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婦幼保健院(529000)何瑞玲
輸卵管性不孕為輸卵管粘連、阻塞等異常情況所致的不孕,為婦科常見病。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為治療本病的金標準,但仍有部分患者受盆腔粘連、輸卵管病變等影響,術后難以正常妊娠[1]。本研究將宮-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輔助生殖技術用于輸卵管性不孕患者治療中,旨在觀察其對患者輸卵管再通、妊娠情況的影響。報道見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收集時間在2016年5月~2018年2月,選取輸卵管性不孕患者7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年齡25~37歲,平均(29.68±1.37)歲,病程1.5~3年,平均(2.61±0.56)年。觀察組年齡23~36歲,平均(29.65±1.34)歲,病程1~3.5年,平均(2.57±0.59)年。兩組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宮-腹腔鏡手術治療,于月經(jīng)干凈后3~7日行手術,全麻后于臍上緣1cm處行橫向切口,置入10mm的Trocar,隨后將腹腔鏡置入建立人工氣腹,于左下腹置入1~2個5mm的Trocar,將其作為手術操作孔,根據(jù)術中見到病變部位實施相應的手術操作,如盆腔粘連松懈術、輸卵管傘端造口術等。應用0.9%氯化鈉為膨宮液行宮腔鏡手術,根據(jù)術中可見情況實施對應手術,包括子宮縱膈電切術、宮腔粘連分離術等,于宮腔鏡輔助下行插管通液術,通過腹腔鏡對輸卵管情況進行查看,若輸卵管傘端有美蘭液體流出,則表示暢通,若無藍色液體流出則表示不通。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輔助生殖技術,于手術結束后至下個月經(jīng)周期進行,給予枸櫞酸氯米芬膠囊口服,50mg/次,1日1次,對卵泡發(fā)育過程進行監(jiān)測,指導患者正確性生活。若行促排卵治療>3個月未妊娠,對其進行促排卵+人工受精,對病情較重者可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輸卵管再通率進行比較,完全暢通:雙側輸卵管暢通;部分暢通:輸卵管一側暢通,另一側與周邊組織粘連,輸卵管質硬或完全閉塞。輸卵管再通率=完全暢通率+部分暢通率。對兩組進行1年的隨訪,觀察其1年妊娠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分析軟件為SPSS18.0,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經(jīng)x2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輸卵管再通率分析 觀察組輸卵管暢通率為94.74%,與對照組89.47%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2.2 兩組1年妊娠率分析 對兩組進行1年的隨訪發(fā)現(xiàn),觀察組妊娠22例,妊娠率為57.89%;對照組妊娠12例,妊娠率為31.58%,兩組1年妊娠率相比,觀察組相對更高(x2=5.322,P=0.021)。
近年來女性不孕癥逐漸增多,其中輸卵管性不孕在臨床較為常見,主要為輸卵管阻塞所致?;颊甙l(fā)病后可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調、腹痛、痛經(jīng)等癥狀,可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及家庭穩(wěn)定,使其受到外界歧視,因此及時采取科學的措施治療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為治療本病的“金標準”,可對患者輸卵管形態(tài)、功能、周邊組織情況等進行精準判斷,進而實施有效治療。但部分患者受多種因素影響,術后仍然不能成功妊娠,通過在宮-腹腔鏡手術基礎上給予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受孕幾率[2]。本次研究中給予患者枸櫞酸氯米芬膠囊口服治療,其作用機制為競爭性阻斷雌激素和受體結合,對抗內源性雌激素負反饋,使下丘腦腺垂體促黃體生成激素,促進卵泡生成激素,進而促使卵泡生長,增加雌激素釋放量,經(jīng)反饋對排卵前促性腺激素進行促進,進而促使卵泡成熟排卵,增加患者受孕幾率[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輸卵管再通率差異不顯著,提示兩種方法均可促進輸卵管再通。觀察組治療后1年妊娠率相比對照組更高,提示宮-腹腔鏡手術結合輔助生殖技術可有效提升患者受孕幾率。
綜上所述,宮-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輔助生殖技術可提高輸卵管性不孕患者輸卵管再通率及妊娠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