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東漢時期班固及其作品的接受

        2020-12-26 23:57:06唐會霞
        安康學院學報 2020年6期

        唐會霞

        (咸陽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播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漢代右扶風安陵(現(xiàn)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qū))班氏家族是一個在我國政治史、文化史、外交史、軍事史上都有重要貢獻和影響的家族。班固是這個家族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在我國歷史上一直享有盛譽。從班固的同時代始,他的為人及其作品的接受史即已開始。后世通過對他的個性、人格、才華等的評價及對他的作品的閱讀、學習、賞鑒、批評和模擬等,留下了豐富的接受成果。這些成果連同班固本人的作品,形成了東漢以后班固接受史的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經(jīng)過后世一代又一代讀者的進一步接受,班固的文化巨人形象更加豐滿,其作品的經(jīng)典地位也更加穩(wěn)固。

        本文從三個方面探討分析東漢讀者對班固的接受情況,以期更深入地了解東漢讀者心目中的班固形象和班固作品的價值。

        一、對班固才華學識的肯定與贊賞

        班固,生于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卒于漢和帝永元四年(92年)。其家族在西漢末年貴為外戚豪族、官僚豪族、經(jīng)學豪族,顯赫一時①據(jù)《漢書·敘傳》記載,班氏在西漢的始祖名班壹,居樓煩,“以財雄邊”?!耙忌妗H鏋槿蝹b,州郡歌之。孺生長,官至上谷守。長生回,以茂林為長子令?;厣鷽r,舉孝廉為郎,積功勞,至上河農(nóng)都尉,大司農(nóng)奏課連最,入為左曹越騎校尉。成帝之初,女為婕妤,致仕就第,資累千金,徒昌陵。昌陵后罷,大臣名家皆占數(shù)于長安。”班況除女兒班婕妤外,有三子班伯、班斿、班稚,皆官至二千石。其中經(jīng)學造詣很高,才干杰出,深受成帝賞識。班稚“方直自守”,生班彪。(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4198頁)??墒墙?jīng)過兩漢之際的動亂,至班固父班彪時,已家道中落。班彪雖為“通儒上才”,卻僅官至徐令、望都長,不甚顯赫。然擅為文,好著述,共創(chuàng)作“賦、論、書、記、奏事合九篇”[1]1329。另外還有《史記》后傳數(shù)十篇,為班固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此優(yōu)越的家庭文化背景為班固兄妹的成長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班固和他的弟弟班超、妹班昭皆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儒學教育。班固本人才學尤為出眾:“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盵1]1330而且著述甚多,除《漢書》外,還著有“《典引》、《賓戲》、《應譏》、詩、賦、銘、誄、頌、書、文、記、論、議、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1]1386

        那么,這樣一個身世顯赫、博學多才、著述豐富的班固,在他的同時代人眼中,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呢?

        (一) 東漢帝王對班固的接受:對班固文才、史才和經(jīng)學造詣的認可

        班固最早被世人稱賞的,是他卓越的文才和史才,以及他淵博的學識及經(jīng)學造詣。明、章二帝對他的欣賞和推崇是他人生獲得盛譽的重要基礎。

        1.漢明帝對班固的史才與文才的賞識

        班固人生的開局其實是比較順利的。由《后漢書》的記載可知,他的第一個最重要的接受者即是漢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漢明帝。這是普通人很難企及的幸運。

        漢光武帝建武30年(54年),班固父班彪卒于官。彼時班固約23歲,回鄉(xiāng)守喪,“以彪所續(xù)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yè)。既而有人上書顯宗,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1]1333。當右扶風郡將班固私修的國史上呈給朝廷后,“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1]1334。這一年,為永平五年(62年)。彼時班固約31歲,在明帝的肯定與賞識下,不僅免去了可能獲得的死罪和罪囚身份,而且驟然成為漢王朝史官,可謂一步登天。兩年后,即永平七年(64年),班固又“遷為郎,典校秘書。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事,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復使終成前所著書”[1]1334。由這條文獻可知,班固不僅史才、文才得到明帝肯定,而且還掌管了國家圖書的校訂工作,可見他淵博的學識也是深為明帝肯定和認可的。而為他贏得漢賦大家盛譽的《兩都賦》即作于這一時期①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頁)認為作于明帝永平九年(66年);劉躍進《秦漢文學編年史》 (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第399頁)認為作于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左右;曾祥旭《班固〈兩都賦〉作年考》 (《文學遺產(chǎn)》2011年第6期)認為作于“元和二年或三年;亦或在永平十二年作成,元和二年或三年獻上”;安作瑋《班固與〈漢書〉》 (山東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5頁)認為作于永平七年(64年),等等。本文觀點同安作瑋先生。。在這篇賦里,班固極盡頌美之能事,但這并未給他帶來官職上的進一步升遷。在由蘭臺令史升為校書郎后,漢明帝終生沒有再擢升過班固的職務,以至于班固在郎官任上一待就是二十余年??梢?,明帝雖然對班固的才華和學識都很認可,使其常出入左右:“自為郎后,遂見親近”[1]1335;但卻僅僅認可班固的文學和史學才華,并不認為班固有杰出的政治才能。

        2.漢章帝對班固文史才華和經(jīng)學造詣的推崇

        漢明帝于永平18年(75年) 卒,漢章帝繼位?;实垭m然換了,班固的職務卻仍然沒有得到升遷。于是,大約建初二年(77年),46歲的班固作《答賓戲》委婉暗示章帝,自己渴望升遷:“固以自二世才術,位不過郎,感東方朔、楊雄自論,以不遭蘇、張、范、蔡之時,作《賓戲》以自通焉”②據(jù)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頁)考,《答賓戲》作于建初二年(77年)。[1]1373。但是章帝還是沒有擢升班固的職務。雖然如此,章帝卻更加賞識、寵信班固:“肅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數(shù)入讀書禁中,或連口繼夜。每行巡狩。輒獻上賦頌,朝廷有大議,使難問公卿,辯論于前,賞賜恩寵甚渥”③引文中所言班固在章帝時所獻賦頌,現(xiàn)今所存有《耿恭守疏勒城賦》 《東巡頌》 《典引篇》 《答賓戲》等。[1]1373。建初四年(79年) 十一月,章帝大會諸儒于白虎觀,講論《五經(jīng)》異同。這次會議連開數(shù)月,規(guī)模浩大,是漢代學術史上的里程碑。會議后,章帝令班固將會議內(nèi)容加以總結,作《白虎通義》。當時東漢朝廷人才濟濟,大會白虎觀的人員除班固外,還有魏應、淳于恭、賈逵、楊終、魯恭、丁鴻、樓望、成封、桓郁、李育、召馴、劉羨、張酺等,皆為博通典籍的大儒,而這份重任卻落在了班固肩上,由此可見章帝對班固才華,尤其是儒學造詣和寫作才能的高度贊賞與肯定。此時的班固,在最高統(tǒng)治者的寵信下,官階雖不甚高,卻儼然成為百儒之首,成為最有文采的作家、最有學識的學者、最有辯才的辯論家,在眾學者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班固自永平年間受明帝詔著《漢書》后,一邊典校秘書,一邊撰寫《漢書》,“潛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1]1334。章帝審閱了《漢書》之后,大概再次被班固的才華所震撼,方才將班固由典校秘書郎升遷為玄武司馬④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105-108頁)認為《漢書》作成和遷玄武司馬都在建初七年(82年)。。令人遺憾的是,班固官職雖然升遷了,卻也僅僅是一個官秩千石的、主管玄武門的普通官吏⑤《漢書·百官志二》云:“宮掖門,每門司馬一人,比千石。玄武司馬,主玄武門?!眲⒄炎⒃唬骸啊稘h官》曰:員吏二人,衛(wèi)士三十八人?!保ㄖ腥A書局2003年版,第3580頁)。這似乎跟章帝對班固賞識與恩寵以及班固的才華、學識不太匹配。但無論如何,此時班固的文化地位及得到的皇恩卻達到了其一生中的最高峰。

        總之,班固作為一介儒生,一生汲汲以求的,無非建功立業(yè),顯親揚名。比較幸運的是,他得到了兩任皇帝的寵信,這兩個人是他人生接受史上最重要的兩個接受者。他們的賞識,進一步成就了班固作為高才博學的歷史家、文學家、經(jīng)學家的形象。但不幸的是,兩位皇帝只贊賞他的史學和文學才華以及儒學造詣,卻并不認為他有經(jīng)天緯地的政治才干,所以班固一生最大的官職只是一個秩比一千石的玄武司馬,這與班固的理想差距太遠。這是班固人生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政要、權臣對班固的接受

        其實,班固初次向世人展露自己的文學才華,是在被明帝召見之前。據(jù)《后漢書》記載,永平初,“東平王蒼以至戚為驃騎將軍輔政,開東閣,延英雄。時固始弱冠,奏記說蒼曰:‘……’蒼納之”[1]1330。這篇奏記極力贊美東平王劉蒼地位的顯赫和品德的崇高,并向其推薦了故司空掾桓梁、京兆祭酒晉馮、扶風掾李育、京兆督郵郭基、涼州從事王雍、弘農(nóng)功曹史殷肅。后人論其文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希望“通過推薦別人來婉轉地推銷自己”[2]。這篇奏記風格典雅,感情飽滿,文采斐然,充分表現(xiàn)了班固的用世之心和文學才能。然而東平王劉蒼大概只是被班固的文采感染而接受了這篇奏記,所以僅任用了李育一人,而沒有任用班固??梢姲喙瘫蝗丝隙ǖ囊廊恢皇俏膶W才華,而非政治才干。永平十八年(75年)十一月戊戌,蜀郡太守第五倫為司空,“令班固為文薦(謝) 夷吾”[1]2713。此文即《代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此疏與前奏記風格一致,亦文采飛揚,雅麗動人。第五倫貴為司空,天下能文者傅毅、崔骃等云集京師,而他卻選擇讓班固代自己撰寫奏疏,充分表現(xiàn)了他對班固文學才華的賞識與信任。

        此外,當時權傾天下的外戚竇憲也對班固的才學非常贊賞。當時班固與博學多才的崔骃齊名并交好,而且多次向竇憲推薦崔骃。但竇憲卻很寵信班固而忽視崔骃。就連章帝都為崔骃鳴不平,對竇憲說:“公愛班固而忽崔骃,此葉公之好龍也。試請見之”[1]1719。可見竇憲對班固贊賞和推崇。

        和帝永元元年(89年) 秋七月,竇憲率大軍征討北匈奴。班固當時已經(jīng)58歲,卻毅然隨軍北上,可見其建功立業(yè)的愿望之迫切,也可見竇憲對班固才華的賞識。史載,此次北征取得巨大勝利,漢軍大破北單于,斬敵一萬三千余,受降二十余萬人,獲牲口馬、牛、羊、橐駝百余萬頭。為了紀念這一輝煌的戰(zhàn)績,竇憲遂登燕然山,勒石以銘。而這萬古流芳的《封燕然山銘》即為班固所作。當時,與班固齊名且同在竇憲府中的文士尚有傅毅、崔骃等人,而竇憲卻最中意班固,可見在竇憲心目中,班固的才華絕對超過了傅毅、崔骃等。

        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竇憲又命班固行中郎將事,率數(shù)百騎出居延塞迎接北匈奴單于入塞。后雖因匈奴內(nèi)亂,沒有接到北單于,但班固的領軍才干得到竇憲的肯定卻是非常清楚的。此外,竇憲還多次賜贈禮物來表達對班固的賞識與拉攏,這些在《全后漢文》所收錄的班固與竇憲的幾段書信中可知。竇憲賜贈班固的物品有衣物、首飾、寶刀等。

        (三)學者們對班固才學及性格的贊賞和傾慕

        班固從小就表現(xiàn)出非凡的聰穎和博學,這一點,前文所引《后漢書》已明載。而最早發(fā)現(xiàn)其史才的,是班固父班彪的學生、后來的大思想家王充?!逗鬂h書·班固傳》注引謝承書曰:“固年十三,王充見之,拊其背謂彪曰:‘此兒必記漢事’?!盵1]1330王充生于建武三年(27年),長班固5歲,當時在太學從班彪學習:“(王充)后到京師,受業(yè)太學,師事扶風班彪”[1]1629??梢娡醭鋺撌乾F(xiàn)今可知最早發(fā)現(xiàn)班固史才的人,是除班固家人外的第一個接受者。王充的欣賞與肯定對班固才名的傳播應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成年后,班固的博學多才與性格寬和,也得到了同時代士人們的推崇:“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性寬和容眾,不以才能高人,諸儒慕之”[1]1330。唐李賢注“九流”曰:“‘九流’謂道、儒、墨、名、法、陰、陽、農(nóng)、術、縱、橫?!盵1]1330由這一記載可知,班固的確非常博學,且性情寬和。諸儒的傾慕包括了對班固性情和才學兩方面的欣賞。此外,東漢末年的著名學者應劭也對班固的學識非常認可,稱班固為“通儒”:“班固通儒,述一代之書,斯近其真”[1]3623。經(jīng)學家盧植也說:“中興以來通儒達士班固、賈逵、鄭興父子并敦悅之?!盵1]2116可見,除帝王、重臣外,漢代著名學者、儒學家們也認為班固是博學多識的通儒。

        綜上可知,經(jīng)過明帝、章帝兩代帝王和重臣的充分肯定、寵信、任用,以及漢代其他儒士、學者、官員的贊許、推崇和傾慕,至東漢末年,班固作為史學家、文學家、飽學之士、經(jīng)學大師的經(jīng)典形象就已經(jīng)完全建立起來了。即便是在今天,這一形象依然放射著奪目的光彩。

        二、對班固作品的推崇或批評

        漢代人對班固的接受主要表現(xiàn)為對班固作品的接受。這些接受行為中,閱讀、學習、批評、續(xù)寫、注解等成為最初的、最普遍的接受行為。

        (一)對《漢書》的學習和批評

        由前引文可知,《漢書》是班固“潛精積思二十余年”所撰成的巨著,在我國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1]1334。唐劉知幾曾高度贊揚:“如《漢書》者,究西都之首末,窮劉氏之廢興,包舉一代,撰成一書。言皆精練,事甚該密,故學者尋討,易為其功。自爾迄今,無改斯道?!盵3]劉氏這段話,對《漢書》的體例、內(nèi)容、語言、敘事成就及對后世的影響等都極度肯定。類似的贊美之聲在史上綿延不絕。而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剛問世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史載《漢書》寫成后,“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焉”[1]1334。大儒馬融甚至跟隨班固之妹班昭學習《漢書》,“時《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馬融伏于閣下,從昭受讀”[1]2785。因班固卒時,《漢書》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寫成,漢和帝又下詔讓班昭和馬融兄馬續(xù)補充完成。由此可見,包括帝王在內(nèi),人們對《漢書》都極為重視與喜愛。

        當然,也有學者對《漢書》提出了一些批評,如漢安帝永初年間,張衡在東觀收集、整理典集時,“條上司馬遷、班固所敘與典籍不合者十余事,又以為王莽本傳但應載篡事而已,至于編年月,紀災祥,宜為元后本紀。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1]1940。由這條記載可知,張衡是在非常認真地研讀了《漢書》后,分別從記事、體例等方面提出了如上三條批評意見的。

        另外,班固在《漢書·楊王孫傳》中,以贊賞的口吻記載了楊王孫裸葬的事跡,表明了自己崇尚儉樸、反對奢華的人生態(tài)度。而漢末學者酈炎卻對此表示異議。他在《遺令書》中說道:“每讀《漢書》楊王孫裸葬,班固以為賢于秦始皇,意常壯之。然裸以見先人,若炎不為也?!盵4]912這是對班固在《漢書》中表達的某些價值觀的不贊同。

        時至漢末,漢獻帝對《漢書》的文風提出了批評:“(獻)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漢書》文繁難省,乃令悅依《左氏傳》體以為《漢紀》三十篇”[1]2062。漢獻帝“文繁難省”的批評有一定的道理。尤為重要的是,他的批評還促生了另一部偉大著作的誕生,即荀悅受漢獻帝詔,以《漢書》的記載為藍本,依《左傳》體裁刪定改作成的《漢紀》三十篇,至今留傳。

        除以上接受行為之外,另一重要的接受行為也從《漢書》產(chǎn)生后不久即開始,這就是對《漢書》的注音、釋義等學術研究活動,這也成為后世“《漢書》學”誕生的基礎。正如司馬貞《〈史記〉索隱后序》所說:“以是自東京中葉,迄于今茲,研習者代不乏人:或注字音,或釋大義,或辨異同,或抉微隱,卓然可觀者,前后無慮百余家。此由各藝文志及藏書目可窺知也?!盵5]從史料記載可知,史上最早為《漢書》作注的是東漢學者許慎。后來馬融的學生延篤不僅為《漢書》注音,而且釋義。惜其現(xiàn)在只存有片言只句。延篤之后,服虔著有《漢書音訓》,應奉作《漢書后序》,應劭有《漢書集解》,伏儼有《漢書糾謬》①東漢這些注解《漢書》的著作,今皆不存。其中許慎、延篤著作亡佚最早。應劭、服虔著作隋時尚存。《隋書·經(jīng)籍志》錄有應劭《〈漢書〉集解音義》二十四卷;服虔《〈漢書〉音訓》一卷。以上這些著作被西晉人晉灼合成一部,至東晉蔡謨首次將注、文合并,然亦不存?,F(xiàn)今可在唐顏師古《漢書》注中看到這些著作的部分文字。。這些都是東漢學者研究《漢書》的重要成果,對后世學者研習《漢書》有重要的借鑒啟發(fā)作用。

        (二)對班固賦頌章奏等作品的議論批評

        從前文所引可知,班固九歲即能做文章,一生著述甚多。他在創(chuàng)作《漢書》的同時和前后都有其他體裁的作品問世。這些作品也得到了世人的褒美或批評。

        1.對班固文采的夸贊推崇

        如前文所論,漢明章、漢章帝都非??隙ê屯瞥绨喙痰奈膶W才華。但史書并未留下二帝針對班固作品所作的具體評語。而留下大量褒美之詞的重要接受者卻是著名學者王充。前文已論及,王充在班固十三歲時就斷言他將來必記漢事。當班固成年之后,王充繼續(xù)關注、推崇班固,同時高度評價班固及其作品。王充對班固的評價主要集中在他的《論衡》里。

        首先,王充肯定了班固的才學,稱之“通人”,即博覽古今、九流百家之言的人。如王充在《論衡·別通篇》中說:

        或曰:“……是以蘭臺之史班固、賈逵、楊終、傅毅之徒名香文美,委積不紲,不用于世?!比粍t蘭臺之官國所監(jiān)得失也,以心如丸卵,為體內(nèi)藏,眸子如豆,為身光明。令史雖微,典國道藏,通人所由進,猶博士之官,儒生所由興也。委積不紲,豈圣國微遇之哉!殆以書未定而職未畢也![6]604

        這一段里王充批駁了時人對班固等人當時擔任蘭臺令史這種小官的歧視,認為“令史雖微,典國道藏”,是至為重要的,是班固這樣的“通人”晉升的必經(jīng)之路。今雖官微,并非國家不用,而是藏書尚未校定完畢。由此可見王充對班固才華、學識的推崇。

        其次,王充在《論衡·案書篇》還對班固的作品大加褒美:

        蓋才有淺深,無有古今;文有偽真,無有故新。廣陵陳子回、顏方,今尚書郎班固,蘭臺令楊終、傅毅之徒,雖無篇章,賦頌記奏,文辭斐炳,賦象屈原、賈生,奏象唐林、谷永,并比以觀好,其美一也。當今未顯,使在百世之后,則子政、子云之黨也。[6]1174

        指出班固等人的“賦頌記奏”等作品“文辭斐炳”,即文辭華美、文采鮮明,屬于美文,可以媲美前漢的劉向、揚雄這樣的文章大家。當然,從這一段話我們也看到,班固的“賦頌記奏”當時并未引起廣大學者的肯定,即“當今未顯”。王充對班固等人的這些作品的價值是高度認同的。如在《佚文篇》中,王充稱贊道:“百官頌上,文皆比瓦石,唯班固、賈逵、傅毅、楊終、侯諷五頌金玉,孝明覽焉”[6]864。文中所言美如金玉的頌即《神雀頌》。可惜的是,此頌已經(jīng)亡佚。現(xiàn)今班固所存頌一類的作品尚有《高祖頌》 《東巡頌》 《南巡頌》《竇將軍北征頌》四篇。其中前三篇僅存殘篇,第四篇所存較多,但也不甚完整。從目前所存來文字來看,的確可謂美如金玉。如為竇憲所作《竇將軍北征頌》:

        于是雷震九原,電曜高闕。金光鏡野,武旗冒日。云黯長霓,鹿走黃磧。輕選四縱,所向莫敵。馳飆疾,踵蹊跡,探梗莽,采嶰阨,斷溫禺,分尸逐。電激私渠,星流霰落,名王交手,稽顙請服。乃收其鋒鏃、干鹵、甲胄,積象如丘阜,陳閱滿廣野,戢載連百兩,散數(shù)累萬億。放獲驅(qū)帑,揣城拔邑,擒馘之介,九谷謠噪,響聒東夷,埃塵戎域。唱呼郁憤,未逞厥愿。甘平原之酣戰(zhàn),矜訊捷之累算。[4]612

        這一段文字,詞藻豐富,辭采華美。因為描寫的是戰(zhàn)爭,所以作者大量使用富于力度的動詞,并運用對偶、夸張、排比等手法,從視覺、聽覺、感覺各方面進行大肆渲染,把竇憲軍隊的銳不可當、聲威振天非常形象地描繪了出來,顯得大氣磅礴、勇武豪邁。

        然而,這類頌德頌瑞的文章,在為班固贏得美名的同時,也為班固帶來了“諂竇”[7]、“黨于竇氏”[8]的批評。再加之班固的《漢書》 《兩都賦》《奏記東平王蒼》等作品也表現(xiàn)了歌頌的主題,因而后世學者往往對此不滿,譏其“諛世”“媚世”。然而王充卻對班固頌德頌瑞的思想傾向和態(tài)度大加肯定與稱贊。如《論衡·須頌篇》說:“唯班固之徒,稱頌國德,可謂譽得其實矣。頌文譎以奇,彰漢德于百代,使帝名如日月,孰與不能言,言之不美善哉?”[6]855

        王充還在《宣漢篇》中贊美道:“觀杜撫、班固等所上漢頌,頌功德符瑞,汪濊深廣,滂沛無量,逾唐、虞,入皇域,三代隘辟,厥深洿沮也。”[6]822在夸贊班固等人的美頌行為時,自己也熱情地歌頌漢德超過了上古??梢?,班固的美頌思想在東漢時應該是一種合理的存在。后世對班固作品此類傾向的批判,脫離了班固的人生境遇和政治背景,有失客觀公正。

        王充學識淵博、思想深刻而獨到。史載,他“博通眾流百家之言,……著《論衡》八十五篇,二十余萬言,釋物類同異,正時俗嫌疑”[1]1629。這樣的大思想家對班固的評價,對后世學者研究班固及其作品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2.對班固評價屈原的批評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漢代去屈原的時代不遠,所以研究、評價屈原的學者文人非常多。班固即其中一員。他在《離騷序》和《離騷贊序》中分別從儒家大義、政治功能、倫理功能方面對屈原進行了批評,謂其“露才揚己”“亦貶潔狂狷景行之士”;但又肯定了屈原的忠,并從審美和藝術的角度肯定其《離騷》“弘博麗雅,為辭賦宗”[9]89。班固的這些評價在后世引起了極大反響。其中,東漢末學者王逸在其《楚辭章句》中收錄了班固的《離騷序》,并反駁了班固在序中表達的“全命避害”“明哲保身”的思想,而且認為屈原并非“露才揚己”“亦貶潔狂狷景行之士”,而是“絕世之行,俊彥之英”;指出班固對屈原的批評是“虧其高明,而損其清潔者也”,是不恰當?shù)腫9]149。王逸的這些批評比較公允,得到了后世的肯定。而班固對屈原的批評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局限,有些片面。

        三、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對班固的接受

        學者的注解和批評使班固的作品得以更加廣泛的傳播。同時,班固作品的創(chuàng)作成就也吸引了作家們的注意,于是借鑒和模擬之作也逐漸地涌現(xiàn)出來。這是東漢班固接受史的又一個維度。

        首先是荀悅采用《漢書》記載的史實創(chuàng)作編年體史書《前漢紀》,對此,前文已有論及。荀悅的這部史書雖然自有其特點,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其所有史實皆采自《漢書》。顏師古在《漢書敘例》中說:“撰《漢紀》三十卷,其事皆出《漢書》。”[10]4這是對《漢書》史實可靠性的最大肯定,是《漢書》最重要的接受成果。

        其次,班固賦頌在創(chuàng)作界的影響力在東漢也已經(jīng)顯現(xiàn)。班固的幾篇著名的賦作,按創(chuàng)作時間的先后排序,有《幽通賦》 《兩都賦》和《答賓戲》。其中《幽通賦》約作于其父班彪卒后:“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賦》,以致命遂志。”[10]4213此賦表達了作者對世事難料、禍福無常的憂慮迷惘和對圣賢之道孜孜以求的處世態(tài)度,情感低沉而濃郁。而張衡的《思玄賦》即模擬《幽通賦》,抒寫情志:“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1]1914。此賦抒發(fā)了張衡在“吉兇倚伏,幽微難明”的亂世中苦悶壓抑的心情及對先賢貞節(jié)之士的仰慕,表達了自己要堅守正道、決不與小人同流合污的決心和渴望歸隱的愿望??梢钥闯?,兩賦的相似度很高,即都是抒情寫志、感嘆自身遭際之賦;都大量地描繪了自然現(xiàn)象;都指出了禍福無常、吉兇難測的人生規(guī)律;都表達了對先賢的仰慕和對正道的追求堅守。因而可以說,張衡的《思玄賦》模擬班固《幽通賦》的痕跡非常明顯。陸機在《遂志賦序》中梳理述志題材的作品時說:“昔崔篆作詩以明道述志,而馮衍又作《顯志賦》、班固作《幽通賦》,皆相依仿焉。張衡《思玄》、蔡邕《玄表》、張叔《哀系》,此前世之可得言者也。崔氏簡而有情,《顯志》壯而泛濫,《哀系》俗而時靡,《玄表》雅而微素,《思玄》精煉和惠欲麗前人,而優(yōu)游清典,漏《幽通》矣?!盵11]此段對比了張衡《思玄賦》和班固《幽通賦》,指出了各自的特點和承繼關系。

        張衡另一篇文章《應間》也接受了班固《答賓戲》一賦的影響?!洞鹳e戲》是班固晚年有感于東方朔《答客難》及揚雄《解嘲》所抒發(fā)的不遇之悲情而作的。在此賦里,班固以設問的形式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和悲哀,堅定自己立言立身的志向,并以此賦委婉暗示章帝自己渴望升遷的意圖。張衡在《應間》一文中也運用了主賓問答的形式來表示對功名利祿的鄙薄和安貧樂道思想傾向,表達了自己清高自守、不愿追逐權貴的節(jié)操。從文章的結構形式到主旨,我們都可以看到班固《答賓戲》的影子。兩文在開始的設問中,皆假設客人對自己的不得志表示不滿而作答;都大量用典,對那些不以正道取富貴者表示了不屑;都表示了對圣賢之士的推崇;都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悲哀之情等等。

        此外,崔骃的《達旨》也借鑒了班固的《答賓戲》的結構方式。

        東漢末年學者蔡邕也有感于班固《答賓戲》而作《釋誨》。眾所周知,東漢末年桓帝時,宦官擅權,政治腐朽黑暗,文人士大夫遭到瘋狂的迫害打擊。面對如此黑暗腐朽的社會局面,學者蔡邕拒絕聽從宦官的召喚,稱疾不仕。他有感于班固賦而作《釋誨》:“(蔡邕) 感東方朔《客難》及揚雄、班固、崔骃之徒設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韙其是而矯其非,作《釋誨》以戒厲云爾?!盵1]1980引文中所云班固的作品即《答賓戲》。而蔡邕的《釋誨》雖然借鑒了包括班固在內(nèi)的其他幾人作品答問的形式和安命自守的主旨,抒發(fā)的卻是不愿入仕、不愿結交權貴、渴望歸隱的心理,即“韙其是而矯其非”,既有繼承又有改變。

        總之,班固的《答賓戲》是對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的模擬,而崔骃、張衡、蔡邕等則遠承東方朔,近紹班固,進一步促進了對問體賦或文章的發(fā)展。后世也曾指出了這種承繼關系,如宋文彥博說道:“昔揚子云《解客嘲》,班孟堅《答賓戲》,崔骃《達旨》,張衡《應間》,蔡中郎之《釋誨》,郄秘書之《釋對》,皆所以矯厥俗而旌厥素焉?!盵12]在指出其承繼關系時,還指出了它們在主旨上的相同點。

        而班固的賦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兩都賦》了。這篇賦鋪采摛文,馳騁詞藻,體制宏大,雍容典雅,對東漢的各種政治措施、法令制度進行了熱情的歌頌,被蕭統(tǒng)列為《文選》賦類第一篇,也是整個《文選》的第一篇作品,贏得后世廣泛贊譽。而歷史上第一個明確模擬此賦的作家依然是張衡:“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1]1897當然,張衡的模擬主要在題材和構思上,賦的主旨則有所不同。首先,兩賦都是將西漢首都和東漢首都進行比較,且都從市郊、山林、宮室、游獵、祭祀等方面進行大肆地渲染鋪陳。其次,兩賦的上下兩部分在內(nèi)容上都是呼應對照的關系。當然,兩賦的不同之處也顯而易見,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旨不同。班固在其賦序中明言其目的是“極眾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13],極力贊美東漢君主的仁德功績及東京禮儀法度的美善完備。而張衡賦的目的卻在“諷諫”批判,美儉刺奢。其他如內(nèi)容上,張衡賦更加豐富;風格上,張衡更深沉古峭。

        此外,班固的其他賦作,如《竹扇賦》 《白綺扇賦》,題材也被張衡接受而創(chuàng)作《扇賦》。

        綜上,我們從三個方面探討了東漢時期班固及其作品的接受歷程,明確了班固在東漢各階層人心目中的形象,同時也揭示了班固的各類作品在東漢時的成就和地位。

        班固在東漢時期被積極接受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明、章二帝對班固的肯定、賞識一是因為統(tǒng)治的需要,二是因為二人都有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儒學造詣,能夠欣賞、鑒別班固作品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價值。同時,他們對班固的寵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其他朝臣,諸如第五倫、竇憲等對班固的賞識和任用。而其他學者、文學家對班固的接受,一是因為東漢政府對文學、文化,尤其是對儒學的大力推廣、重視,二是因為這些學者本人對文學、文化的喜愛和弘揚優(yōu)秀文化的使命感。他們對班固的接受,強化了班固作為文化巨人形象,推動了他的作品經(jīng)典化的歷程。當然,所有的接受行為發(fā)生的基礎條件是,班固本身就是一個性情寬和、具有杰出才華和深厚學術造詣的文士,其文史創(chuàng)作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在线观看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肥| 美女黄网站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中文字幕丰满人妻av| 天天狠天天添日日拍|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日强| 久久婷婷免费综合色啪|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二区 | 亚洲精品久久视频网站| 美丽人妻在夫前被黑人|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综合|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国产乱| 精品粉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2020国产在视频线自在拍| 国产办公室沙发系列高清|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 色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片|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免费| 69av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乱码av|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中文字幕在线码一区| 精品女同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专区|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a片 | a级黑人大硬长爽猛出猛进|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伦伦| 超清纯白嫩大学生无码网站| 天天插视频| 亚洲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18禁成人黄网站免费观看| 99国产精品视频无码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一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