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明
(吉林國文醫(yī)院,吉林 吉林)
腦梗死由各種原因導致局部腦組織區(qū)域供應障礙,繼而出現(xiàn)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腦梗死是一種急性病癥,具有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不僅會對患者身體帶來巨大影響,也對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沉重負擔。目前,頭顱CT和頭顱MRI是腦結構影像檢查的主要方式,MRI比之CT更能清晰分辨腦梗死病灶,但對短期內發(fā)病的腦梗死不敏感,而在MRI基礎上發(fā)展的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擴 散 張 量 成 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擴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則能更清晰地顯示出所有腦梗死病灶,便于診斷和治療[1]。
擴散這一詞指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單位為mm2/s,一般描述分子等顆粒由高濃度區(qū)向低濃度區(qū)擴散的微觀運動。DWI擴散加權成像是在自選回波序列180°脈沖兩側對稱基礎上添加的一對擴散敏感的梯度脈沖,質子沿磁場梯度擴散,自旋頻率改變,回波時間內因質子相位分散不能相聚,繼而信號衰減,信號衰減公式為SD=exp-bD,其中,D為擴散系數,反映水分子的擴散運動能力,b值是擴散梯度因子,b值越大,相應擴散權重越大。而DWI的分子移動使用擴散系數(ADC)表示,ADC值越大,水分子擴散程度越高,DWI信號越低[2]。
現(xiàn)階段,DWI已經在急性腦梗死的診斷中常規(guī)使用,因DWI比CT在腦梗死核心區(qū)梗死的識別有著更高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動脈閉塞后,腦組織出現(xiàn)缺血變化,水分子擴散受限,DWI顯示病灶高信號,ADC低信號。雖然ADC信號降低的原因尚不明確。DWI與磁共振灌注成像的不吻合區(qū)域,一般是通過再灌注能夠恢復正常功能的缺血半暗帶,但目前尚不完全確定,而DWI異常范圍認為是核心梗死區(qū),某些研究認為,此范圍內包含部分可逆損傷組織。
DWI不止能在早期顯示急性腦梗死病灶范圍,也能在早期預測臨床預后,據美國一些研究專家實驗,發(fā)現(xiàn)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的DWI異常體積與NIHSS量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顯著相關[3]。
DTI是基于DWI發(fā)展的一種成像方式,通過在DWI施加多線性方向的敏感擴散梯度,測量水分子在各方向的擴散程度。均勻介質水分子各方向的擴散系數基本相等,為各向同性擴散,由平均擴散率(MD)反映,與擴散方向無關,MD值越大,水分子擴散能力越強,信號也越高。人體內水分子運動狀況不同于體外水分子,受組織細胞本身特征和細胞結構影響。大腦白質中,水分子沿神經纖維束固定排列走行方向擴散,少部分沿垂直于神經纖維束走走向的方向擴散,為各向異性擴散。DTI的基本成像原理就是水分子在不均勻介質的擴散具有各向異性特征。而評價擴散張量各向異性指標包括:各向異性分數(Fractional Anisotropy, FA),代表張量各向異性與整個擴散張量之比;相對各向異性為張量各向異性成分與張量各向同性成分之比,代表水分子擴散的各向異性成分與各向同性成分間分比值;容積比表示擴散張量橢圓球體積占擴散張量球體之比[4]。
不同時期的MD值和FA值有一定規(guī)律:超急性期病灶FA值升高,無明顯變化,急性期、亞急性期及慢性期FA值逐漸降低。MD值在超急性期、急性期明顯下降,亞急性期病灶為血管源性水腫,組織含水量增加,水分子擴散程度增加,MD值升高,出現(xiàn)“假性正?;爆F(xiàn)象,慢性期MD值繼續(xù)升高。
用DTI評價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預后有較深刻價值,據相關研究表明,各個時期的腦梗死區(qū)rFA(病灶與對側FA比值)及皮質脊髓束受累程度與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相比,rFA值降低程度與患者臨床預后呈負相關,與患者的Fugl Meyer運動功能評分呈正相關[5]。
DKI也是基于DWI基礎上發(fā)展的,以非高斯擴散模型為基礎,更為精確地描繪缺血組織的微觀結構,使用DKI掃描時能夠同時得到DTI參數,包括FA、MD。軸向擴散張量(D//)、垂直擴散張量(D⊥),也可得到DKI參數,包括平均擴散峰度、軸向峰度(K//)、徑向峰度(K⊥)[6]。DKI采集需要從至少3個方向不同b值和15個不同擴散方向進行,且多用b值。一般會使用6個等距b值的脈沖序列(b值為1500、2000、2500 s/mm2),掃描時間10min以上,但不適合臨床應用。
平均擴散峰度值在腦梗死急性期和亞急性期早期會有升高,之后隨著時間逐漸延長反會下降,能夠顯示出梗死病灶的異質性。而MD值在腦梗死急性期下降值較明顯,之后逐漸升高,出現(xiàn)假正?;啾戎?,腦梗死病灶的平均擴散峰度值升高幅度比MD值明顯,出現(xiàn)假正?;瘯r間也比MD值晚。經研究發(fā)現(xiàn),平均擴散峰度值和MD值的不吻合區(qū)可以認作是缺血半暗帶,能夠通過再灌注恢復,而平均擴散峰度值和MD值的吻合區(qū)能夠認作是核心梗死區(qū),不能通過再灌注恢復[7]。
目前臨床治療腦梗死方面,診斷急性腦梗死最常用的方法就是DWI,但DWI在擴散各向異性特征和腦梗死后白質纖維束受累狀況方面不及DTI,而DKI的理論基礎是非高斯擴散模型,可以更豐富、精確地顯示出組織微觀結構的改變,但尚在研究中,還未廣泛應用于急性腦梗死診斷。這三種磁共振擴散成像技術各有所長,對于腦梗死的早期診斷、確定缺血半暗帶及預后改良有著較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