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寫作,內(nèi)容言簡意賅,寥寥數(shù)語即切中肯綮,其形式多樣、話題豐富、視野多維、素材豐富。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獲取方式變得便捷,人們可以從碎片化的閱讀中汲取熱點信息,卻缺少深入思考。教師要從細微處入手,讓學生鍛煉語用能力,學會精準表達,以凝練的文字表達深刻的內(nèi)涵。
微寫作結(jié)構(gòu)簡單,便于操作,方式靈活,易于接受。學生能通過簡短的文字將所思所感訴諸筆端,能增加創(chuàng)作的自信,引發(fā)寫作的興趣。微寫作的素材源于生活,要會觀察、善思考、勤動筆。
在寫作時,如果學生審題不清,寫出的文章常會“跑偏”。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半命題作文、自由命題作文,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寫作,這樣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教師要把握有度,既不偏離教材,又能促進學生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自主命題能為學生提供更廣闊、更自由的舞臺,讓他們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樣能減輕學生的寫作壓力,使其寫作潛能得到發(fā)揮。但教師也不能放任自流,一味任學生自由發(fā)揮。
教師命題時要精研學情,了解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給學生布置合適的寫作任務。在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教師常會給學生指定話題,由于有了邊界的制約,學生受到不能“越界”思維的影響,就會逐漸喪失寫作的熱情。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命題,讓學生文從字順地完成寫作任務,從而促進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
教師可以采用隨筆、周記等形式讓學生自由寫作。如針對部編版七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帶領學生走進自然,去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寫“校園最美的一角”“最美的秋天”,或自己看到的美景,這樣寫出的內(nèi)容才會有生命的活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賞析文章中的優(yōu)美句子,模仿其中凝練的語言,并對文章進行改寫、仿寫。教師要因材施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任務:對剛進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讓他們掌握寫作技能積累寫作素材;讓八年級學生仿寫片段,能寫連貫;讓九年級學生改寫、縮寫文章。教師要采用日記、片段改寫等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微寫作的訓練,也可以引用熱點話題讓學生進行微寫作訓練,提升他們的寫作技能。
學生寫作會出現(xiàn)內(nèi)容空洞甚至無話可寫的窘境,教師要采用多種有針對性的措施開展微寫作訓練。教師要針對學生寫作素材不足的現(xiàn)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摘抄好詞好句,關注時事評論等,并與同學分享,讓學生從他人作品中汲取知識和營養(yǎng)。讓學生在摘抄的基礎上仿寫、改寫,從而促進其綜合寫作能力的提升。
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口頭訓練,促進他們應變能力的發(fā)展,讓他們在思考、體驗中催生寫作靈感。教師可以舉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對熱點事件的看法,時間以三至四分鐘為宜。教師可以開展“微寫作”沙龍,讓學生分享作品并進行互評,教師再進行總結(jié)。教師要積極開展微寫作社團活動,以講故事、辯論、演講、朗讀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例如,針對“上網(wǎng)的利與弊、順境是否有利于成長、老人摔倒該不該扶”等話題,讓學生作為正反方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小組討論、陳述觀點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師的批改要靈活,不能讓學生拘泥于一種表達方式,要為他們提供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看到他們身上的發(fā)展可能,要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多引導、激勵他們,提升他們的寫作自信。
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閱讀,少用套話,多用個性化的語言進行表達。教師也要將欣賞性、激勵性的語言運用到微寫作評改之中,用具有針對性的語言評價學生。借助錯句、病句的典型范例,加深學生的印象,避免學生再犯類似的錯誤。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改自評的能力,讓他們在寫作完成后先讀一讀,看有哪些錯字、病句,構(gòu)思上有哪些不足,還有哪些沒有做到位,經(jīng)過修改后再交給教師評改。在教師提出修改意見后再進行二次修改。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微寫作的發(fā)表平臺,讓他們在平臺上自由表達。教師還要借助于媒體資源開展微寫作征文比賽,評選“微寫作達人”,讓更多的人對學生作品提出寶貴的意見。
總之,“微寫作”賦予了初中作文教學新的活力,給學生以更多的寫作自由,能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