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春麗,丁 彬
(1.江蘇省高速公路經營管理中心,江蘇 南 京210017;2.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1112)
干線公路交叉口普遍超載,加之交叉口車輛剎車、啟動頻繁,造成交叉口出現車轍和推移病害,影響行車安全和舒適性。而且交叉口車轍病害嚴重,反復進行維修,不僅影響交叉口通行效率,而且增加養(yǎng)護成本和資源浪費。
針對交叉口車轍病害頻繁養(yǎng)護的現狀,為了深入分析病害出現原因。本文通過有限元數值分析,研究超載和剎車作用下,交叉口路面結構層受力情況??紤]重載對道路結構層的影響,選取豎向荷載0.7、0.9、1.2 MPa三個等級。重點對剎車作用、靜止作用進行模擬,分為無水平荷載和水荷載為豎向荷載的30%兩種狀況。并分析瀝青模量和層間粘結狀況不同的工況,對路面結構層力學響應情況。針對病害產生的原因從路面結構和材料設計提出解決方案。
本節(jié)主要考慮重載對道路結構層的影響,豎向荷載選擇范圍0.7、0.9、1.2 MPa三個等級[1]。重點對無水平荷載和水荷載為豎向荷載的30%兩種情況進行分析。同時研究瀝青層最大剪應力/應變和最大拉應力/應變的變化規(guī)律。計算模型材料參數如表1所示,路面三維結構計算模型見圖1。
表1 計算模型參數
圖1 路面三維結構計算模型
為了確保接觸面豎向荷載和位移能夠連續(xù)傳遞,假定面層層間接觸為完全連續(xù)狀態(tài)[2]。通過分析無水平荷載和水平荷載為豎向荷載30%兩種工況下,瀝青面層模量對結構層受力影響。計算結果如圖2~5所示。
圖2 無水平荷載最大剪應力和剪應變
圖3 水平荷載30%時剪應力和剪應變
圖4 無水平荷載最大拉應力和拉應變
圖5 水平荷載30%時拉應力和拉應變
從圖2~5可知,最大剪應力和剪應變均隨模量增大而減小,受水平荷載影響較小。模量從500 MPa增加至2 000 MPa時,最大剪應變和最大拉應變衰減速率最大。模量超過2 000 MPa后,最大剪應變和最大拉應變隨模量減小速率降低,趨于直線狀態(tài)。在水平荷載為豎向荷載的30%時,最大剪應力和最大拉應力相對無水平荷載狀況,略微增大。隨著荷載增大,剪應力和拉應力逐漸增大,說明超載對路面破壞較大。因此,適當提高瀝青面層模量、路面結構層將有利于提高抵抗超載損壞的能力。
假設面層之間完全連續(xù)(即單層加鋪),選擇瀝青層模量2 000 MPa,計算無水平荷載和水平荷載為30%時,最大拉應變與基層與面層層間連接狀況的關系[3]。其中橫坐標0代表完全光滑,1代表完全連續(xù)。計算結果如圖6~7所示。
圖6 無水平荷載最大拉應力和拉應變
圖7 水平荷載30%時拉應力和拉應變
由計算結果可知,最大剪應力和剪應變受面層和基層間粘結狀況影響不大。而拉應力和拉應變受層間粘結狀況影響極大。當面層和基層粘結狀況由完全滑動變成完全連續(xù)時,最大拉應力和拉應變急劇下降。無水平荷載時,完全連續(xù)時最大拉應變降低為完全滑動時的16%左右。水平荷載為豎向荷載的30%時,完全連續(xù)時最大拉應變降低為完全滑動時的34%左右。完全連續(xù)時,豎向荷載的增大對最大拉應變影響較小。
假設基層與面層之間連接為最佳狀態(tài),即完全連續(xù)的情況[4]。選擇瀝青層模量2 000 MPa,由于交叉口超載現象頻繁選擇豎向荷載為0.9 MPa。計算無水平荷載和水平荷載為豎向荷載30%時,最大剪應力與上面層與下面層層間連接狀況的關系。計算結果如圖8所示。
圖8 面層粘結狀況對剪應力影響
從圖8可知,面層由完全滑動過渡到完全連續(xù)(單層鋪筑)時,最大剪應力和最大剪應變急劇下降。
綜上所述,面層模量的增大有利于提高結構層抵抗荷載破壞能力。面層與基層粘結良好時能夠降低層間拉應力。層間粘結狀況越好,對結構層整體受力越有利。增大面層粘結狀況可以降低層間剪應力。
為了研究交叉口抗車轍瀝青混合料力學性能,本文設計中石化50#瀝青+PR.M抗車轍劑、中石化30#瀝青+PR.M抗車轍劑和中石化30#基質瀝青三種抗車轍混合料[5-7]。通過間接拉伸模量試驗和動態(tài)模量試驗評價試件力學性能。
間接拉伸試驗通過對試件重復加載。測試試件受力和變形情況,得到混合料勁度模量[8]。通過勁度模量反應混合料勁度特性。三種試件15℃間接拉伸模量試驗模量如圖9所示。
從圖9試驗結果可知,30#+PR.M高模量混合料的間接拉伸模量最大,其次為50#+PR.M和30#基質瀝青。三種瀝青混合料勁度模量均滿足技術要求。
圖9 間接拉伸試驗結果
動態(tài)模量試驗通過旋轉壓實成型試件,分別在試驗頻率0.1~25 Hz下,測試試件15℃動態(tài)模量試驗[9-10]。試驗結果如圖10所示。
圖10 動態(tài)模量試驗結果
從圖10動態(tài)模量試驗結果可知:相同條件下,30#+PR.M混合料的模量值最大,其次為50#+PR.M和30#基質瀝青。根據數值計算結果,瀝青層模量對路面結構受力影響極大。模量越大,則路面抵抗荷載能力越強。荷載頻率越低,說明車輛行駛速度小,趨近于靜止荷載作用下的靜態(tài)模量。采用0.1 Hz條件下試驗結果可知,三種混合料模量分別為6 200、8 300、4 400 MPa,均滿足數值計算4 000 MPa以上。由此可知,三種抗車轍混合料均滿足要求,30#+PR.M混合料抵抗荷載能力最強,其次為50#+PR.M和30#基質瀝青。
本文通過數值計算分析模量和層間粘結狀態(tài)對路面剪應力和拉應力的影響,并通過力學試驗對三種混合料進行分析,主要結論如下。
1)適當提高瀝青面層模量,路面結構層將有利于提高抵抗超載損壞的能力。瀝青面層模量增大至2 000 MPa時,剪應力和拉應力衰減最快。
2)拉應力受面層和基層層間粘結狀況影響極大。當面層和基層粘結狀況由完全滑動變成完全連續(xù)時,最大拉應力急劇下降。
3)三種抗車轍混合料間接拉伸模量和動態(tài)模量均滿足要求,30#+PR.M混合料模量最高,抵抗荷載能力最強,其次為50#+PR.M和30#基質瀝青。
[ID:0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