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麗
摘 要:小學數(shù)學問題的重構就是后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能把握后問題的整合,讓學生在課堂學會體驗,這樣學生學習的知識才能牢固,課堂的實效才能得到提升。
關鍵詞:后問題;知識的關聯(lián);生成
數(shù)學課堂上,我們提出了“后問題”這個概念。所謂后問題,就是問題提出時間上的先后順序,是品質(zhì)的提升與能力的完善?!昂髥栴}”就是由教師對當下課堂問題的癥結的思考和審視凝結而成的,更具有教學的意義、更有利于學生探究、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的問題。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談談“后問題”的生成策略。
一、“后問題”在知識的關聯(lián)處生成
數(shù)學知識有著內(nèi)在的嚴謹性,決定了它在舊知中孕育著新知。看似獨立的單堂課的練習,放在整個數(shù)學的知識體系中,就能有必然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師在課堂上,要能找準舊知識的關聯(lián),確立統(tǒng)領整節(jié)課重難點的“后問題”,并能有效展開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這樣就能建構有效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筆者在教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時,借助多媒體出示一個桃子。
師:同學們,看著這個桃子,老師把這個桃子分給兩個小猴子,每個猴子得到這個桃子的幾分之幾?
生:一半。
師:用數(shù)學來回答。
生:二分之一。
師:再看多媒體,如果我把這盤的桃子分給兩個猴子,每只猴子分的這盤桃子的幾分之幾?
生:依然是二分之一。
師:你知道這盤桃子有多少嗎?
生:不知道。
師:不知道這盤桃子的個數(shù),我們怎么知道這盤桃子的幾分之幾呢?
學生開始進入緊張的討論之中,最后學生得出自己的看法:無論這盤桃子的個數(shù)多少,分給兩只小猴,我們都要把這些桃子平均分成兩份,每只猴子分一份,就是這盤桃子的二分之一。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直接給予學生答案,學生在探究中,自己尋找問題的出路,去體驗,去探究,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很牢固。
二、“后問題”從數(shù)學的關鍵處生成
一節(jié)數(shù)學課的關鍵,往往取決于這節(jié)數(shù)學課的關鍵點,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較復雜、較多,只要教師能夠處理好幾個關鍵點,就能起到“一斑窺全豹”的教學效果。在教學的關鍵點精心設計“后問題”,就能達到突出重點、分解難點,促進學生新知建構的目的。
例如,筆者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平常的教學,總是先安排學生操作,就是講具體的圓片剪切,拼成近似長方形的圖形,在復習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基礎上,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但教師常常會忽略這個知識的關鍵:圓怎樣轉(zhuǎn)變成近似的長方形?近似的長方形是原來圓的什么?這樣,筆者打破常規(guī)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動手把圓分成8份或者16份,讓學生自主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根據(jù)學生操作的情況,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后問題:
1.如果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或者64份……這樣你拼出的圖形是什么樣的呢?
2.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什么關系?
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去探究討論,在筆者的幫助下讓學生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樣學生感覺知識是自己探究出來的,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后問題”從數(shù)學的難點處生成
教學中的難點是學生疑惑不解的知識點,也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簡單地說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絆腳石,阻礙著學生學習新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化解難點、解除疑惑,是學生學習過程順暢的有效保證。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理解教材編者的意圖,能夠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難點,在難點的基礎上設計“后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新知。
例如,筆者在教學“不含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這部分時,筆者把握教材的難點就是學生的運算順序,就是一級運算到二級運算,再簡單地說就是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可是學生在運算的過程,常常是根據(jù)自己的習慣而來,從左到右進行計算。雖然筆者反復而強調(diào)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可是學生根本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困惑出示了教材中的主題圖,讓學生自主列出20+5×3這樣的算式。筆者是這樣設計“后問題”的:“這樣的算式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你能說出自己的理由嗎?”學生根據(jù)主題圖,很快就能明白先算乘除,再算加。在這樣的基礎上,筆者繼續(xù)出示這樣的題目:
師:8+9+9+9+9+9+9+9這樣的綜合算式如此的長,你們能在不改變結果的情況下,將這道算式寫成簡潔的式子嗎?
生:老師,我知道,是8+9×7。
師: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7個9相加,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形式9×7,這樣結果不變,而且算式也簡潔了。
師:8+9×7(板書)這道綜合算式應該怎么算?為什么?
生:學生交流,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后問題”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重構,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后問題”生成的策略,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課堂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強國.小學數(shù)學“后問題”情結的教學沉思與實踐[J].江蘇教育,2017(89).
[2]劉旭.聽課 說課 上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