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藝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能從生活中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xiàn)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某些簡單問題?!鼻矣變涸谌粘I钪校洺龅胶唵蔚募?、減法問題,教他們初步學習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對于增進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數量關系的了解,具有很大的作用??陬^試編應用題能幫助幼兒學習加減運算,并為以后抽象的加減運算提供條件,又能培養(yǎng)幼兒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幼兒抽象思維能力。因此,在大班幼兒學習了10以內數的組成和解答簡單的加減應用題,初步了解應用題的結構后,可以教幼兒口頭試編求和、求剩余的簡單應用題。如何更好地教幼兒編應用題呢?
一、鞏固應用題的結構
幼兒對應用題結構的認識就跟認識數一樣,也要有一個逐步發(fā)展、逐步提高的過程。在幼兒剛學自編應用題時,往往會缺少某個條件或問題。如:有的幼兒這樣編題:“媽媽給我許多蘋果,我吃了2 個,問還剩下幾個蘋果?”也有的幼兒說:“小紅有5 個梨子,小剛有4 個梨子?!庇谑俏揖图皶r地引導幼兒對這兩道題的題目加以修改,補充完整。“媽媽給我4個蘋果,我吃了2個,還剩下幾個蘋果?”“小紅有5個梨子,小剛有4個梨子,他們一共有幾個梨子?”并強調,一道應用題里,必須要有一件事情,兩個已知數,還需要提一個問題,這樣,一道應用題才算完整,才能解答出來。從而鞏固了幼兒對應用題結構的認識。
二、通過動手操作來編應用題
幼兒的認知特點是依靠直覺行動進行思維的,他們獲得的知識不能靠成人灌輸,而是靠他們自身的操作活動。同時,由于幼兒雙手的操作活動,能使幼兒獲得自身學習的快樂體驗,從而誘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大腦積極思維,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幼兒自編應用題時,我就先指導幼兒進行動手操作,同時把操作過程口述成應用題。如:教幼兒自編5以內數的應用題時,先發(fā)給幼兒每人一套小圖片,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然后再請幼兒講講他(她)是怎么操作的,并讓幼兒試編出加法或減法的應用題。就有幼兒編出:“動物園里有3只小孔雀,又飛來了2 只,一共有幾只孔雀 ?”“這里本來有7 個蘋果,拿走了4 個蘋果,還剩下幾個蘋果?”……
三、根據圖意編應用題
(一)學習看情景圖編應用題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掌握應用題的結構,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力、觀察力。在教學中,我就準備一些情景圖,引導幼兒觀察,并根據圖中實物的數量、內容試編加法或減法的應用題。如:在教幼兒自編8的應用題時,我就先出示畫有4 個小朋友在拍球,4個小朋友在跳繩的掛圖,再引導幼兒觀察圖里面有什么?各有多少?他們在干什么?然后啟發(fā)幼兒按小朋友的活動情況,或按小朋友的性別編出加法或減法的應用題。幼兒就編出:“操場上有4 個小朋友在拍球,又有4個小朋友在跳繩,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運動?”“有8 個小朋友在操場上運動,有4個小朋友在拍球,剩下幾個小朋友在跳繩?”……
(二)學習看三幅圖編應用題
在幼兒學會看單幅圖編題后,可以增加難度,逐漸過渡到看三幅圖編題。在教學中,教師出示三幅圖,并通過不斷變化3幅圖的順序,啟發(fā)幼兒將前面兩幅圖作為已知條件編應用題,從而培養(yǎng)幼兒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思維方式,發(fā)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如圖:
按照圖1-2-3可以編成一道加法應用題(本來天空中有三架飛機,又飛來了一架飛機,天空中一共有幾架飛機?),換成圖3-2-1,又可以編成一道減法應用題。
四、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編應用題
(一)看算式根據生活經驗編題
為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在教幼兒自編應用題時,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減少運用教玩具,逐漸脫離實物、圖片等輔助材料。而是給幼兒一個加法或減法版式,啟發(fā)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編成加法或減法應用題。如:教幼兒學習自編10的應用題時,我就出了一個算式8+2=10,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是做過的事情,編出應用題。就有一幼兒編出:“我們班有8個小朋友參加‘六、一繪畫比賽,大三班有2個小朋友參加,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參加繪畫比賽?“我有8輛小汽車,小弟弟有2輛小汽車,我們兩個一共有幾輛小汽車?”……在幼兒編題并說出得數后,我還要求幼兒說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為什么要用加(減)法?等,引導幼兒加深對題意、數量關系及解題方法的理解,從而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二)教師不提供任何條件,完全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編題
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以用來編題的數不勝數,而且幼兒編題的積極性很高,他們會創(chuàng)造地試編出有關吃、穿、玩、用等不同內容的加、減法應用題。如:在復習自編10以內數的應用題時,我就放開手,不向幼兒提供任何條件,讓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自由編題。就有幼兒編出:“我媽媽給我買了2 支鉛筆,爸爸又給我買了1支鉛筆,我一共有幾支鉛筆?”“我爸爸給我買了6杯水果凍,媽媽又給我買了4杯水果凍,我一共有幾杯水果凍?”“本來我有4個汽球,被我弄破了2個,現(xiàn)在我還剩下幾個汽球?”……
但是,幼兒在編題時,常常憑著自己的興趣和愿望編應用題,而沒有考慮到內容是否符合實際。如:有的幼兒說“我爸爸給我買了3個書包,媽媽又給我買了4個書包,爸爸媽媽一共給我買了幾個書包?”。也有的幼兒說“我捉了3只老虎,又捉了4只老虎,我一共捉了幾只老虎?”……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要及時地給予指導。
通過實際教學,我覺得,教幼兒學習自編應用題必須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復雜,從根據實物、圖片等直觀教具編題到不提供任何條件,讓幼兒完全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想事情,確定兩個已知數來編加法或減法應用題,從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分析綜合能力、推理能力,提高了幼兒的運算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