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灌云縣實驗小學 陳靜
新課程標準中就有相關的明確要求,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不再僅限于單純模仿和記憶,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時,應該以新理念的相關要求為指導思想,同時也需要注重將生活實踐與課本的內容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并在教學過程中開發(fā)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在此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以及應用數學的能力和習慣。由于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好奇心很強,因此我們就根據這一特點,再結合課本內容來設計相關的創(chuàng)意作業(yè),同時也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一種新型的方式。
有關于數學的概念和方法,是學習數學的重點,這一點在很多數學試卷中都有強烈的體現,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部分內容是教師反復強調的。但是,即使經過很多遍的學習和練習,大多數的學生依舊會犯很多的錯誤。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學生在日常的練習和作業(yè)當中,每當他們碰上不同的問題時,不能夠很快地進行舉一反三,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弱。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課堂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二是家庭作業(yè)缺乏實踐。如家庭作業(yè)的形式比較單一,并且大部分的作業(yè)內容都是在進行著許多重復的練習。
同時,對于數學作業(yè)中很大一部分一刀切的內容的設置是非常沒有新意的,這也就導致了“有的吃不飽,有的吃不了”的現象發(fā)生。放學之后,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完成復雜繁多的家庭作業(yè),這就使許多小學生逐漸厭倦了這種枯燥繁重的作業(yè)形式,然后開始匆匆忙忙地處理家庭作業(yè),甚至會開始抄襲別人的作業(yè),并沒有達到鞏固所學內容的目的。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不僅是教學模式在逐步發(fā)生著改變,同時,為了跟隨課堂的變化,設計并且給學生布置有趣、新穎和有效的作業(yè),這也是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
作為一名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教師,目前我們使用的教材是北師大版的教材。對于五年級的創(chuàng)意作業(yè)我進行了一些探索。接下來是對“長方體的認識”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探究。第一部分的內容是有關正方體的展開相關探索,共有11種的方式來展開正方體。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向學生先展示正方體的不同平面展開圖,再還原成正方體。針對這一部分的內容,我設計的是視頻作業(yè),這個視頻作業(yè)要求學生用視頻記錄得到正方體的展開圖的過程,并且要加上語音進行講解過程。這個作業(yè)開展了兩周,在此過程中,很清晰地可以看到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的內容是關于正方體的面。同樣,這部分內容也是用視頻作為作業(yè),在此次的作業(yè)中還要求學生之間要有合作,如可以通過一起折紙或者拼搭木塊等方式來制作正方體的模型,然后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記錄露在外面的面。通過這個作業(yè)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許多意識,如圖形意識、三視圖意識以及空間意識;還有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了樂趣,讓他們學會了在學習中尋求快樂。
第三部分的內容是關于課堂改編的作業(yè)。比如說對于計算幾何體相關要求的面積,我的做法是:讓學生自己根據生活中常見的臺子進行改編。例如,學校運動會上設置的領獎臺,學生可以重新設置臺子的長寬高,然后重新計算其表面積和體積。學生自己給自己設置相應的解題情景,并能夠有條理地把領獎臺的相關的面積計算出來。實際上有關于這個改編實際的作業(yè),其本質上就是對前邊的教學成果進行加深,還能夠有效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最終達到了將所學應用到實踐中的目的。
根據最終的反饋信息,能夠看出很多學生都還是很喜歡這類作業(yè)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目前我在努力嘗試將這個方式應用在實際中。所以我認為在布置創(chuàng)意家庭作業(yè)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創(chuàng)意家庭作業(yè)的方式五花八門,不能僅僅限于上述的類似方法,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搜集相關的數學故事,讓數學文化也能通過有趣的故事進行相應滲透。我們經常使用的手抄報就是一類很棒的選擇方式。這是由于手抄報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同時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動手過程,因此手抄報也可以作為創(chuàng)意家庭作業(yè)的一種方式。學生在制作時,不僅可以充分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還能夠充分融入個人的特色。再如開展一些相關的數學游戲活動,實現“在游戲中結合作業(yè)”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也是我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涉及的。如模擬購物、青蛙跳水等等。通過翻閱數學教材,我們會發(fā)現有很多內容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密切,因此,實踐作業(yè)就顯得很有必要。如在“有趣的測量”這一節(jié)的內容中,我們就可以給學生講《曹沖稱象》的故事,根據這個故事的原理讓學生體會“等體積轉換”的思想。
數學的相關創(chuàng)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思想。而創(chuàng)意作業(yè)在設計上就可以充分體現實踐性和層次性,同時還具有選擇性和趣味性,創(chuàng)意作業(yè)就是將主動性和積極性交給了學生自己,讓他們在自主的探究中學到更多。教師也可以整理設計一些相關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有關的經驗和技巧。比如說,整理“倍數與因數”的相關題目之后,學生不僅要學會總結2、3、5倍數的特征,也要學會總結7、9倍數的特征。
有興趣才有動力學習。也就是說,只有當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能夠有更大的動力去保證作業(yè)的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以他們的興趣愛好為起點設置家庭作業(yè)。實踐的操作,再加上趣味性的設計,可以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高質量完成作業(yè)??傊?,教師還應盡可能多地去設置各種風格的創(chuàng)意家庭作業(yè)。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親手操作,在做中學,并找到樂趣;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