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一排斑嘴鴨,掠過天際。每年春夏,它們離開南亞次大陸,飛越喜馬拉雅山,在四川境內(nèi)停留。斑嘴鴨羽翼之下,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層巒疊嶂、綠樹蔥蘢,呈現(xiàn)一派盎然生機——一位老紀檢監(jiān)察干部種下的“清風林”和整片森林融為一體,共同守護著長江上游重要的水系。
這位老人叫周永開,今年92歲。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授予周永開同志“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周永開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始終如一堅守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用實際行動踐行“黨是一生的追隨”的座右銘,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在細微中顯擔當、在平凡中見偉大。
“你給群眾一碗水,他們還你一桶蜜”
1945年初秋,黎明前的夜幕下,現(xiàn)巴中市巴州區(qū)奇章中學后山。彼時,學校的老師很多都是地下黨員。在他們的啟蒙和指引下,面對著巍峨的青山,注視著鮮艷的黨旗,悄然且肅穆,莊重又激動。17歲的周永開握指成拳,在川北地下黨負責人之一王樸庵領誓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特殊環(huán)境下,盡管宣誓者刻意壓低了聲音,但那澎湃著的激情縈繞在周永開的日后歲月。“那個場景始終就在眼前。黨旗真紅!感覺血液都要燃燒起來。我感覺我從來沒有那時那樣高興,我做夢都想加入共產(chǎn)黨!”說到入黨,周永開的情緒有些激動。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周永開曾先后任中共巴中縣委書記、達縣地委副書記、達縣地區(qū)紀委書記等職務。
20世紀50年代末,濫砍濫伐造成原巴中縣群眾生活燃料極度缺乏??h委決定大栽生長期短的巴茅草作燃料,由時任縣委副書記周永開負責落實。他每天上山下鄉(xiāng),發(fā)動老百姓不要濫砍濫伐。“下雨天路滑得不得了,只有穿草鞋。天天跑田坎,跑爛了10多雙草鞋?!彼虼说妹安菪瑫洝薄?/p>
“要做群眾的模范”,這個樸素的初心讓周永開無論在逆境還是順境,都能坦然面對,信念不變?!澳菚r生活困難,老百姓在河里撈到魚,舍不得自己吃,卻要喊我們吃?!敝苡篱_說,“你給群眾一碗水,他們還你一桶蜜,這就是我們黨和人民的血肉聯(lián)系!”
離休后,周永開家住達州,但每年都要到機關、鄉(xiāng)下,到村委會、學校講授黨課?!耙粌蓚€小時不歇氣,語言活潑生動,幾乎沒一句重復的話,大家都聽得來勁?!被尚W校長鄧多清說。
“共產(chǎn)黨員只能退職,不能退休,要把綠色還給大山”
1991年,周永開從原達縣地區(qū)紀委書記任上離休。如何再為老百姓做點事?他把目光投向萬源市花萼山。
花萼山是川東北最高峰,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被譽為“大巴山動植物基因庫”。花萼山項家坪村原黨支部書記馬大得依然記得,1993年11月的一天,大雪封山,晚上11時,海拔2300米的山梁上傳來呼喊聲,黑夜中5個人艱難跋涉,一人一拐,為首的老者滿頭雪花。
“那是我首次上山,花了整整一天。”周永開告訴記者,上山前,他想的是能否在山上搞旅游。結果,山里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因為窮,當?shù)厝税褬淇车舢敳駸_荒種糧,生態(tài)破壞嚴重?!?/p>
“要把綠色還給大山。”周永開植樹護林的想法日益強烈。第二年,他花費數(shù)萬元積蓄購買了一批樹苗,在山上租了兩間茅草房,帶著兩位退休干部職工踏上保護花萼山的征程。
1995年初,為了對山上冬季資源再一次摸底,他帶著一名向導徒步穿越花萼山,途經(jīng)國家梁、小窩凼等險要之地,不小心深陷在積雪中動彈不得,被發(fā)現(xiàn)送醫(yī)后經(jīng)過緊急搶救才蘇醒過來。
“我找拐杖準備下床時,感覺杖底與以前不一樣,提起一看,多了一顆防滑鐵釘?!闭勂疬@件事,周永開依然激動,“那些年,我的19根拐杖上都有老百姓悄悄釘上的防滑釘。這是群眾對我工作的認可,更是期盼我再上山去!”群眾的目光,是周永開不竭的動力。從此,他便常年在山林間穿行,播撒綠色的希望。
“莫砍樹,不打獵,為了子孫后代要保護好山林?!敝苡篱_走遍花萼山11個鄉(xiāng)鎮(zhèn)30多個村,苦口婆心宣傳。山上條件艱苦,巡山一整天,餓了吃干糧,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墊著棉絮的木板上。雖然時常感冒咳嗽、腰酸背痛,但周永開仍然堅持著。在他的帶領下,項能奎等5位村民加入護林行列,成為義務護林員。
2006年,年近八旬的周永開仍然堅持拄著拐杖上山巡護。“一天清晨,我獨自到野外巡護,一不小心栽倒在近3米高的石坎下,頭部觸地動彈不得,連呼救的力氣也沒有?!敝苡篱_說,因為他長期在山上居住,與村民蔣大兵家的大白狗建立了深厚感情,“正是大白狗發(fā)現(xiàn)我倒地后不停嚎叫,引起村民警覺,大家才找到了我?!?/p>
傷情危重,村民將周永開緊急送醫(yī),并轉往達州市中心醫(yī)院救治,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治療才基本康復?!白≡簳r,他念叨的都是花萼山和山上的人們。”老伴吳應明說,病情稍有好轉,他就硬撐著身子又上山了。
20多年里,周永開多次受傷,卻從沒想過放棄。
周永開的苦心有了回報,保護山林逐漸成為大多數(shù)村民的習慣,村民自發(fā)造林上百畝,林業(yè)部門也在花萼山實施公益林項目500畝,這些山林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清風林”。2007年,花萼山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花萼山的野生萼貝品質一流,能否人工種植?周永開買來萼貝種子,找到村民李如銀,“老李,你先試種。我聯(lián)系了陜西一家中藥材種植基地,你去學,費用不用操心。”
幾年后,初見成效。當聽說小小一顆萼貝能賣近10元,周永開有了信心,“要幫村民把萼貝發(fā)展成掛帥的藥材?!比缃竦捻椉移捍?,成立了川陜萼貝專業(yè)合作社,萼貝年產(chǎn)值數(shù)百萬元。
“做人要像蠟梅,把清香留在天地間”
除了保護花萼山的生態(tài),他還做了許多事——保護野生蠟梅,將蠟梅申請為達州市花;拍攝《巴山教魂》《血戰(zhàn)萬源》教育紀錄片,推動中小學生學習紅軍精神;成立巴渠共運友好學校聯(lián)誼會,設立獎學金,用革命精神對孩子們進行教育。
在花萼山守山護林的歲月里,看到特別困難的家庭,周永開經(jīng)常自己掏錢接濟,早已數(shù)不清次數(shù)。每次上山前,他還要動員親戚朋友為貧困戶捐款捐物,然后請人背上山,挨家挨戶發(fā)送。
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區(qū)化成小學、奇章中學,周永開還倡導設立“共產(chǎn)主義獎學金”,現(xiàn)已頒發(fā)17屆,先后獎勵師生近400人、8.9萬余元。2018年,他再次捐贈獎學金10萬元。
對群眾慷慨解囊,對自己卻很吝嗇。多年來,周永開生活儉樸、省吃儉用,沒給老伴買過一件首飾,沒給兒女送過一件禮物。家里人都知道,這個看似沒有人情味兒的老革命,幾乎將他的全部家當用在了他一生追隨的革命事業(yè)上。
至今,周永開還住在20世紀80年代國家分配的住房里,僅有的一部小電視和一臺掛機空調,才使房間里有了點現(xiàn)代感。屋里最多的是書,老兩口從不給自己添置家具。
“其實,爺爺是有機會換房的?!睂O女周婧回憶,2005年,市里搞政策性集資建房,“論資歷和職級,爺爺可以第一個選,但他說:我退出,年輕同志就有機會。”幾十年來,周永開以身作則,樹立優(yōu)良家風,不為家人謀私利。周婧介紹說:“每到年終,爺爺都要問我,‘你今年為群眾做了幾件好事?”
“每年初,周永開都要把家人召集起來開會,作總結表彰?!笔屑o委退休干部楊祚德同周永開在一個退休支部,他告訴記者,“周永開在會上提要求講紀律,表現(xiàn)好的,頒獎,這個獎叫‘家魂獎?!?/p>
如今,周永開還不時夢回花萼山。“那里野生蠟梅連片成林,隆冬季節(jié)傲霜斗雪,在懸崖、峽谷怒放?!笨釔巯灻返闹苡篱_說,“做人要像蠟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不以鮮艷的顏色吸引人、討好人,只愿散發(fā)清香,留在天地之間?!?/p>
“由己及人方能由己及天下”
對于金錢的認識,周永開比其他大部分人的確更豁達。這其中,年齡也許占了一部分原因,但絕不是全部。
在花萼山守山護林的歲月里,看到特別困難的家庭,周永開經(jīng)常自己掏錢,這家給100元、那家給100元,早已數(shù)不清給了多少次了。
護山養(yǎng)林時買樹苗、給學校配備發(fā)電機、幫村里出資修路、資助貧困學生……這個捐了不知多少錢的老人,如今住的是60平方米的老房子。環(huán)顧四周,上白下綠的粉刷是20世紀標配。沙發(fā)是老式的,因為皮革破損,上面鋪了一張床單。案幾上放著毛澤東塑像。其他家具是兒女們淘汰不用搬來的,平添了些許滄桑。
2019年7月,周永開沒有和家人商量,交了一筆特殊黨費,一共10萬元。周永開說:“由己及人方能由己及天下。”
“我們是在很多記者集中來家里采訪時才知道這回事兒,沒人感到驚訝?!敝苕赫f,在爺爺退休后的幾十年時間里,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家人的不理解早在他的感化下,慢慢變成了支持。
在家人眼里,周永開是一個“沒有小家概念的人”。周婧說:“他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進行言傳身教?!碑敃r周婧還在萬源做公安工作,有一次爺孫倆同上花萼山,“山上沒有路,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走。但他對山里的情況非常熟悉,家家戶戶都歡迎他。也是那時,他教會我和老百姓打交道要用心?!?/p>
周永開家中有20多人,其中10人是共產(chǎn)黨員。對家人和后輩,周永開要求嚴格。8年前,他專門設立了一個“家魂獎”,每年評獎一次,每次評選一人,在家庭成員中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笆紫纫枪伯a(chǎn)黨員且堅定不移跟黨走,其次還要在工作中是先進,并且為社會做了公益事業(yè)的,才能得這個獎?!敝苡篱_說。
回顧周永開一路走來的路,無一不印證了他所說的那一句“老去的是歲月,不變的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