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東鄉(xiāng)族自治縣第二中學
在高中階段,寫作最大的問題是缺少素材。學生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卻不會運用恰當的文字表達。雖然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但是還不能滿足現階段高中教育的要求,寫出的作文略顯空洞。
筆者認為,想要真正提高高中生的寫作能力,首先要積累素材,只有這樣,寫作時才能有素材可用,真正做到下筆有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生活就是學生寫作的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并積累寫作素材,寫出內容豐富、生動優(yōu)美的文章。正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高中生的活動范圍較窄,還沒有進入社會生活,再加上即將來臨的高考的壓力,他們更沒有時間接觸社會生活,導致缺乏對社會生活現象正確的判斷、思考和觀察的能力,因而缺少寫作素材。
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走進社會,觀察社會中的現象,并且鼓勵學生踏出探索知識的腳步。此外,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生活的方法。比如觀察人時,觀察衣著特征、動作、表情。最后,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和深刻的體驗記錄下來,這樣,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積累素材,可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想要提高寫作能力,運用課外閱讀和語文教材積累素材是十分重要的。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非常優(yōu)秀,而且從古至今、名人名文等都有涉及。語文教材中的閱讀素材,都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
因此,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時,應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深入體會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并且學會運用,增加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在寫作時能夠將教材內的素材運用到寫作中。
例如,教學《故都的秋》時,教師找到文章中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讓學生仿寫,增加學生對優(yōu)美句子的印象,還可將其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以積累寫作素材。
課外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積累到更多的寫作素材。教師要重視課外閱讀,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正確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思考、判斷,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提升寫作能力。
高中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全心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對積累寫作素材并不上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課外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積累素材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每個星期為學生提供一個素材,例如自信、友誼、奮斗、習慣、尊嚴等,讓學生有目的地收集整理教師提供的素材資料。
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判斷自己尋找的素材是否與教師提供的素材相關,學生會將素材在頭腦中回憶好幾次。這樣,會讓學生對素材的印象更加深刻。最后,通過一段時間素材的搜集整理,學生會對各個方面的素材都有涉及,并且還會在積累的過程中,慢慢感受到什么是好的素材,什么是有用的素材。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句子、段落、名言警句等,教師要指導學生,發(fā)現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段落和名言警句時,要記錄下來,整理到一個讀書筆記本上。在課外閱讀中遇到的優(yōu)美的句子時,也要記錄下來。如果學生養(yǎng)成了隨時記錄讀書筆記的好習慣,那么在寫作時自然而然地就會擁有豐富的寫作素材。
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思想,雖然他們的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但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生都會不經意間涌出一些靈感,冒出一些想法,都可以成為寫作素材,要讓學生將不經意的靈感隨時記錄下來,養(yǎng)成隨時記錄靈感的習慣,豐富寫作素材。
教師還可以適當開展一些關于積累素材的交流活動,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將自己所積累的素材分享出來。這樣的交流方式,相當于將同學之間不同的素材進行互補,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積累量。然后,讓學生闡述自己積累的素材是通過哪些書籍、報紙、雜志等搜集到的,最后進行討論和評比,選出最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表揚,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還可以讓學生在積累的素材中,選擇一個最好的素材,上臺展示,由教師與學生一起投票,選出最好的素材。這樣學生會積極參與進來,通過對素材的選擇,加深學生對素材的印象。
還可以每周進行一次好句分享,讓學生從自己積累的好句中,選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寫出來,掛在班級墻上。一個學生展示一個句子,20個學生就能展示20個句子,讓學生時時刻刻都能受到好句的熏陶。長此以往,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量,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實現學生語文學習的不斷進步,同時也推動了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的長遠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