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457000)陳曉紅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分為兩組,各34例。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23~57歲,平均(48.62±3.21)歲;對照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25~56歲,平均(47.59±3.30)歲。兩組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jīng)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均確診為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認知障礙者;精神疾病史者;合并惡性腫瘤者。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guī)基礎(chǔ)治療,給予止血藥物、抗感染藥物及營養(yǎng)支持等。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觀察組予以臨床護理路徑干預。①制定護理路徑表。建立臨床路徑護理小組,依照患者實際情況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②護理人員培訓。邀請專家和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講解相關(guān)護理知識、護理重點、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護理人員經(jīng)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參與臨床護理。③實施護理。入院后第1d,向患者詳細講解護理方法、作用,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路徑認識度;入院后第2~5d,護理人員依照臨床護理路徑表內(nèi)容,遵循制定的標準流程,循序漸進;入院后第6~9d,護理人員應結(jié)合患者心理情況及病情變化予以心理疏導,以降低負面情緒,提升患者積極性、主動性;入院后第10d至出院前,在患者病情發(fā)展不符合路徑方向時,護理人員應及時向小組匯報,臨床路徑護理小組應及時分析問題原因,并制定解決方案;出院時,指導患者用藥,告知患者復診時間。護理過程中依照患者病情發(fā)展情況,與護理路徑表預期成效對比,依照對比結(jié)果調(diào)整護理路徑。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對比兩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統(tǒng)計對比干預后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評估患者對護理工作認可情況,共100分,不滿意(<70分)、滿意(70~80分)、非常滿意(>80分)。護理工作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觀察組住院時間(1 1.2 1±1.9 8)d 較短于對照組(1 6.4 7±1.2 4)d,住院費用(1.5 2±0.7 1)萬元較低于對照組(2.60±0.93)萬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工作滿意度 干預后,觀察組護理工作滿意度(94.12%)高于對照組(73.5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具有突發(fā)性、危急性,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可致患者出現(xiàn)循環(huán)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臨床護理路徑具有針對性、整體性,護理人員全面依照臨床路徑護理表流程實施護理工作,護理工作具有預見性、計劃性[2]。本研究采取臨床護理路徑,以達到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提升護理工作滿意度目的。通過分析患者實際情況制定臨床路徑表,保障臨床路徑表具有針對性、合理性、可行性,進而提升護理效果。通過培訓護理人員,保障參與臨床護理人員具有較高專業(yè)知識、能力,以提升護理質(zhì)量。通過心理疏導、知識宣教降低患者負面情緒,提升患者積極性,且可擴展患者知識面,對促進護理工作實施具有積極意義。護理人員實施護理工作時,全面依照臨床護理路徑表,護理工作具有標準性,且可依照患者病情進展調(diào)整臨床護理路徑方式,對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提升護理工作滿意度具有重要性。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縮短患者病情恢復時間,且可降低治療費用。同時,本研究結(jié)果還發(fā)現(xiàn),干預后觀察組護理工作滿意度(94.12%)高于對照組(73.53%)(P<0.05),提示臨床路徑護理服務(wù)可滿足患者實際需求,且護理質(zhì)量較高。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并可提升護理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