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桂濤
從小我的學習成績就不太好。簡單的加減乘除算來算去,正確的沒有幾個;漢語拼音學來學去,很久才認全;就連音樂這樣的美育課程,我都能因為五音不全而被老師批評。不知道為什么,那時天賦極差的我像只無懼無畏的獨角獸,即便每天如此糟糕,仍舊樂觀地和自己暗暗較勁,還偷偷地認為自己就是最強大的勇士。
長大一點兒以后,我開始慢慢地看清了整個世界。小學算是勉勉強強過關,而初中的我卻把笨拙的模樣表現得更為明顯,該不懂的地方還是不懂,該懂的地方也頻頻出錯。在那個每個小孩都古靈精怪的年紀,我停留在原地一動不動,活像一尊經久失修的雕塑,沒有人愿意為我再刷上一層涂料。
本以為自己不是學習的那塊料,沒想到中考時我竟然常超發(fā)揮。幸福就是來得這么突然,那年的我踩著分數線進入高中,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如果不是那次意外的“否極泰來”,我想也不會有后來的精彩故事,更不會有一個明媚而純粹的少年可以把青春過得如此鮮活、熱鬧。
升入高中以后,我慢慢從“笨小孩”的世界里逃離出來,雖然足跡歪歪扭扭,但一直是朝著光亮的未來迸發(fā)。高中剛入學那會兒,新班級競選班委成員,因為勞動委員是干臟活、累活的主力軍,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放棄競選。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想要挑戰(zhàn)一下,竟然勇敢地在眾人面前舉起了手。于是,我獲得了學習生涯里的第一個班委職務。
作為勞動委員的那些日子,我身上仿佛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早晨帶著衛(wèi)生工具去清掃、風風火火地檢查班級衛(wèi)生情況、督促同學們按時填寫值日周志……就這樣,我們班一個學期的衛(wèi)生情況都是優(yōu)秀,而我也憑借著認真負責的勁兒,光榮地登上了學校宣傳欄的“模范學生”版面。誰也不承想到,學習從不出眾、總是默默跟在隊伍尾部的我也逐漸成為別人的榜樣。
橫沖直撞地成為“模范學生”,同時也讓我從酣睡中猛然醒來,因為我覺得“模范學生”自然要成績優(yōu)秀,才配得上這個近乎“神圣”的稱號。那天下午,我沉下心來整理好自己的書本,從一堂認真聽講的英語課開始改變,盡管課上的內容還是迷霧重重,但我仍然愿意為之沖破迷霧,抵達夢想盡頭的漫天星光。
當我戴上眼鏡的時候,我已經從那個墊底的“笨小孩”艱難地攀爬到班級的中上游了。校園里的花木從枯萎凋零到亭亭如蓋,課本上的陽光從灑滿書頁到移至頁眉,我坐在教室的窗前寂然無聲地享受著來自時光的溫度。這期間,我望得見五點半的黎明,也背得動深夜的月光,而每一個付出努力的身影都傾情地交給了時間。
生活從來都是公平的。后來,我的考試作文經常獲得高分,并被老師當作范文,有時還會刊發(fā)在校報上讓同學們欣賞;我因為源源不斷的奇思妙想而被選入科學興趣小組,代表學校獲得省賽銅獎;我還在運動會上為班級爭得了榮譽……現在想來,深邃的黑夜之中總會有亮的地方,也總會有亮的時刻,只是需要時間的沉淀而已。
成長,是一個靜心等待的過程。世界不曾有過“笨小孩”,你不需要多著急,也不需要多窘迫,在等待中以輕快的步伐走向前去,你就會發(fā)現其實明天很晴朗,無風也無雨,而你盡可以做自己的獨角獸,無畏而堅強,像一個強大的勇士。
(作者系山東科技大學朝鮮語專業(yè)2017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