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涵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 護理院,吉林 長春)
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非正常的在深靜脈內凝結,屬于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常起病隱匿,伴隨高誤診、漏診率臨床以左下肢多見,致病因素有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tài)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后,若不能及時診斷處理,將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危害,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有一些患者發(fā)生肺栓塞,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深靜脈血栓主要表現為患肢酸脹、水腫、淺表靜脈擴張或曲張、小腿下部皮膚顏色變深,嚴重者形成潰瘍,目前由于各個醫(yī)療機構對深靜脈血栓的認識的差異性導致治療和護理上存在差異,關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方面現查閱相關文獻發(fā)現目前臨床常用的且較有效的方法是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實施方法為以下幾個方面。
對患者進行充分的相關知識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深靜脈血栓的相關知識,血栓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血液運動緩慢,粘稠度增高,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引起以及注意事項及危險因素,進而增加患者對護理的依從性。對于有影響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如有吸煙飲酒等日常行為的患者,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刺激靜脈收縮而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積極鼓勵吸煙的患者戒煙可以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應積極指導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注意避免富含維生素K 的食物[1-3]。
由于DVT 發(fā)病比較隱匿,初期常常不易發(fā)現,所以護理人員早期要密切關注患者好發(fā)生深靜脈血栓部位的皮膚顏色、肌肉彈性,是否存在壓痛,以及測量下肢的粗細,定期對患者進行相應的體位指導,一旦發(fā)現陽性體征及時向醫(yī)生報告并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4-5]。
骨科大手術患者是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多由于突發(fā)事件或病變引起,患者容易因多種突發(fā)變故導致心理變化,因此在進行相關健康教育以外,應多關注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對有手術的患者在術后應注意加強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疾病及手術的影響,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不安情緒、恐懼、焦慮等,此時護理工作人員應積極的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況,多做疏通,使患者放松,配合后續(xù)護理工作[6]。
通過利用外部壓力來抵消深靜脈中堵塞不通導致的壓力,促進靜脈的血流速度,根據2011 年《中國全科醫(yī)學》《彈力襪預防出血性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觀察》以及2014 年《長江大學學報》《醫(yī)用彈力襪聯合氣壓治療儀預防神經外科昏迷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觀察》,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得出結論醫(yī)用彈力襪可以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同時有國內外研究表明,急性深靜脈血栓患者在最初診斷深靜脈血栓后盡早(1~3 周)穿彈力襪,能夠有效緩解急性期的腫脹及疼痛狀況[7-8]。
間 歇 性 充 氣 加 壓 裝 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 IPCD)是臨床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常用措施,其原理為泵壓迫下肢靜脈可顯著的提高靜脈血液的流速,從而預防血栓的形成。與傳統(tǒng)的抗凝治療相比,降低了因抗凝藥物的使用,而引發(fā)的傷口滲出量增加、引流量增加以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同時也減少了出血的風險,并且可以在手術過程中使用,且作用快速。很好的解決了部分患者由于疼痛拒絕進行功能鍛煉的問題,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已經形成的血栓不可以使用此種方法,在加壓裝置的驅使下可能會導致血栓的脫落從而可能帶來更嚴重的不良后果[9]。
有研究表明藥物預防血栓具有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臨床常使用抗血栓類的藥物,常用藥物有低分子肝素,但是長期使用可能造成骨質疏松。目前骨科常用的抗凝藥物包括: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黃達肝葵鈉、阿司匹林、華法林等。華法林一般不推薦作為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藥物在臨床上更多將其作為治療用藥,藥物治療目前是臨床常用的預防血栓發(fā)生的方法,注意用藥前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性疾病[10-11]。
在血栓形成以后,會急劇擴張患者的上游靜脈,所以多為放射痛。因此,應首先對患者進行疼痛的評估,了解目前存在的疼痛程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護理方法,如轉移注意力、放松、使用彈力襪等,由于疼痛會引起患者的一系列抗拒心理,影響患者早期下床活動進行康復訓練,所以必要時可以根據醫(yī)囑采用適量的止痛藥物。部分文獻表明,通過中藥的外敷治療,能夠有效的減輕DVT 患者的疼痛癥狀[12]。
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同時注意防止壓瘡的形成。注意臥位的選擇,休息時抬高患肢15°~30°,利于靜脈回流,有效的減輕水腫癥狀。對于不能活動的患者,經常幫助進行被動運動,按摩患肢,由遠至近,定時翻身。對可以活動的患者鼓勵其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減少血液淤滯,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已經形成血栓不方便下床的患者,家屬及其醫(yī)護人員應協(xié)助其進行肢體的按摩和適當的熱敷以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經常按摩患肢,保持大便的通暢等,防止由于腹內壓升高導致血栓的脫落[13]。
囑患者低鹽低脂豐富維生素,高纖維高蛋白飲食,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低鹽飲食可以降低水腫的發(fā)生,多食用纖維素豐富的蔬菜水果既能補充能量又能防止便秘的發(fā)生,無水腫的患者可以多喝水,從而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預防血栓的形成[14-16]。
對過度肥胖、腎病綜合征、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或血管內破有損傷以及血運速度慢的患者,應檢查并指導患者使用降糖、降壓藥,糾正心腦血管異常狀態(tài)。
深靜脈血栓是骨科患者常見的嚴重問題,多以長期臥床有關,主要原因是血液高凝以及循環(huán)受阻等原因,一旦發(fā)生,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給患者造成身體及精神上的折磨,隨著國際醫(yī)療的進步,近年來取得預防治療進展,對于護理方面,主要從護理角度出發(fā),多為預見性護理,以預防為主,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近年來也出現多種護理方法,包括護理干預,早期護理預防,臨床護理路徑等多種護理方法。這些方法多有效降低了臨床的發(fā)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但是也有調研發(fā)現,我國存在缺少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工具,以及部分護理人員深靜脈血栓相關培訓不足,以及多數醫(yī)院缺乏相關的預防管理體系這些都是增加患者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重要因素。因此,對于臨床護理人員來說,加強培訓,提高相關專業(yè)的知識,掌握相應的教育技巧,操作技巧,確保每一位護理人員都充分了解深靜脈血栓,把握護理的重點,確保每一項的護理計劃能夠有效的實施,從而進一步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