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卉 張笑嘉(通訊作者)
(青島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山東 青島 266033)
肺炎支原體(MP)屬于人類支原體肺炎的重要病原體,同時也是引發(fā)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病原體之一,任何年齡段兒童均可感染肺炎支原體,且最終發(fā)展為支原體肺炎(MPP)的概率超過30%,也可誘發(fā)其他各種肺外并發(fā)癥,對兒童正常生長發(fā)育產生了嚴重影響[1]。臨床至今尚未完全明確肺炎支原體感染后致病的具體機制,通常認為和免疫功能紊亂、炎癥損傷與上皮吸附作用相關。最新臨床研究顯示,支原體肺炎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炎性反應與免疫損傷發(fā)揮了關鍵作用[2]。這也就提示MP 感染患兒病情評估中,炎癥反應水平與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本研究以我院102例MPP患兒與98例健康體檢兒童為研究對象,探究兒童MP 感染動態(tài)檢測血清補體、免疫球蛋白及炎性細胞因子的臨床意義,以期能為臨床提供借鑒。
將2015 年8 月—2017 年9 月來我院診治的102 例MPP 患兒歸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患兒家長知情同意;②符合《實用兒科學》[3]中MPP 的診斷標準;③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②免疫功能低下;③合并肺結核、支氣管哮喘等疾??;④合并其他病原體感染。患兒年齡3 ~37 個月,平均(19.05±2.15)個月,男性、女性患兒分別有68 例、34 例。選取同時期98 名健康體檢兒童為對照組,年齡2 ~35 個月,平均(18.98±2.13)個月,男性、女性兒童分別有62 名、36 名,所有兒童既往均無免疫性疾病史與慢性疾病史,近期無感染、感冒、咳嗽與發(fā)熱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標本采集方法:MPP 急性期指發(fā)病20h ~8d 內,平均病程為(4.85±3.42)d,恢復期指急性期患兒經2 ~8 周治療后,臨床癥狀、胸部X 線表現(xiàn)明顯減輕或者消失,平均病程為(14.52±5.12)d。觀察組急性期患兒于入院當天或次日早晨、恢復期患兒于清晨7:00-9:00、對照組兒童則于入院當天采集3ml 外周靜脈血,按照4000r/min 的速度行5min 離心處理,離心半徑為12.5cm,獲取血清標本,保存在-80℃的冰箱中待檢。
測定方式:采用ELISA 法對IL-13、IL-10 與IL-8 進行測定,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采用INA 法對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與血清補體C3、C4 進行測定,檢測儀器為BS-22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對比觀察組急性期、恢復期MPP 患兒、對照組患兒IL-3、IL-8、IL-10、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補體C3、C4 水平。
觀察組急性期、恢復期IL-13、IL-8 均高于對照組,IL-10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急性期IL-13、IL-8 水平高于恢復期,IL-10 低于恢復期(P<0.05),見表1。
表1 兩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pg/ml)
表1 兩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pg/ml)
注:#表示與恢復期比較,P <0.05;*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shù) IL-13 IL-8 IL-10對照組 98 80.12±5.16 25.63±2.15 25.12±5.63觀察組 102急性期 - 215.63±6.28#* 116.63±5.68#* 14.12±3.12#*恢復期 - 132.56±5.12* 56.58±3.28* 19.58±2.16*
觀察組急性期IgA 水平低于對照組、恢復期,IgM 水平高于對照組、恢復期,IgG 水平低于恢復期(P<0.05),但與對照組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恢復期IgA 水平低于對照組,IgG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IgM 水平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蛋白水平比較(±s,g/L)
表2 兩組免疫蛋白水平比較(±s,g/L)
注:#表示與恢復期比較,P <0.05;*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shù) IgA IgG IgM對照組 98 1.48±0.25 7.32±1.05 1.03±0.45觀察組 102急性期 - 0.62±0.12#* 7.28±1.42# 1.66±0.52#*恢復期 - 0.95±0.15* 9.99±2.28* 0.98±0.39
觀察組急性期C3、C4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恢復期(P<0.05);觀察組恢復期C3、C4 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補體水平比較(±s,g/L)
表3 兩組血清補體水平比較(±s,g/L)
注:#表示與恢復期比較,P <0.05;*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shù) C3 C4對照組 98 1.15±0.23 0.35±0.11觀察組 102急性期 - 1.91±0.32#* 0.46±0.19#*恢復期 - 1.23±0.28 0.38±0.15
小兒因各項組織器官功能、免疫系統(tǒng)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MP 感染后臨床癥狀不典型,極易延誤病情診治,引發(fā)一系列肺外并發(fā)癥,對患兒生長發(fā)育產生嚴重影響。臨床已有研究顯示,MP感染之后,機體會經歷免疫逃逸、免疫調節(jié)與免疫抑制等過程,細胞因子與機體自身免疫之間不僅相互誘導,同時還相互制約,促進疾病發(fā)生、發(fā)展[4]。體液免疫中最早出現(xiàn)的抗體為IgM,峰值出現(xiàn)在3 ~4 周,但消失得也較早,疾病恢復期基本上已經恢復正常。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急性期IgM 水平較高,但恢復期已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相較于IgM,IgG 出現(xiàn)的時間相對較晚,其水平在發(fā)病后2 周才開始升高,峰值出現(xiàn)在5 周左右。本研究中觀察組急性期水平高于恢復期,且恢復期與對照組間無明顯差異。IgA 屬于黏膜局部免疫抗體,一旦缺乏IgA,便會降低呼吸道抗病毒能力,感染風險性提高。本研究觀察組急性期IgA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雖然在恢復期水平有所升高,但依舊低于正常水平,提示MPP患兒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有紊亂情況出現(xiàn),且組織損傷與炎癥持續(xù)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為IgA 合成不足。
小兒MP 感染后,主要通過激活補體系統(tǒng)、分泌免疫球蛋白等來完成免疫應答。MP 持續(xù)感染會激活補體系統(tǒng),使得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大量生成,大量白細胞聚集于病變部位,并釋放水解酶,引發(fā)局部損害或增生,最終造成自身免疫損傷[5]。本研究中觀察組急性期C3、C4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恢復期,提示MP 感染后激活了補體系統(tǒng),但進入恢復期后,因不斷形成抗原抗體,故C3、C4 水平趨于正常。IL-8 為趨化性炎性因子,在呼吸道疾病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IL-10 為抗炎因子,能有效抑制單核巨噬細胞活性,其水平降低提示存在持續(xù)炎癥損傷或機體免疫功能失調;IL-13 同樣為抗炎因子之一,在機體抗炎反應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觀察組急性期IL-13、IL-8 水平高于恢復期、對照組,IL-10水平低于恢復期、對照組,提示兒童MP 感染后,機體抗炎/促炎系統(tǒng)處于紊亂狀態(tài),導致組織損傷與炎癥持續(xù)損傷。
綜上所述,兒童MP 動態(tài)監(jiān)測炎性細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與血清補體水平利于指導疾病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