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yī)院(457000)徐佳寧 閆艷麗
手術室儀器設備的合理、安全使用,是醫(yī)生為患者進行手術的基本保證,使其發(fā)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是手術室管理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1]。本研究中集中式管理模式在手術室儀器設備的管理應用各方面均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為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設手術間14間,包括百級手術間3間(百級數(shù)字化手術間2間),千級手術間2間,萬級手術間9間。2017年共完成各種類型手術17549例,其中腔鏡手術2439臺;2018年共完成各種類型手術20385例,其中腔鏡手術3058臺;手術臺次呈逐年遞增趨勢。手術室儀器設備共54臺。2017年度手術室設備返修31例,通過集中式管理,2018年度手術室設備故障發(fā)生例數(shù)15例,較2014年減少了16例,返修率下降41.16%。
1.2 方法 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對手術室儀器設備進行管理,具體實施如下:設立儀器設備管理小組,在護士長的監(jiān)督下,由一名經(jīng)驗豐富、責任心強的主管護師擔任小組組長,其他組員進行協(xié)助,小組成員包括一名儀器設備管理工程師。小組成員的職責:①儀器間內(nèi)設備定點放置,標識清晰,編號記錄在檔;②常用腔鏡主機、超聲刀、百克鉗等編號固定于手術間內(nèi);③建立儀器設備使用的應急預案;④建立儀器設備使用的培訓制度:定期與廠家工程師對科室人員進行相關知識技能與培訓;制作適合本科室的SOP操作流程,對手術室護理人員定期進行考核;⑤監(jiān)督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并對儀器每日的使用、儀器狀態(tài)、保修原因等,管理小組不定期抽查使用情況,對發(fā)現(xiàn)的錯誤操作進行及時糾正,對報修原因進行整理、分析和反饋,并將原因匯總分析,在晨會進行反饋討論;⑥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聯(lián)系工程師。
1.3 觀察指標 觀察模式應用前后儀器設備的返修、零件換新次數(shù)、手術醫(yī)生滿意度、護理人員儀器設備操作考核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用n/%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室儀器設備返修、零件換新次數(shù)比較 集中式管理后,手術室儀器設備完好率為72.22%(39/54),返修率為27.78%(15/54);明顯優(yōu)于集中式管理前的42.59%(23/54)、57.41%(31/54)(P<0.05)。
2.2 集中式管理前后手術醫(yī)生滿意度比較 集中式管理前,醫(yī)生滿意度為83.75%(67/80),低于集中式管理后的97.50%(78/80)(P<0.05)。
2.3 集中式管理前后護理人員儀器設備操作考核比較 集中式管理前,護理人員儀器設備操作考核評分為(69.421±7.841),合格率為71.70%(38/53),低于集中式管理后的(90.039±8.908)、94.34%(50/53)(P<0.05)。
為了適應外科手術的快速發(fā)展,手術室的儀器設備品種逐漸增多、功能復雜、價格較為昂貴[2],因此應當注重手術室儀器設備的集中式管理。在集中管理式模式應用于管理儀器配備之前:工作中現(xiàn)存問題及原因:①儀器設備種類繁多,沒有納入信息系統(tǒng)進行管理。②手術量的增多,儀器設備使用頻次增加,維修次數(shù)增加,對各科手術的高效運行有阻礙。③低年資護士實際操作不當,造成手術等待時間過長。④需返廠維修儀器設備影響手術周轉。對策:①全員參與,對全員進行規(guī)范化培訓,在親自實踐操作后進行考核,不合格者繼續(xù)培訓、考核。經(jīng)過一年的反復強化培訓,達到全員熟悉各個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②專職設備工程師每日對儀器設備進行檢測,術中一旦發(fā)現(xiàn)儀器功能障礙、異常報警等情況,巡回護士無法解決時,隨時呼叫工程師解決問題,保障手術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手術室的儀器設備采用集中管理式模式后,大大減少了手術室儀器設備返修、零件換新次數(shù),提高了儀器設備的有效使用率,手術醫(yī)生滿意度和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專職能力均有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的儀器設備管理中應運集中式管理模式,可有效管理手術室的儀器設備,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