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英語目前作為國際語言(EIL / ELF),因此在使用英文溝通時實現(xiàn)國際互相可理解的目標被提倡,特別是在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英語為第二語言)或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英語為外國語言)國家/地區(qū)。 所以,諸如接近本地語言水平或傳統(tǒng)標準英語等教學模式的地位逐漸被撼動和質(zhì)疑。 本文筆者旨在討論以國際溝通可理解為目標的情況下,英語發(fā)音教學法中堅持標準英語教學的優(yōu)點和缺點,且認為在后者勝于前者。
【關(guān)鍵詞】國際相互可理解(international intelligibility);標準英語口音優(yōu)勢、劣勢;非母語人士(NNS,non-native speaker)
【作者簡介】徐潺(1993.02-),女,漢族,貴州甕安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
一、前言
克里斯特爾(Crystal,2000,p6)指出,世界是“三英世界(a tri-English world)”,即“三個層次的英語共存”的世界,第一層級為英語國家內(nèi)的各種地區(qū)族群英語方言,第二層級為各種英語國家國語(如英國標準英語,美國標準英語),第三層級為國際標準英語。在本文中討論的標準英語(SE, standard English)定義為第二層級。文章以下內(nèi)容旨在討論在英語作為外語或第二語言(EFL / ESL)的環(huán)境中,在英語教學中堅持以標準英語為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的利弊端。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語發(fā)音教學中,將國際溝通可理解性置于優(yōu)先目標,并不意味著完全忽視使用傳統(tǒng)語言標準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而是指人們需要意識到在國際背景下弊大于利。
二、利端
遵循傳統(tǒng)英語語言標準有兩個明顯的優(yōu)點。首先,英語語音教學中的傳統(tǒng)語言標準模型是標準化模型,這對于學習者和教師都十分便利。由于標準化模型的規(guī)則經(jīng)過了精心挑選、編纂,并且長時間內(nèi)具有穩(wěn)定性(Trudgill&Hannah,2008),因此英語學習者可以設(shè)定一個相對明確固定的追求目標;此外,學習者還可以使用大量成熟的學習資源,例如參考資料和課程資料;對于參加國際英語考試(例如IETLS和TOEFL)的學生也能因此受益,因為這些考試將傳統(tǒng)語言標準作為評估標準;遵循標準模型還可以使教師減少工作量,因為他們可以輕松獲得大量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和資料。第二,以傳統(tǒng)的標準英語為目標,有利于練習公眾演講,特別是英語“核心圈國家”(inner circle countries,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如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例如,在英國,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公共媒體通常使用英國標準英語口音(RP,Received Pronouciation)(Kelly,2000,p14)。此外,一般具有英國標準英語口音的人被視為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Trudgill&Hannah,2008),例如英國皇室成員,因此標準口音是在公共場合中追求時髦漂亮口音的人的理想選擇。
三、弊端
很顯然,優(yōu)勢不能被否認,但盲目遵守標準英語的劣勢似乎壓倒性的大于優(yōu)勢。原因有三,如下:
首先,諸如RP和GA(General American,美國標準英語口音)之類的本地標準口音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自然的。本地標準發(fā)音通常在公共媒體和電視劇中使用(Trudgill&Hannah,2008; Mckay,2002),它們是被編入詞典,同時在課堂上教授的標準發(fā)音(Mckay,2002)。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絕不會那樣說話。據(jù)估計,英國只有3-5%的人會說RP(Kelly,2000; Trudgill&Hannah,2008),這意味著學過RP者仍無法與母語者無障礙口語交流。詹金斯(2012,p.487)曾觀察到,一群不同L1(First Language,第一語言)背景的學生在EFL課堂上學習“類母語英語”,盡管如此,他們在課堂內(nèi)外自然地交流,而未遵循在課堂上學習的語言準則。他們在課外的英語口語即使依附著其不同的L1因素,但并不影響其自由交談和相互理解。由此可見,母語標準的口音在實際說話中似乎不太實用。
其次,類母語水平和母語口音模型可能會使NNS教師在某種程度上處于劣勢。即使NNS教師的英語水平很高, 他們的能力可能也會受到質(zhì)疑(Jenkins,2005),那么 NNS教師可能會受到不公平對待,職業(yè)發(fā)展也會受到損害。麥凱(2002,p.42)認為,在英語教學中一旦接受唯母語者教師不可這個謬論,最不幸的后果之一就是讓NNS教師在就業(yè)市場中處于不利地位。眾所周知,全球范圍內(nèi)都青睞于聘請母語為英語的英語教師(Mckay,2002)。另一個原因是,外界的質(zhì)疑以及達到英語母語水平的高要求,可能會導致NNS教師錯誤地對自己的口音感到不自信甚至自卑(Jenkins,2005; Andrews,2007)。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將重點放在盡可能消除自己的本地口音上,而不是放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上,從而無法實現(xiàn)高效教學以及與學生的良好關(guān)系(Canagarajah,1999)。據(jù)Canagarajah(1999),全世界80%的ELT專業(yè)人士都是英語的雙語使用者。往后的20年間,數(shù)量日益增加,這意味著NNS英語教師(占ELT專業(yè)人士雙語者的絕大多數(shù)),及其學生可能無法從NS(native-speaker)教學模型中受益。相反,如果英語語音教學法超越了NS模式,則NNS教師“將處于最佳位置,將學生帶入EIL領(lǐng)域”(Llurda,2004,p318)。
最后,對英語標準發(fā)音的過度追求可能使NNS學習者承受繁重的工作量并深受挫敗。許多NNS由于其L1的發(fā)音特征與標準英語的發(fā)音特征不同,因此難以準確發(fā)出英語語音音段(segmental)和超音段(suprasegmental)的某些特征(Walker,2010)。結(jié)果,學生為了追求完美標準英語口音而過多地投入精力,可能會導致他們英語學習負荷過重。退一步說,努力也并不是成就的代名詞,有時一分努力不等同于一分收獲。人們相信,人從出生到青春期(10或12歲)存在一個主要語言習得期,即關(guān)鍵期假設(shè)(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Lenneberg,1967),現(xiàn)已擴展到第二語言習得。據(jù)該理論,學習者在關(guān)鍵時期之后仍可習得L2(Second language),但難以習得類母語的口音。簡言之,類母語口音與標準口音似乎超出了NS學習者的能力(Jenkins,2005; Dauer,2005)。因此,對于無法企及的目標,學習者易受挫敗和產(chǎn)生不自信,甚至會覺得比母語者低一等,這些情緒都會對他們的學習進度和自尊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遵循傳統(tǒng)英語標準模型的弊端大于利端,這更加突出了ELC方法對于英語溝通相互理解的重要。 盡管考慮到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傳統(tǒng)的英語發(fā)音標準模型可能不適用于國際背景,但完全摒棄它也不合理。 相反,傳統(tǒng)模型的作用需要重新審視。 正如詹金斯(Jenkins,1998)指出,英語母語者模型(即,標準英語)可以作為語言參照,以防止世界各地各種英語變體之間產(chǎn)生顯著的差異。
參考文獻:
[1]Andrews S. 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2]Canagarajah A S. Interrogating the ‘native speaker fallacy: non-linguistic root, non-pedagogical results. In Braine, G. (Eds.), Non-native educator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pp.77-92)[J].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9.
[3]Crystal, D. Emerging English. English Teaching Professional. 14,3-6. Retrieved January 11, 2018[OL]. from http://www.davidcrystal.com/?id=-1592&cid=-1592&taxonomyselectid=-1491&report__pageno=1, 2000.
[4]Dauer R M. The Lingua Franca Core: A New Model for Pronunciation Instruction?[J]. TESOL Quarterly, 2005,39(3):543-550.
[5]Jenkins J. Which pronunciation norms and models for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J]. ELT Journal, 1998,52(2):119-126.
[6]Jenkins J. Implementing an International Approach to English Pronunciation: The Role of Teacher Attitudes and Identity[J]. TESOL Quarterly, 2005,39(3):535-543.
[7]Jenkins J.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from the classroom to the classroom[J]. ELT Journal, 2012,66(4):486-494. Kelly, G. How to teach pronunciation. Harlowllur: Longman.
[8]Lenneberg 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J]. New York: Wiley, 2000.
[9]Llurda E. Non-native-speaker Teachers and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J]. Vig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14(3):314-323.
[10]Mckay S L. 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1]Trudgill P. Hannah J. International English: A Guide to Varieties of Standard English(5th ed.)[J]. London: Hodder Education, 2008.
[12]Walker R. Teaching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J].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