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茗
隨著榨汁機、破壁機的流行,吃飯時配上杯鮮榨果汁,悄然成為一種備受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還有人篤信:鮮榨果汁是濃縮的精華,把水果打碎更好吸收……然而,無論是從健康還是營養(yǎng)角度出發(fā),我們都不建議大家用果汁代替水果。但不少人有這樣的困惑:我把水果打成了果汁,不過是從固態(tài)變成了液態(tài)。根據物質守恒定律,我吃進去的東西并沒有變,咋就不健康了呢?告訴你一個秘密:固態(tài)水果和液態(tài)水果,不是一個東西。而且是從好東西,變成了不太好的東西。鮮榨果汁,是健康飲料嗎?
鮮榨果汁更容易升血糖,增加糖尿病風險;水果榨汁后,營養(yǎng)成分損失大;水果,能用吃的,就別用喝的。對水果來說,濃縮的不是精華,而是糖糖糖糖糖……有人說,水果榨汁后,里面的營養(yǎng)成分能更快被人體吸收。那再告訴你一個秘密:水果榨成汁后,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糖。尤其是過濾后的果汁,完美避開了水果的大部分優(yōu)點,化作“糖水”與可樂肩并肩。糖好吸收的后果,就是血糖快速上升,也就是傳說中的 GI(升糖指數)變高。
1榨汁破壞了水果結構,讓糖更容易被吸收
完整水果富含膳食纖維。水果中的糖分,即便在嚼的時候已經被擠出來了,在腸道被吸收入血時,還是會有一部分被膳食纖維拖住,不能自由活動。這樣一來,糖分被吸收的速度,和含糖飲料比要慢很多。水果被榨汁、“破壁”后,膳食纖維要么幾乎沒了,要么被打得非常細碎,抓住糖分的能力就大幅下降了。水果的這些糖,就能撒丫子跑向血液。而且,做果汁通常會扔掉果渣,此時的果汁和可樂等含糖飲料的差別,可能就只剩下水果中的微量營養(yǎng)素和植物化學物了。果汁中的這種能被身體快速吸收的糖屬于“游離糖”。游離糖,包括添加到食物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糖漿,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果汁當中的糖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攝入的游離糖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而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2009)的數據,一些果汁的糖含量最高可以達到 23.2g/100克甚至以上。這是什么概念——一杯果汁還沒喝完,就達到了建議限值。
2果汁會讓血糖更快升高,增加代謝壓力
游離糖之所以被限制,主要是因為它們能夠被快速吸收入血,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動,增加機體代謝負擔。正常情況下,我們吃的都是米、面里面的淀粉,消化起來慢,糖分是慢慢釋放的,給身體帶來的壓力大概就像這樣:而游離糖在人體腸道內的吸收速度很快。如果放任它們一下子長驅直入吸收進血管,可能會對胰腺、體內糖代謝造成的壓力,就會瞬間變成這樣——以橙子為例,根據國際血糖生成指數(GI)表,橙子的GI大約是33~40,而榨成橙汁之后,GI就會暴漲到46~54。
一項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比較了吃橙子和喝橙汁對血糖代謝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即便是吃下去的糖一樣多,喝橙汁刺激胰腺分泌的胰島素,幾乎是吃橙子時分泌的兩倍。類似的現(xiàn)象,同樣存在于蘋果汁等其他果汁中。
3血糖上升快,與2型糖尿病密切相關
高 GI 的飲食與 2 型糖尿病發(fā)病有著穩(wěn)定的關系。意料之中的,在大樣本研究中,喝果汁和糖尿病之間的關聯(lián)也得到了證實。2015年,一篇發(fā)表在醫(yī)學頂級期刊《英國醫(yī)學雜志》上的文章,總結了17項大人群隨訪研究,最后得出結論:即便排除了長胖帶來的影響,每天喝一份(約250毫升)果汁的人,糖尿病發(fā)病風險也仍然比不喝果汁的人高 10%;
在糖尿病發(fā)病風險這方面,果汁不太可能比含糖飲料更健康。別覺得糖尿病是個“老年病”,跟自己沒關系。
我國是世界上糖尿病第一大國,近年來患病率呈井噴式增長,且發(fā)病的群體越來越低齡化。
今年4月,《英國醫(yī)學雜志》發(fā)表了一篇最新的中國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結果顯示,2015年至2017年,中國成年人群的總糖尿病的患病率為 12.8%(根據ADA標準診斷)。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調查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為 35.2%。糖尿病前期即血糖調節(jié)功能已經受損,但尚未發(fā)展到糖尿病的階段。而 18~29 歲的年輕人有約 20.2% 的人處于這個階段。這意味著,五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血糖調節(jié)功能已經受損了。
越早發(fā)病,就要越早開始控糖。動輒長達幾十年的血糖管理,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另外,水果富含的果糖如果以游離形態(tài)自由釋放,還可能會對肝臟的脂代謝造成壓力。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項小樣本試驗研究顯示:直接吃蘋果能夠使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下降;如果做成果汁,即便保留果渣,降 LDL 的效應也會大打折扣;如果喝過濾了果渣的果汁,那么 LDL 不僅沒有下降,甚至還有輕微的上升。雖然這個試驗暫時不夠下一個實錘的結論,但它的結果已經提示了我們,即使是保留了膳食纖維的果汁,健康程度也大打折扣。而且水果打成汁后飽腹感弱,胃排空速度快。相比較體塊較大的水果,果汁在胃腸道的走完全程要“順滑”很多,很容易喝過量。
一頓讓你吃5個橙子,你肯定覺得過分了。但商場街頭遍布的某鮮榨橙汁機,一杯就要用掉5個橙子。這一杯里面有多少糖,心里掂量掂量吧……除了健康角度的考慮,在營養(yǎng)攝取上,我們同樣不建議用果汁代替水果。
水果榨汁后,營養(yǎng)大幅損失
很多人認為,反正物質是守恒的,我再怎么打碎,水果的營養(yǎng)成分又不會憑空消失,那就我想怎么吃都沒問題!
再再再告訴你一個秘密,水果中最穩(wěn)定的營養(yǎng)物質,還是——糖。
水果中的維生素C,會在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后迅速被氧化,從而失去功效。有研究顯示,如果直接用榨汁機在無保護環(huán)境下榨汁,在榨出來的那一刻的維生素C損失,最高可以達到84 %以上。如果將果汁直接放置在空氣中,那么幸存的這些維生素C還將繼續(xù)迅速減少。
在家里、商店里現(xiàn)榨的果汁,甚至還沒有工業(yè)果汁維生素C含量高。在工業(yè)的冷凍濃縮、惰性氣體保護環(huán)境、密封包裝等條件的加持下,水果榨汁后的維生素C損失可能還可以控制在10%左右。但一盒果汁從工廠出發(fā)到消費者手中,通常幾個月過去了,此時的維生素C也已經大幅損失。
水果,能用吃的,就別用喝的
對于消化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不需要刻意為了追求好吸收、好消化而去買各種榨汁機、破壁機之類的“刑具”折磨水果們的。而對于6~12月齡的嬰幼兒,由于消化系統(tǒng)還沒有發(fā)育完善,當把水果作為輔食添加進飲食時,確實需要爸爸媽媽先將水果做成果泥之后再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果泥不能放在瓶子里讓小朋友一直吸著喝,而應當用勺子喂食,讓小朋友充分咀嚼,否則可能增大齲齒形成的危險。不只是水果,谷物也是同樣的道理。加工越精細的、切碎磨成渣的、烹飪時間越長的食物,往往升糖指數就越高。這樣既不利于保持體重,也不利于控制血糖。
總之,日常飲食不吃水果,只喝鮮榨果汁,真不是什么“健康生活方式”。雖然不同水果榨汁后的情況千差萬別,但有一條不變的原則:水果,能用吃的,就別用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