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
(會昌縣實驗學校,江西贛州 342600)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較為抽象,比較難以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掌握其學習方法,因此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開展這部分教學時,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興趣,也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而將信息技術運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可幫助教師以更豐富、更形象的方式展現(xiàn)教學內容,將抽象、理論化的知識以多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出來,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從而提升教學效率。但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師沒有認清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重要性,沒有分清教學過程中的主次,導致信息技術運用不合理。
將信息技術運用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聲音、圖像、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與視覺效果。學生可以感受到抽象的知識逐漸變得易懂,并具有形象生動的特性。多媒體技術可以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相融合,將教學內容以畫面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可以結合實際案例讓學生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將以往傳統(tǒng)教育中無法達到的具體性表達出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力。
將信息技術運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助于改善并革新課堂教學體系。就當前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當前社會的各種信息進行提取,并將其中有用的信息運用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到更多道德與法治方面的信息。教師可以獲取更優(yōu)質的案例開展教學,而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教學內容。教師通過運用這些信息技術資源,讓學生提前掌握最新的社會消息,有效提升學習的高度與廣度。[1]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認知能力正處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將信息技術運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讓教學以更加豐富與形象的形式來開展,為學生呈現(xiàn)出多樣化課堂,讓學生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同時,加深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將其運用在實際生活中,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與把握,讓學生不斷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由于信息技術具有直觀性的優(yōu)勢,這就使得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應當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把握,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的學習情境,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課堂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的形式開展所學內容的課前引入,讓學生先觀看教學視頻,大致了解本節(jié)課程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后,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中,以便接下來教學內容的開展。[2]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開展實踐教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包含著許多理論性知識,將這些知識巧妙地融匯在日常生活中,才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也是我們開展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師可以將本節(jié)課所學重點內容先以理論的形式向學生講解,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實踐場景??梢越M織學生圍繞課本上列出的情境開展實踐活動,以課本上的實例為例,先觀看一段視頻,將本節(jié)所學內容進行重點呈現(xiàn),讓學生自行探討視頻中所蘊含的道理。還可以通過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內心活動,從而明確所學觀點的合理性。利用這些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引導學生自主探討與角色扮演,將錯誤、不理智的思想與所推崇的正確理論相比較,不斷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3]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較為局限,而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往往將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目標。在授課時,教師常常只注重知識點的講解,而對如何將所學觀點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卻不夠重視。教師常常只是將重要知識點進行反復講解,導致教學過程十分枯燥,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當轉變思想,除了幫助學生了解專業(yè)知識外,還應當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融會貫通,讓學生了解更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從而拓寬學生的眼界。如在開展教學時,常常會涉及一些法律法規(guī),教師可以用一些實際案例來引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興趣。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對未成年相關法律更加感興趣,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一些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讓他們懂得自我保護。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尋一些與法律相關的教學視頻,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普法,這樣不僅能拓寬課程的教學范圍,擴充教學資源,還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法律安全意識。[4]
當前,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十分迅速,網絡教學也逐漸走入我們的視野。教師可以依托信息技術來構建師生互動的教學平臺,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與教學視頻上傳至這一平臺。學生可以線下登錄該平臺來查看相關學習視頻,進行教學內容的回顧,從而進行知識點的復盤,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同時,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學習較薄弱的內容進行知識點的重點回顧,提升學習效率,也有效地節(jié)約課后學習的時間,有利于高效學習的開展。教師可以通過這一教學平臺發(fā)布一些實時的新聞動態(tài),讓學生了解當前的時政熱點,將學生當前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發(fā)布,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平臺建設中,他們可以在這一平臺上進行提問,由教師或其他學生進行解答,從而構建良好的教學互動體系,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5]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擴充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將傳統(tǒng)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實踐性教學,并將教學資源進行擴充,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平臺,從而全面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實效性,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