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茂名市第三人民醫(yī)院(525200)劉燕 陳玲 陳媚華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雙盲法將其分成兩組,設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有23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年齡區(qū)間19~54歲,平均年齡(36.91±5.28)歲。研究組有25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齡區(qū)間18~57歲,平均年齡(37.48±4.12)歲。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根據精神科護理基本流程,提供護理服務。研究組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以精神分裂癥的護理常規(guī)及標準護理計劃為出發(fā)點,結合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病情和身心狀態(tài),根據醫(yī)院護理現狀,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將臨床護理分成3個階段,每一階段1個月,具體如下:①第一階段,即急性治療期。待患者入院24小時內,護理人員將患者安置在重點病房中,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遵照醫(yī)囑,完成所需的檢查及評估,采取“三班倒”的形式提供不間斷護理服務。護理期間,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叮囑患者遵照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且按時飲食,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況,協(xié)助患者做好日常衛(wèi)生。幫助患者分析病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同時,加強心理護理,緩解患者負性情緒,保持樂觀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護理評估,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生活基本自理,在護士的協(xié)助及督促下能夠按時服藥,睡眠狀況良好,且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定了解時,可轉入下一階段的護理。②第二階段,即康復治療期。在此階段,護理人員禁止患者外出,必須外出時,需要有專人陪同,提供24小時不間斷護理服務,配合心理干預,妄想或者幻覺表現患者,可采取分散及轉移注意力等手段進行干預,例如,組織病區(qū)娛樂活動(看電視、下棋和打牌等)。康復期,允許患者到康復中心接受康復訓練,有助于提高生活技能以及藥物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根據患者病情和心理狀態(tài),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護理評估,患者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能夠主動且按時進食及服藥,主動參與康復訓練等,可進入至下一階段的護理。③第三階段,即鞏固治療期。此時,可將患者安排在一般病房中,為患者提供外出機會,有助于患者回歸社會。檢查患者飲食及用藥情況,提出不合理情況并督促其改正,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掌握克服心理問題的辦法,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出院時,叮囑患者遵照醫(yī)囑按時按量用藥,且定期復查,出院后,積極參與集體活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分析觀察患者治愈情況及復發(fā)情況;調查患者健康教育達標情況及護理滿意度。
2.1 住院時間 研究組住院時間(67.91±11.73)d,低于對照組的(84.58± 14.84)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治愈率和復發(fā)率 研究組治愈率(67.5%)比對照組(47.5%)高,而復發(fā)率(7.5%)比對照組(25%)低,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健康教育達標率與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健康教育達標率(8 5%)比對照組(67.5%)高,且護理滿意度(97.5%)高于對照組(8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一種新型護理理念,以時間為橫軸,以護理手段為縱軸,制定路徑表,按照不同階段患者的護理需求,提供護理服務,避免護理的盲目性,增強護理的針對性和目的性,讓護理做到有章可循,提高護理的整體質量[1][2]。精神分裂癥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根據疾病特征和醫(yī)院護理現狀,將護理工作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急性治療期,第二階段即康復治療期,第三階段即鞏固治療期,綜合分析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tài)和病情,給予針對性護理服務,確?;颊卟煌A段的實際問題得到解決,有助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預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復。總之,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高,建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