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湖里中學 林 凌
素質教育的推行和新課改的進行,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形式與內容。當前所用的課程教材同學生的需求之間聯(lián)系變得更加緊密,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雖然如此,仍然有一小部分的教師無法從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限制中跳出,教學過程始終是進行直白的理論灌輸,使得其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不符合當前時代發(fā)展的現(xiàn)狀。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的教學內容就相對枯燥,很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容易導致課堂氛圍無法調動,更嚴重的后果是會束縛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使其無法得到成長,思維能力無法提高。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必須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對課程中所具有的生活化元素的具體內容和要求進行分析與把握,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意引導,多鼓勵學生。教師在此基礎之上對教學的策略和手段進行調整,把改善后的教學內容和活動融入課堂之中。
在進行新課改以后,生活化教學是被推崇的一個重要理念,從中也體現(xiàn)出了語言運用對生活的反映。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對生活中各種元素的關注與運用,將這些生活元素與學習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得課堂教學更加高效。這種教學模式還能讓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將其運用于實際生活之中。并且這種模式能讓學生更好地提升個人素質,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用高標準嚴格地要求自己。
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情境教學模式可以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大多數(shù)為哲學觀點和法律條文,這些內容往往較為枯燥,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了阻礙,學生難以運用這些知識。通過生活化情境教學模式,將書本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相關知識,降低一定的教學難度。
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情境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堂教學內容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學習,在學習中聯(lián)系生活。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內容設計的時候,教師應當在課前精心準備,對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深入挖掘和充分體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掌握學習的主動性,發(fā)現(xiàn)相應的知識內容。
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讓學生知法懂法、知榮辱、懂事理。但是在實踐生活中,一部分學生無法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在學習中忽略了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為了使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更好進行,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應用于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理解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講授“生活需要法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講述生活中的案例。老爺爺在路上和遛狗者發(fā)生爭吵,爭論的重點在于以下兩點:(1)老爺爺要求對方出示養(yǎng)犬證;(2)遛狗時間不對,相關規(guī)定中的遛狗時間為晚七點至第二天早七點。列舉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究竟有什么樣的作用。學生思考這些內容能夠使其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材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基礎,所以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之時,教材也是基礎,所選取的生活化教學內容同時也需要以教材為基礎。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首先需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分析,對其中生活化教學的內容進行深刻挖掘,將其進行整合,使得后續(xù)的教學能夠順利進行,最終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講授“維護消費者權益”一課時,教師在課前深入分析教材,準確找到教學的切入點。例如,作為課前導學,教師可以講述如下案例。某個人在超市購買一瓶酒,回家以后才發(fā)現(xiàn)是一瓶假酒,這個人沒有向超市索取賠償,卻到超市購買了許多同品牌的假酒,之后向超市提出了天價的賠償金額??沙姓J為這是敲詐,更大的矛盾因此產(chǎn)生。雙方多次協(xié)商卻沒有協(xié)商出結果,最后只能尋求法律的幫助。聽完這個案例之后,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思考,之后學生會有三種觀點產(chǎn)生:一種是贊同消費者的一方,一種是贊同超市的一方,另一種是中立的一方。教師可以根據(jù)這種情況進行模擬法庭,將贊成這三種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點進行講述,反駁對方的觀點。
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本身就是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對生活情境的討論,從而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成效得以有效提升。這種方式能讓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
首先,學生應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對生活化問題進行分析。比如在對“憤怒管理”這一課教學時,一部分學生無法將憤怒管理和個性張揚進行明確的區(qū)分。在一部分學生的觀點中,自己應當學會憤怒管理,學會適應環(huán)境;另一部分學生的觀點認為自己應該保持張揚的個性,如果對憤怒過分控制就會失去自我。這兩種不同的觀點都有支持的論據(jù),教師可以據(jù)此組織一場辯論賽。在辯論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憤怒管理與個性張揚并不違背,二者可以并存。
其次,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對時事問題的討論。將時事問題引入課堂之中,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凸顯教學內容所具有的實效性和應用性。例如,釣魚島事件、中美貿易戰(zhàn)等熱點問題都是學生平時會討論的問題。在前期教學上,教師應當重視內容的選擇,選擇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在教授“做負責任的人”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一些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物和相關資料,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自我提升,將個人的情感與學習生活融為一體,主動規(guī)范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學生在學習中做到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在生活中做到理解體諒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根據(jù)學生學習過程的不同情況,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形式得到豐富。教師要時刻關心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更多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的機會,并且在課后及時反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讓學生通過與教師的溝通,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進行自我調整和自我教育。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意義十分重大,在課堂中開展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討論活動可以讓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有正確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法治觀念和道德意識,使其有正確的勝負觀,具有社會責任感。
將生活情境運用于教學,教師需要參與指導情境體驗,營造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更好地體驗學習空間,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強化。教師應當設計一個嚴密的計劃,對實踐體驗進行監(jiān)督。比如,在“網(wǎng)絡改變世界”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在正式教學開始前拋出問題:網(wǎng)絡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了什么樣的便利?接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一系列的工具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網(wǎng)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讓學生能夠充分思考網(wǎng)絡存在的優(yōu)勢。同時教師應該提出另一個問題:網(wǎng)絡存在什么樣的負面影響?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按人數(shù)分成小組,然后將討論的結果制作成數(shù)據(jù)表格或統(tǒng)計圖,最后由教師將統(tǒng)計圖收集并檢驗,監(jiān)督管理其教學成果。
教師確定主題以后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溝通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人們實際生活和互聯(lián)網(wǎng)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深刻地了解信息交流、網(wǎng)購、電視平臺等社會現(xiàn)象。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之中踴躍發(fā)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并且要求學生在小組中推選出一個代表,代表小組進行公開發(fā)言,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
此外,在進行具體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使其與當前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沒有顧慮地說出自己的真實看法,讓學生能夠在后期學習的時候及時調整學習行為和方向。這種情感體驗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應該對情境體驗的參與指導更加重視,確保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