常難以兼顧,故湖南士人一直希望能單獨設立學政。雍正二年兩湖分闈后,此事開始提上日程。當年閏四月,時任湖南巡撫魏廷珍向朝廷上《湖南分設學政疏》,正式請求單獨派遣學政。根據這份奏疏,此事先由湖南士人宋又祁等向地方官陳請,魏廷珍經調查后認為:

        學臣兼理南北,不特地方遼闊,跋涉艱辛,為期迫促,弗獲從容校訾。且自長沙而外,各郡科歲連場,不能歷兼兩度,兼之大比錄遺,學臣南北難以兼顧,俱委藩司代理一切,考校臨場,未免拮據,誠為未便。

        他說,湖南“爾來人文日盛,士子繁多,不無試期迫促,未免遺珠之嘆”,實有必要分設學政一官,專司湖南,“俾于三年之中,歷試南屬各郡,從容考校,更于科試錄遺一切場務,皆得悉心料理,以副大典”,為了避免因辦公場地問題影響學政分設,魏廷珍甚至提前查得長沙府舊署一處,認為可以駐扎學臣,毋庸議建新署[10]339-340。

        雍正皇帝接到此奏后,并未馬上允準,當年七月,他在接見接替魏廷珍到湖南擔任巡撫的王朝恩時,面諭:“湖南督學分差極是的,你到任后即查議具奏。”[24]與此同時,湖南地方士子也向布政使朱綱提出公呈,朱綱將其轉呈巡撫王朝恩,后者批示要求回查出詳,“俟詳到后再拜疏”,未料朱綱礙于時任湖廣學政吳家麒情面,“吳學院情面上不好意思,俟伊差滿后再出詳罷”[25],王朝恩遂于十一月徑行上奏,請求分差督學。次月,清廷“添設湖南提督學政一員,從湖南巡撫王朝恩請也”[23]419。雍正三年(1725),朝廷正式向湖南單獨派遣學政,翰林院編修即墨人黃鴻中成為首任湖南學政。

        單獨派遣學政給湖南士子帶來了巨大鼓舞,雍正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時任翰林院編修的湖南武陵(今常德)人楊超曾上奏感謝朝廷,稱:“前此分設鄉(xiāng)闈,已免震撼波濤之恐,今茲重論學政,更從容陶鑄……從此澧蘭沅芷,觀雅化于菁莪。湘雨岳云,濤濃施于湛露”,并說自己得到消息后,“欣聞自天,拜舞于地”[26],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無論是分闈、教職分選,還是分設學政,無不經歷曲折過程,這反映出清朝初年湖湘士人在爭取湖湘成為獨立學術地理單元中的艱辛,經過一步步努力,湖南終于成為一個獨立的學術地理單元。這是清初以來湖湘地域文化復興的結果,又促進了湖南地域學術文化的進一步振興,成為近代以降湘人、湘學大放異彩的重要基礎。

        結 語

        近年來,近代史研究逐漸突破歷史分期的限制,力求在“貫通古今、溝通中外”的基礎上深入發(fā)掘已有議題[27]。研究鴉片戰(zhàn)爭以降的湖南地方學術史,除了對這一時期相關學者的著述進行分析外,也有必要將視野拓寬,對湘學產生及發(fā)展演變的全過程進行討論。這其中,又以清代為時晚近,應予以重點關注。本文鉤沉史料,在梳理清初湖南地方社會變遷史事的基礎上,對這一時期湖南學術文化的演變進行分析,認為湖南地方社會在清初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動蕩過程,文教事業(yè)、地域文化亦遭到較大破壞,學術落后。在清初幾任地方官員的努力下,湖南的文教事業(yè)得以重建,地域文化初步振興,湘地省籍意識也逐步覺醒。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湖南不僅升格為一個單獨的省級行政區(qū),也在學術上成為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促進了湘人的向學熱情和湘學的進一步勃興,成為近代以降湘人、湘學大放異彩的重要基礎。

        注 釋:

        ①按,此六言詩為:“春曉云山煙樹,炎天雨壑風林。江閣月臨靜夜,溪橋雪擁寒襟?!贝擞鶗姾笥诳滴跛氖迥辏?706)勒石,藏于武昌紫陽書院御書樓。參見《紫陽書院志略》卷三第179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②目前學術界對于湖廣分闈的研究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分闈過程和史事的考證。如王興國通過考察,認為最早提出“南北分闈”的是汝城人郭遠。參見王興國《汝城人郭遠首倡“南北分闈”考》,載《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年第10期。李兵利用《清實錄》《欽定科場條例》等文獻,詳細爬梳了分闈的原因、過程以及新建湖南貢院的情況。參見李兵《清代兩湖南北分闈再探》,載《歷史檔案》2013年第1期。二是對分闈影響的分析。如彭大成認為分闈促成了湖南人才的興起。參見彭大成《清朝“兩湖分闈”與湖南人才之興起》,載《船山學刊》1996年第2期。

        ③按,學術界曾依據《(光緒)湖南通志》等史料,認為康熙四十一年擔任偏沅巡撫的趙申喬是第一位提出兩湖分闈的湖南巡撫。事實上,趙申喬當日所上為《請均楚省鄉(xiāng)試南北額數疏》,疏中因“分闈事屬創(chuàng)始,固難輕議”,提出兩湖南北分卷錄取,并非分闈。參見李兵《清代兩湖南北分闈再探》,載《歷史檔案》2013年第1期。

        猜你喜歡
        學政巡撫康熙
        生活方式干預在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
        戚學政:用心用情做好醫(yī)療對口支援
        一字一師
        小小說月刊(2020年7期)2020-07-27 16:32:38
        康熙:陽剛雄健
        藝術品鑒(2019年9期)2019-10-16 08:57:26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8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bifunctional alginate lyase named Al163 from the Antarctic bacterium Pseudoalteromonas sp. NJ-21*
        陳縣令拍錯馬屁
        故事會(2016年24期)2016-12-20 17:25:55
        總督與巡撫的相處之道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8:56
        遙遠的道德箴言
        公務員文萃(2014年7期)2014-09-21 18:04:10
        把握行業(yè)特色,構建“產學政研”四元一體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片毛片|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五十路熟妇亲子交尾|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 欧美老肥婆牲交videos|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亚洲男人堂色偷偷一区| 日韩在线手机专区av| 风韵人妻丰满熟妇老熟| 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www插插插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久久杨幂国产杨幂|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久久hd高清| 亚州终合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三男一女吃奶添下面|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系列| 免费观看在线视频播放| 熟女无套高潮内谢吼叫免费| 国产熟女高潮视频| 超级碰碰人妻中文字幕| 成人av毛片免费大全| 国产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 一级午夜视频| 麻豆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欧美丰满熟妇aaaaa片|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高清|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久久| 精品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 少妇久久久久久被弄高潮| 乱人伦中文字幕成人网站在线|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