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蘭,黃順善,吳英子,全紅蘭,于茂蓮
(吉林省延邊第二人民醫(yī)院,吉林 延吉)
輸血治療現(xiàn)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針對大量失血的患者,輸血治療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近年來,臨床上需要進行輸血手術的患者數(shù)量不斷上升,臨床上的血液需求也愈來愈大。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輸血手術的安全性較過去比較相對提升,但依然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2]。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輸血手術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輸血的安全成為了輸血手術的主要關注問題[3]。交叉配血是在體外模擬血液相容性的實驗,以便了解供體與受體血間存在的抗原抗體反應的情況,以保證臨床上的用血安全。在臨床中,交叉配血不合的情況十分常見,本研究就出現(xiàn)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從我院輸血科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出現(xiàn)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96 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40 例為女性,56 例為男性,年齡20~59 歲,平均(45.67±2.87)歲。
試劑選用單克隆抗體A 及B、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卡、微凝膠柱卡、抗人球蛋白試劑、抗體篩選細胞。標本選用EDTANa2抗凝標本血及用于篩選及鑒定抗體的不抗凝血。
所有標本均進行交叉配血實驗、抗人球蛋白檢測及紅細胞的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所有的血液標本均分別采用鹽水介質配血法及抗人球蛋白卡配血法進行交叉配血。配血的操作方式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
分析患者血清發(fā)生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若DAT 假陽性發(fā)生的原因為患者的自身疾病、注射高分子藥物、白細胞數(shù)目過高等,應在干擾排除后進行配型。
在96 例發(fā)生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中,有48 例為假陽性凝集,占總例數(shù)的50%,其中有8 例患者注射高分子藥物造成的假陽性聚集、9 例為含有過量的白細胞、7 例患者是由高纖維蛋白原導致、15 例患者是由溶血現(xiàn)象導致、9 例為患者自身疾病引起;6 例為不規(guī)則抗體導致;2 例是由供血者DAT陽性引起;5 例患者是由自身抗體導致;3 例發(fā)生紅細胞的冷凝集;有19 例患者是發(fā)生紅細胞凝集引發(fā);5 例發(fā)生紅細胞多凝集或全凝集;5 例患者由藥物過敏史導致;3 例進行過干細胞移植。
很多配血的模擬實驗的結果,常會受假陽性的影響,造成假陽性發(fā)生原因包括:血液標本中加入的抗凝劑的劑量不足、患者的血液有特殊物質的存在及血液標本未充分與抗凝劑混合等導致患者的紅細胞凝集,造成實驗結果受到影響。具體原因分析如下:①患者的血液中存在著特殊物質。如患者在抽血前進行過高分子藥物的注射、本身患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癥、合并癥狀較為嚴重的肝臟疾病等,這些疾病會導致患者的血清內蛋白的分泌量增加,使患者β2-微球蛋白及白蛋白比例失衡[4]。在交叉配血的過程中,會降低患者體內紅細胞表面的ζ 電位,從而導致血液內的紅細胞發(fā)生聚集。同時,高分子藥物的注入也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5]。為了避免由這些情況導致交叉配血不合,在臨床上配血可采用鹽水法。在配血的同時,將血液標本置于離心機離心后將血漿分離,再向主管內滴入2~3 滴生理鹽水,靜置觀察。②患者血液內的白細胞含量或血小板含量過高[6]。白細胞的變性能力極弱,且細胞的形態(tài)較大,因此配血中使用微柱凝膠卡,由于白細胞的形態(tài)過大,會將微孔堵塞,導致紅細胞無法通過微孔,抵達底部,導致結果呈假陽性。若患者體內的血小板計數(shù)較高,采用離心機處理血液樣本時,其離心時間及速度都會影響配血結果。當臨床上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可在交叉配血前,充分沉淀患者的血液標本,有效排除血漿中的血小板及白細胞對配血結果的影響[7]??稍诨颊叩难簶吮局屑尤隕DTA-Na2抗凝劑,采用2000 r/min 的離心速度,時間控制在10 min。③若臨床上出現(xiàn)患者血漿的纖維蛋白原含量較高的情況,可對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加溫孵育,將患者的血液標本放置于溫箱中,調節(jié)溫箱溫度于37 ℃左右,放置20 min,經(jīng)離心處理后,再進行交叉配血[8]。也可采用血清交叉配血的方式,使交叉配血的結果不受纖維蛋白的干擾。④樣本溶血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血液采集的過程中,若有溶血性疾病的患者,采用微柱凝膠法時,該類患者的血液樣本中的紅細胞碎片會堵塞凝膠微孔,導致結果表現(xiàn)為假陽性。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臨床上可改變配血的方法,配血實驗可選用凝膠胺法,若患者的血液仍發(fā)生凝血現(xiàn)象,應觀察患者的血液是否為真凝集反應。紅細胞的真凝聚發(fā)生原因可受不規(guī)則抗體及藥物的影響,因此配血時需特別注意不規(guī)則抗體。部分無特殊疾病且未進行過輸血的患者經(jīng)檢測,體內的血小板、白細胞等含量均為正常水平,但發(fā)現(xiàn)患者的DAT 呈陽性。針對這種情況,可考慮為患者有藥物的過敏史。針對這種情況,可使患者停用一段藥物后,再進行交叉配血實驗。⑤患者自身抗體的影響?;加忻庖咝约膊』颊哐寮凹t細胞中,存在著自身的抗體。這些抗體會影響患者的紅細胞,使其發(fā)生凝集現(xiàn)象??刹扇⒍嗳薃BO 血型相同的血液進行配血實驗的方式,選擇有較弱凝集性的供血者血液作為該類患者的供體。若患者情況危急需立即進行處理,可先為患者選擇O 型洗滌紅細胞進行輸血。⑥經(jīng)過干細胞移植術的患者。應根據(jù)患者的自身血型抗體采取對應的輸血方式。若受體者依然存留供體ABO 血型抗原抗體,為了促進受體者的紅細胞的轉變,首先應采用輸血柱將紅細胞進行洗滌。若為供體者,體內存在受體者血型抗原抗體,應在進行干細胞移植后的3 周內,嚴密監(jiān)測受體者的情況,采用受體者的血液標本進行DAT 監(jiān)測。若患者的DAT 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則給予患者O 型血輸血,在受體者的血清完成轉變前,也給予患者O 型血進行輸血。⑦紅細胞全凝集或多凝集。當出現(xiàn)紅細胞的多凝集及全凝集的現(xiàn)象時,可考慮患者的紅細胞受到了細菌及細菌酶的污染,或發(fā)生了基因變異,改變了紅細胞的細胞膜,暴露了T 抗原,使患者的血清產(chǎn)生了免疫原性。人體血清本身就含有T 抗體,因此會對交叉配血的結果產(chǎn)生影響,所有的供體者的血清會發(fā)生凝集現(xiàn)象。特殊疾病也會引發(fā)紅細胞的全凝集現(xiàn)象,但疾病引起的通常是暫時性的。⑧供體的血液標本檢測呈DAT 陽性。據(jù)相關研究表明,供體血呈陽性的比例約為千分之一。在臨床的輸血中,醫(yī)護人員應注意避免將此類供體者的血液用于輸血,否則容易造成嚴重的輸血反應。
輸血前交叉配血是保證輸血安全性的關鍵,正確的輸血措施能夠降低輸血的風險,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在臨床中,應多加分析對交叉配血結果造成干擾的原因,及時排查輸血風險,為臨床輸血提供可靠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