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對文明城市的評選,十堰市委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在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品質(zhì)、城市內(nèi)涵上狠下功夫,傾力打造生態(tài)之城、文明之城、志愿之城、禮儀之城?!?/p>
珠海市市長說:“把最貴的土地用于建公園,把最好的空間用來建設公共建筑,把最美的景色和視線呈現(xiàn)給最廣大的市民。”
在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活動中,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成果實實在在惠及了廣大人民群眾。
曾幾何時,嚴重的“城市病”令人深惡痛絕:交通擁堵如腸梗阻,空氣污染是哮喘,水污染是血液中毒,垃圾圍城好比惡性腫瘤,文脈隱沒好似失魂落魄,這些刺眼的比喻讓人反思,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要知道,城市,不應是簡單的人口匯集地,而應是人們安居樂業(yè)的家園,不應是高樓和馬路的隨意疊加,而應是一個“骨骼強、血脈暢、氣質(zhì)美、活力足”的生命有機體。
在珠海,珠海公交集團2013年6月率先開展文明行車,然后在長途車、出租車、行政車和私家車中全面推廣,如今,在斑馬線前,車禮讓行人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在珠海的各個社區(qū)、城市公園、公共圖書館,我能深刻感受到,以人為本,人民是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主角,又是文明城市成果的受惠者。
我們需要對照群眾要求、對照文明城市先進標桿,運用“望遠鏡”和“放大鏡”的雙重檢驗,把城市的犄角旮旯都掃一掃,把各種細小問題都改一改,用“繡花理念”精細化管理城市。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絕不是簡單的一句口號,而是真正讓每個人幸福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