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審美意象的內涵問題
        ——答冀志強先生

        2020-12-25 01:34:51朱志榮
        山東社會科學 2020年2期
        關鍵詞:事象物象感性

        朱志榮

        (華東師范大學 中文系,上海 200241)

        近年來在審美意象問題研究上,出現(xiàn)了一批學術論文,有力地推動了意象問題的深化和發(fā)展。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注意:一是不同學者所理解的“意象”概念含義不盡相同。中國古代的意象概念、中國現(xiàn)代學者所用的意象概念、西方“image”等詞翻譯成中文的“意象”概念等,含義無疑是有差別的。由此引發(fā)的爭論,不利于我們厘清問題。我們需要在概念含義相同、語境相同的前提下討論問題,才能形成一個焦點。二是意象概念所指的對象,有的學者把意象等同于客觀物象或事象,有的學者把意象限于藝術作品中傳達出來的意象,而我們則把意象看成是審美活動的成果,是在審美活動中動態(tài)生成的美的本體。其他相關的問題如審美活動到底是對客觀物象和事象靜態(tài)的反映,還是主體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以及“美”的概念與“意象”概念的關系等,都是需要加以辨析的。冀志強的《“美是意象”說的理論問題——與葉朗先生、朱志榮教授等學者商榷》(1)冀志強:《“美是意象”說的理論問題——與葉朗先生、朱志榮教授等學者商榷》,《山東社會科學》2020年第2期。一文,對我的質疑涉及美與意象的關系、日常生活中的意象、丑與意象的關系、意象價值論等問題,下面我就這四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請冀志強先生和學界同仁批評指正。

        一、美與意象的關系

        冀志強對我最根本的質疑,在于“美是意象”,即“美”與“意象”的同一性問題。我認為美是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物象和事象及其背景經由想象虛實相生的結果,而不僅僅是物象和事象本身,不能把美等同于物象和事象。審美包含著認知的成分,但不是主體對對象特定屬性的消極被動反應,而是一種能動創(chuàng)構。物象和事象不是美的本體形態(tài),美的本體形態(tài)中包含著主體的情意和想象創(chuàng)造,體現(xiàn)了物象和事象對于主體的精神價值。美不只是對象的特征,更是主體的創(chuàng)造物,創(chuàng)造要依托于物象或事象審美價值的潛能,包含著主體情意的投射和主體的創(chuàng)造(包括具體的聯(lián)想)。柳宗元說:“美不自美,因人而彰?!?2)[唐]柳宗元著,曹明綱標點:《柳宗元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26頁。強調了人對于美的創(chuàng)構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只承認美是視網膜對物象和事象的印象,就是狹隘的反映論觀點,是認知,不是審美。美是審美活動的成果,具體表現(xiàn)為審美活動所創(chuàng)構的意象。把美界定為對象的客觀形式是錯誤的,把物象和事象形容為“美的”也不是指作為美學概念的“美”。

        我們應該重視“美”的物我交融的特征,其具體感性形態(tài)表現(xiàn)為意象。在中國古代詩歌和書法、繪畫等藝術的品評中,一般不用“美”而用“意象”范疇進行評價。意象作為審美活動的成果,其創(chuàng)構過程又體現(xiàn)了主體的能動體驗,明確昭示了外在客觀物象與主體情意的融合統(tǒng)一這一具體感性形態(tài)特征。其他如“妙”等范疇,只是描述意象的某些具體特點。審美意象是豐富復雜的,不是簡單的概念可以準確表達的,但是作為美學學科研究的對象,我們依然可以用“美”這一抽象的名詞概念加以概括?!懊馈弊鳛槊~,并非只是對物象或事象特征的概括,而是指主體通過情意對物象、事象及其背景進行能動感悟創(chuàng)構而成的“意象”。

        冀志強引述杜夫海納(Mikel Dufrenne)的話批評我把“美”的概念當成名詞。首先我要說的是,杜夫海納并沒有反對把“美”的概念作為名詞使用。在《美學中的哲學問題》一文中,杜夫海納確實是從探討“美”的詞性開始的:“美這個詞在日常用語中是作為形容詞來使用的,在哲學或美學的科學用語中,則變成了名詞?!?3)[法]米蓋爾·杜夫海納:《美學與哲學》,孫非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9頁。通讀全篇我們可以看到,他強調美既是感性的,又是有意味的,反對的是柏拉圖將美理解為機械的、主觀理念的、把“美”名詞化的做法,認為這是一種獨斷主義。他也反對古典主義者把美理解為一種模式,討論了康德審美判斷的無概念和美的客觀性。在討論黑格爾的理念說的時候,他認為在審美經驗中,理念是以感性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在考察了上述過程之后,杜夫海納指出:“美到底是什么呢?美不是一個觀念,也不是一種模式,而是存在于某些讓我們感知的對象中的一種性質,這些對象永遠是特殊的。美是被感知的存在在被感知時直接被感受到的完滿?!?4)[法]米蓋爾·杜夫海納:《美學與哲學》,孫非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19頁。接著他又提出:首先,美是感性的完善;其次,美是某種完全蘊含在感性之中的意義。如果杜夫海納反對把“美”當作名詞,他就不會在反對之后,自己還去追問美是什么,并且做出回答。因此,杜夫海納反對的是柏拉圖把美看作理念,以及古典主義把美看作模式。

        任何專業(yè)術語或概念都是名詞,“美”作為概念也不例外。杜夫海納強調美是感性、具體、生動的,不是一種觀念,當然也不是一個概念。但是美學研究作為學術研究,我們必須賦予感性、生動、具體的意象一個稱謂,這個稱謂就是“美”,一個名詞。意象是表述具有整體性價值的豐富、復雜的美的現(xiàn)象的,它是對“美”的現(xiàn)象作本體界定,即美學所討論的美的一般意義和價值,可以闡釋感性具體的美,但它本身不是具體的美,而是美的本體,這個本體的感性形態(tài)就是“意象”。

        我們日常用語中的“美的”與美學用語中的“美”的概念是相關的,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把對象形容為“美的”,從美學的角度看,只是指具有審美價值潛能的物象或事象。主體只有通過獨特的情意體驗和想象,物我融為一體,才能創(chuàng)構意象,即美學意義上的“美”。意象創(chuàng)構中常常包含著全身心的體驗,審美活動不只是一種判斷,還包含著感悟和創(chuàng)造。主體觀物取象、神與物游,體悟自然靈妙,應物興情,心潮澎湃,由心領而神會,“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5)[南朝梁]劉勰注,王運熙、周鋒譯注:《文心雕龍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33頁。,而心靈本身也得到了滋養(yǎng)和灌溉。同時,主體只有創(chuàng)造才能成就美。其中的創(chuàng)造要體現(xiàn)客觀規(guī)律,使人與世界、人與人二者合一,實現(xiàn)和諧。在審美活動中,觀與聯(lián)想是一體的,在意象中,虛與實、具體可感的物象、事象與想象是統(tǒng)一的。因此,“美”中體現(xiàn)著審美主體的感悟、判斷和創(chuàng)造,是審美活動的成果。

        意象和美不等于審美對象,客觀物象、事象的感性形態(tài)不等于美。審美意象是一種心象,是物象或事象及其背景與情意在心中融為一體,是體驗與感受的結果,而不是一個物理事實。審美活動不可能只是對物形的認知反映,不能將美視為感性形象的對象,美不只是指對象中固有的某種特質?!斑@朵花是紅的”是對對象的認知判斷,“這朵花是美的”是對對象的審美判斷。朱光潛先生曾經強調美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并沒有把美視為物的形象的一種特質。因此,我們不能把意象簡單地等同于物象或事象,把美等同于對象的某種特性和特質,不能把審美活動這一創(chuàng)造性活動看成感官對物象或事象的反應,那樣的思路還停留在教條主義的反映論階段,因而無法接受本體論意義上的美乃是主體的能動創(chuàng)構,是物我的有機統(tǒng)一。美絕不僅僅是對象的感性性質,不是對象的形式特征, 審美活動不僅僅是對自然景觀和社會事象形式的反應, 不只是判斷,還有感悟和創(chuàng)造。意象作為美的具體感性形態(tài),處于主客之間的審美關系中。當然,我們依然可以出乎其外,冷靜旁觀和研究它。

        意象產生于主體對客觀物象或事象能動創(chuàng)構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美的本體等同于對象靜態(tài)的形式,甚至是審美對象,而應該重視美的特殊性,意象作為美的本體是動態(tài)生成的。物象和事象常常具有象征性,這種象征性和價值,首先依托于物象和事象,又超越于物象和事象,包含在主體所創(chuàng)構的意象中。意象是物我交融的產物,是主客體共同成就的。美不僅是指具有審美價值潛能的純然外在的物象和事象,不僅僅存在于對象的形式中,而且還包含著主體的情意和想象創(chuàng)造。物象或事象不是美,物象或事象只具有潛在的審美價值,意象或美中包含著主體的情意。美中有意,“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6)[晉]陶潛著,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34頁。。意象是美的具體感性的本體形態(tài),包括本源和體貌,體現(xiàn)了美的獨特性能和價值。

        審美活動必然是意象創(chuàng)構的活動。審美活動作為心靈活動,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活動的成果便是主體依托于物象和事象所創(chuàng)構的意象。美不僅是對物象和事象的判斷,而且還是主體飽蘸情感的感悟和想象力創(chuàng)造的結果,并且從中返觀自我、映照心靈。一切審美活動都不僅僅是對物象或事象單純的形式觀照,不是對對象的形式所作的判斷,不是簡單的認知反應,而應該包含著主體的感悟、動情和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具有潛在審美價值的物象和事象,必須通過主體的意會和創(chuàng)造,象與意交融為一,才能創(chuàng)構意象,才能成為美,其中體現(xiàn)了主觀能動性。

        總之,意象作為審美活動中動態(tài)生成的感性形態(tài)及其呈現(xiàn),并不僅僅是指客觀存在的對象,而且還包含著主體的特定價值,更包含著主體的創(chuàng)造。感性物態(tài)是審美活動的基礎,具有潛在的審美價值。審美活動創(chuàng)構意象的過程,包含著感悟、判斷和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審美活動以觀物取象為基礎,感發(fā)了主體的情意,調動了主體的想象力,使意與象渾融為一,這也就是意象創(chuàng)構的活動。

        二、日常生活中的意象

        冀志強認為:“日常的審美經驗很多是無關于意象的?!辈⒄f,“日常生活中很多并不產生意象卻也的確應該算是審美的活動?!边@種判斷是不符合事實的。審美經驗源于審美活動,一切審美活動,無論是欣賞自然、欣賞世情、欣賞藝術,還是欣賞日常生活,都是感物動情、創(chuàng)構意象的活動。日常生活介乎實用和審美之間,與實用融合為一,但日常生活中的物象和事象也都具有審美價值的潛能,在主體的審美活動中也必然生成意象。不管日常生活多么豐富、復雜和多元,只要主體通過審美活動加以審視,使之超越于功利目的,就可以創(chuàng)構意象。尤其是人們在自家花園種植花草、欣賞花草的心態(tài),旅游時的心態(tài)等,都是創(chuàng)構意象的審美心態(tài)。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事審美活動,用心體悟審美的過程,就會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審美經驗的形成離不開意象的創(chuàng)構。正是由于人們在對日常生活的審美體悟中創(chuàng)構了意象,我們的生活才會色彩斑斕、充滿詩意。

        一切審美活動都是創(chuàng)構意象的活動,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活動也不例外。日常生活千姿百態(tài)、良莠并存、雅俗兼具,其中不乏美好的場景和物象,也不乏庸俗、丑惡的形態(tài),但一旦進入審美活動,便會由主體創(chuàng)構出意象。家居環(huán)境、用品包裝等廣泛的日常生活領域中都具有審美的元素,其中常常包含著個體對溫情的渴望,對獨特性的追求,于是人們期待生活與審美互補共存,將審美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寓于休閑方式之中。日常生活中對自然的審美,如在勞作之余一眼瞥見盛開的鮮花,也同樣進入了審美領域,同樣是在創(chuàng)構意象。日常生活可以觸發(fā)我們對往事的懷想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從而憑借現(xiàn)實的物象和事象,在虛實相生中創(chuàng)構意象。凡此種種,都說明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活動,都是生成意象的活動。

        日常生活千變萬化、與時俱進,日常生活中的審美也不例外。在當下體驗經濟的時代,商家更加注重給產品消費者帶來審美的體驗,更加注重生活日用品在實用基礎上的審美價值。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家居裝飾、服裝和餐具等,經過人們藝術化的設計、加工、處理等,就具有了審美價值的潛能。很多生活日用品都講究設計和創(chuàng)意,讓消費者不僅僅把日用品當成一個實用品,而且把它當成一個生活的藝術品,從中體會到設計師匠心獨運的巧妙構思,在使用的過程中欣賞了日用品的感性風貌和設計師的才情,產生喜悅之情,引發(fā)遐想,創(chuàng)構意象。日用品設計中的仿生造型有助于意象的創(chuàng)構,如顧客喜聞樂見的動物造型的蛋糕和面包等,在顧客的欣賞中被創(chuàng)構成有情感和有靈性的意象。

        物象和事象(世相)廣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能否創(chuàng)構成意象,關鍵在于主體是否采取了審美的態(tài)度。與欣賞自然和欣賞藝術一樣,只要采取了審美態(tài)度,日常生活中的物象和事象都可以是審美活動的基礎,就可以在審美活動中產生動情的愉悅,通過想象力創(chuàng)構成意象。所謂“日常生活審美化”,指日常生活介乎審美與實用之間,是把審美活動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當我們與日常生活保持了距離,對日常生活采取了超然物外的審美觀照的態(tài)度,我們便是在進行審美活動,將其中的物象和事象創(chuàng)構為審美意象。日常生活中用手機拍照、錄影,對生活中的各類物象或事象進行擇取、表現(xiàn),可以說是在創(chuàng)構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意象。越接近藝術化、越與藝術有關的日常生活審美活動,以及針對生活中某一對象的審美經驗越容易從“意象”的角度去闡釋。

        需要強調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審美非止于純感官的享樂、味覺的快感等感官快適,必須與主體情趣相統(tǒng)一,才能創(chuàng)構意象,使主體獲得精神的愉悅。在日常生活中,滿足占有欲的快感,純粹的色情和狹隘的功利,必須得以凈化和升華,才能創(chuàng)構意象,視聽感覺與主體心靈要統(tǒng)一。日常生活中把由感官刺激引起的生理快感簡單等同于審美,從美學的角度講是不當?shù)?。審美體驗包含著理想化的情懷,具有超越性,與日常生活的體驗之間永遠是有界限的。審美元素對日常生活的滲透,并不能混淆生活與審美的界限。

        日常生活不同于為審美而創(chuàng)造的純粹藝術,日常生活基于日常的功利價值,在功利中暗含著精神價值,與審美理想的契合度稍有距離。但藝術是自覺創(chuàng)造的產物,是對日常生活的反映、表現(xiàn)和升華,藝術中的意象與日常生活中的意象是相通的。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藝術家首先對日常生活中的感性物態(tài)進行感悟,將日常生活中的物象、事象通過主體的情感體驗升華為意象。從生活作為藝術源泉的角度看,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常常也是日常生活審美的過程,也是意象創(chuàng)構的過程。審美活動一本萬殊,日常生活審美化拓展了審美活動的范圍,只要是審美活動,就有主體的情感體驗,就有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就會創(chuàng)構意象。因此,在日常生活的審美中,同樣包含著對物象和事象進行意象創(chuàng)構,只不過日常生活的審美價值常常是與實用功利價值雜糅在一起的。康德把美分成“純粹美”和“依存美”,日常生活中的美屬于依存美,依存于實用功利而體現(xiàn)審美價值。

        許多藝術作品作為日常生活世界的呈現(xiàn),其中的意象多為日常生活中審美體驗的構思和傳達?!对娊洝分胁善]苢、采荇菜、采卷耳等婦女采集活動意象,岑參筆下的邊塞綺麗風光,都在詩人的體悟中創(chuàng)構成意象,再經過詩人的構思和語言傳達成為詩歌意象。其他如男耕女織、紅袖添香,都是日常生活的場景,都能做詩意的體驗,將主觀情意投射于其中,從而創(chuàng)構為意象。

        總之,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服、戴首飾、選窗簾、賞花、看風景、布置房間等等可以審美化,當然也就會創(chuàng)構意象。對于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只要我們采取了審美的態(tài)度,就必然創(chuàng)構了意象。這關鍵在于我們對日常生活也要采取審美的態(tài)度,向對象中投注審美的情感,從中獲得獨到的審美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不僅僅以其外在形態(tài)給我們帶來感官的快適和樂趣,而且還激發(fā)我們的情趣和想象。人們對日常生活詩情畫意的追求,是以藝術的趣味引導生活中審美意象的創(chuàng)構的。這與其他類型的審美活動別無二致,區(qū)別只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是附麗在實用功能的基礎之上的,我們不能把日常生活中的審美簡單等同于及時行樂。

        三、丑與意象的關系

        冀志強認為“一個丑的對象,也可以是審美對象”,“我們不能說這個意象是美的”。實際上,審美對象不等于審美意象。具有美、丑價值潛能的物象或事象都可以創(chuàng)構意象,都具有潛在的審美價值。丑的物象或事象無疑也可以創(chuàng)構為審美意象,其中有可能具有審美的負價值,也有可能以丑襯美,或化丑為美。我們所說的美,其中也包括丑的成分。它有可能包括在美之中,也有可能具有審美的負價值,同樣可以創(chuàng)構為美,同樣屬于廣義的美的范疇。因此,生活中丑的對象,只要它成為審美對象,就可以做出審美判斷,判斷其具有審美的價值或負價值,我們不能說它一定不能創(chuàng)構意象,不能說其所創(chuàng)構的意象是不美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審美判斷,不只是對具有審美價值的對象即美的對象進行判斷,應該還包括對不具有審美價值的對象的判斷。在判斷之前,我們還不能確定對象的美丑,只有通過審美活動才能判斷審美對象是否具有審美價值。因此,對象具有審美價值,抑或具有審美的負價值,都是通過審美活動得出的結論。所謂具有審美的負價值的物象,是那種不能給我們帶來審美的愉悅,令我們產生嫌棄、厭惡等不適感覺的物象或事象。

        丑的物象或事象,有的是形式上具有創(chuàng)構意象的潛質,有的則是內在精神上具有創(chuàng)構意象的潛質,它們都可以通過審美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構意象。生活中被形容為丑的物象或事象,有時只是對象在形態(tài)上不符合和諧、對稱等原則,如乖訛等,但依然可以實現(xiàn)物我交融,依然可以讓人們饒有趣味,具有審美價值。丑的物象或事象具有審美的價值或負價值。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審美判斷應當包含著對物象和事象中正價值的評判,丑的物象或事象具有審美的負價值。二是丑的物象和事象常常可以以丑襯美,使美、丑物象和事象相得益彰。具有審美負價值的丑的形態(tài)在與審美正價值的美的形態(tài)互補共存時,同樣具有審美價值。宗白華在《藝術學》中曾經說:“丑的價值有時可用以調和人之生活,如味雖甘,食久則不美,屋雖華,住久則不美,山水明秀,游久則不美,間以丑調和之,美者,格外生趣矣。且人是好奇的,觀察明亮既久,乍對黑暗,反易動情,如登山而見黑谷,反覺深幽可愛也。”(7)宗白華:《宗白華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532頁。人們面對具有審美正價值的物象,時間久了會產生審美疲勞,以丑襯美,可以使美熠熠生輝。三是藝術作品化丑為美,把丑的物象和事象轉化為具有審美價值的意象,使得由丑的物象或丑的事象所創(chuàng)構的意象成為豐富多彩的意象中的一種類型。它們都屬于廣義的美,都不只是指外在形態(tài)的審美價值。如果把美比作美味佳肴,這一類的意象則類似于臭豆腐。

        自然物象本身無所謂美丑,它們都是純然自在的,其丑,一是形式上不合規(guī)范,或讓人聯(lián)想到與人的丑類似的特征。二是不實用,如莊子筆下的散木形象。《莊子·逍遙游》:“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8)[清]郭慶藩輯,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39頁。在日常的語境中,丑本來是指物象外在感性形態(tài)上的不規(guī)則、不和諧,人的形貌上的丑陋、可怖、怪異,缺乏生意。對象形式的丑,不是審美意義上的丑。丑不等于丑的客觀物象。我們不能把客觀物象的丑與審美意義上的丑混為一談。在審美活動中,丑則由主體的情意感悟、價值評判和想象創(chuàng)構生成意象。

        丑的物象或事象被創(chuàng)構為審美意象后并不是作為物象變得不丑了,而是意象的創(chuàng)構使得這個對象不再僅僅作為丑的物象而存在了。石頭常常以丑為美。丑石不符合形式的對稱、均衡等法則,如石頭的奇形怪狀,也許讓人聯(lián)想到稀奇古怪,卻能創(chuàng)構出具有審美價值的意象。例如假山之石,倒在墻角常常是丑的,但是立于園林之中,與環(huán)境相掩映,與行者相顧盼,瘦、皺、漏、透等種種的特征便引發(fā)出主體豐富的情趣,意象的創(chuàng)構使其具有審美價值。梅堯臣《劉仲更澤洲園中丑石》以丑石比德:“以丑世為惡,茲以丑為德?!?9)[宋]梅堯臣著,朱東潤校:《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7頁??梢姡^以丑為美。劉熙載《藝概·書概》:“怪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一丑字中丘壑未易盡言?!?10)[清]劉熙載:《藝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68頁。鄭板橋則通過繪畫傳達出心靈體驗過的丑石,創(chuàng)造出丑的意象:“東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則石之千態(tài)萬狀,皆從此出?!飘嫶耸?,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11)[清]鄭板橋:《鄭板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63頁。鄭板橋畫丑石,使之變成了壯美(雄)和優(yōu)美(秀)的意象。

        《老子》第二章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12)朱謙之:《老子校釋》,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9頁。說明美丑相彰,以丑可以彰美,丑可以凸顯美的價值。莊子常常以形丑襯托出德美。他通過對形態(tài)殘缺的人的形象描繪,創(chuàng)構出美丑交融的意象,這是一種以丑襯美的藝術方式。莊子對畸人如支離疏、哀駘它的描述,表明了莊子輕形重神的審美趣味。他描繪丑之人“德有所長”(13)[清]郭慶藩輯,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216頁。,從表里關系中討論丑,更重視其內在精神。對于人來說,外在形態(tài)的丑與內在精神的美(由善帶來的精神魅力)可以共存,從而超越了美丑對立的層面。葛洪曾經說“得精神于陋形之里”(14)[晉]葛洪著,金毅校注:《抱樸子內外篇校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77頁。,強調以形的丑陋凸顯內在精神的美,即以丑襯美。不過在這方面,德國的萊辛則認為,形美和德美了不相關。萊辛《拉奧孔》說:“一個丑陋的身體和一個優(yōu)美心靈正如油和醋,盡管盡量把它們拌和在一起,吃起來還是油是油味,醋是醋味。它們并不產生一個第三種東西;那身體討人嫌,那心靈卻引人喜愛,各行其道?!?15)[德]萊辛:《拉奧孔》,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143頁。相比之下,西方把形、神分開,而中國則強調形神統(tǒng)一。

        從主體感受的角度看,美與丑的物象之間具有相對性,沒有絕對的標準。丑具有兩重性和相對性,審美主體的個體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痘茨献印ふf山訓》:“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16)[漢]劉安著,陳廣忠譯注:《淮南子譯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730頁。葛洪《抱樸子·博喻》:“西施有所惡,而不能減其美者,美多也;嫫母有所善,而不能救其丑者,丑篤也。”(17)[晉]葛洪著,金毅校注:《抱樸子內外篇校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1504頁。美丑是相對的。《莊子·山木》:“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18)[清]郭慶藩輯,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699頁。逆旅小子對二妾的評價,不是一個純粹的審美評價。他不僅僅從容貌上簡單地評判妾二人的美丑,也不僅僅從審美的角度評價妾二人。主體體驗的差異,也說明美不只在于客體的形式。這說明主體的體驗把美丑放在“齊”的角度去評價,認為萬物本一。在莊子齊物論思想中,美與丑的物象或事象雖然看起來相互對立,實際上是相互轉化的。是非、善惡、美丑都是齊一的,美丑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肚f子·知北游》:“故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19)[清]郭慶藩輯,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733頁?!肚f子·齊物論》認為,從道的角度看:“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20)[清]郭慶藩輯,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70頁。莊子以道觀之,“萬物齊一”,美丑處于一種無差別的境界。在莊子看來,美丑是相對的,美丑道通為一,丑也可以體道。

        豐富多彩的審美對象并不都是符合和諧原則和對稱、均衡原則的優(yōu)美對象,而且還包括丑的對象等。丑在中國古代各類藝術中均有表現(xiàn)。在藝術作品中,藝術家們托丑言志,以丑表意,抒發(fā)情懷,也是一種審美創(chuàng)造。明代遺民傅山提出書法要:“寧拙毋巧,寧丑毋媚?!?21)[清]傅山著,尹協(xié)理主編:《傅山全書》(第3冊),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29頁。這是在強調質樸、率真,反對矯揉造作,即便丑也是值得肯定的。青銅器上的饕餮紋以其猙獰、猛厲、恐怖的獸面形象呈現(xiàn),體現(xiàn)了獰厲之美,則是通過藝術形式所表現(xiàn)的意象。五代畫家貫休的十六幀水墨羅漢,怪異丑陋,羅漢奇形怪狀、意趣橫生、憨態(tài)可掬。在文學藝術作品中,丑是豐富多彩的意象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杜甫詩中的瘦馬、病馬等;再如李賀詩中雖取象丑陋怪奇,卻創(chuàng)構了產生審美正價值的意象。劉熙載《藝概·詩概》說:“昌黎詩往往以丑為美?!?22)[清]劉熙載:《藝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63頁。說的也是這種情形。在中國古典戲曲表演中,丑角是一個重要角色,丑角產生滑稽、可笑的效果,如裝神弄鬼等,通過扮相、服飾、賓白等進行表演,以乖訛的形態(tài)作為笑料,通過插科打諢等夸張古怪的形式打趣逗樂,用于調節(jié)氣氛,諺語有所謂“無丑不成戲”之說。丑角通過諷刺等方式,起到對主角的烘托和反襯作用。秦代的侏儒、漢代的俳優(yōu)、唐代的參軍,宋代的副凈等,都是丑角。藝術家通過形式的不協(xié)調、不和諧的乖訛,創(chuàng)構出意象,產生喜劇性的效果,同樣讓我們獲得了審美的愉悅。藝術傳達媒介對意象由適應而征服,從而實現(xiàn)傳達。藝術作品需要通過被征服的反映丑的物象或事象,生成令人愉悅的意象,而不是討嫌和令人作嘔的。

        四、意象價值論

        冀志強認為我雖然也看到了“美是一種價值判斷的結果”,但是重視得不夠,所以在本體論層面上的探討出了問題,從而導致我得出“美是意象”的錯誤結論。雖然我迄今尚未系統(tǒng)地闡釋審美活動的價值和意象的價值問題,尚未從本體論與價值論的統(tǒng)一中去闡釋“美是意象”的命題,但我在具體的闡釋中肯定了價值論對于美學和意象的重要性。中國現(xiàn)代美學的先驅們都認同美學是一種價值論。例如蔡元培1915年編譯的《哲學大綱·美學觀念》中就有:“而美學觀念,以具體者濟之,使吾人意識中,有所謂寧靜之人生觀。而不至疲于奔命,是謂美學觀念唯一之價值。而所由與道德宗教,同為價值論中重要之問題也?!?23)蔡元培:《精神與人格——蔡元培美學文選》,安徽文藝出版社2015年版,第15頁。其中把美學看成是價值論,而審美價值論正是人生論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他如宗白華也論述過形式的審美價值等。而所謂的美學價值,就是在審美活動中創(chuàng)構意象的過程中所呈現(xiàn)的價值。

        審美判斷是一種價值判斷,其價值是奠定在外在形式與人的身心對應的基礎上的。意象的審美價值超越實用功利和倫理道德,具有愉悅身心的精神價值。價值源于對需要的滿足,審美活動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即審美價值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要,通過意象得以呈現(xiàn)。主體創(chuàng)構意象的感悟、判斷和創(chuàng)造,都體現(xiàn)了審美需要的滿足。意象是主客交融的產物,基于審美的主客關系,在審美活動中動態(tài)生成,意象的審美價值正存在于主客關系之中。主體在意象創(chuàng)構的過程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尤其是審美情感的愉悅要顧及意象的價值是動態(tài)生成的這個事實。意象創(chuàng)構中包含著豐富的創(chuàng)造價值的可能性,審美活動本身通過意象的創(chuàng)構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意象的價值包括正價值與負價值,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主體的精神需要。

        審美的體驗中包含了主體以情意對物象和事象及其背景的價值判斷。審美活動是對物象、事象及其背景潛在價值的認同和印證,并且激發(fā)起具有價值的情思和想象創(chuàng)造。審美對象雖然常常依托于物質基礎,但其審美價值不在其物質實體,不屬于對象的自然物質屬性,而是其感性形態(tài)具有滿足主體精神需要的特征。意象創(chuàng)構的價值,是基于物質實體又超越于物質實體,基于物質功利又超越于物質功利的精神價值,是觀照與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審美判斷的對象,不只是象的形式,不只是對物形的抽象與提煉,還包括其內在韻味,物象、事象同時具有意味的價值。在意象創(chuàng)構活動中,有益于身心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功利價值潛在于其中。其中有合規(guī)律的一面,也有合目的的一面,包含著潛在的實用價值。美的最高境界中包含著真與善的統(tǒng)一,便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常常體現(xiàn)著“難能可貴”這一特點。在意象創(chuàng)構的過程中,主體對物象或事象由適應而征服,在物我交融為一中獲得身心滿足,從中體現(xiàn)了一種精神價值。

        審美價值是一種精神價值,取決于主體對物象、事象及其背景的審美態(tài)度和詩意的情懷,通過意象創(chuàng)構滿足主體的審美需要,取決于主體對于物象、事象等獨特的觀“看”方法、取舍方法和領悟方法,是基于生理愉悅的心理愉悅。在意象創(chuàng)構中,主體通過審美的感悟方式,從物象和事象中見出獨特的審美價值,并且激發(fā)了主體的創(chuàng)造欲,滿足了人們的感性需求。在意象創(chuàng)構過程中,主體不但體悟價值,而且創(chuàng)造價值。其中既滿足了主體感官的快適,又超越了這種生理快感,滿足了情感的需要和創(chuàng)造欲,審美價值即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物象或事象的感性形態(tài)如對稱、均衡的形式感等,只是審美價值的基礎,必須通過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能動體悟才能實現(xiàn)。

        審美價值是站在主體的立場上看對象,同時主體以物象和事象及其背景作為鏡子,通過對象映照自我,獲得精神滿足。意象的價值是審美判斷的結果,是在審美體驗中對物象和事象及其背景以及自身價值的判斷。主體創(chuàng)構意象的審美活動包含著自我觀照和自我省思的過程。價值不能脫離評價,評價不能脫離尺度。審美尺度中既包含著長期實踐所形成的審美理想,也包括特定心境。價值在主客體關系中得以呈現(xiàn),是主體基于審美尺度對物象、事象及其背景乃至自我的一種判斷,同時也是對自己審美趣味和想象成果的一種判斷。審美不只是單純的鑒賞,還是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是主體自我意識覺醒的體現(xiàn)。從一定程度上講,每一次審美活動,都是主體在心靈中的一次自我實現(xiàn)。

        審美價值不僅來自客觀物象或事象,而且來自主觀情思,是物趣和情思的統(tǒng)一,通過主體的想象創(chuàng)造得以成就。意象創(chuàng)構活動本身,是對主體自我創(chuàng)造力及其價值的確證。物象和事象通過對自我的滿足,在主體能動的意象創(chuàng)構中呈現(xiàn)生命,這也是自我的價值通過審美活動在心靈中的實現(xiàn)。這種價值判斷存在于主客關系中,是一種感性直觀的價值判斷,通過對感性物象和事象及其背景的感悟,從而激發(fā)起主體的情感和想象創(chuàng)造,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這是一種以情感為中心的精神滿足。意象的審美價值體現(xiàn)了普遍性與獨特性的統(tǒng)一。這種精神價值是由主體衡量的,其中體現(xiàn)了社會性和個性的統(tǒng)一,也體現(xiàn)了價值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tǒng)一。個體鑒賞力的差異(包括能力與形態(tài)),影響著主體審美需要滿足的程度。

        外在的物象和事象契合于特定時刻的心境,也是審美價值判斷的標準。同時,審美價值的評價取決于主體獨特的審美思維方式,包括比附、比擬和象征等,是一種意會的思維方式。如把西湖比作西子,由類比思維使其具有關聯(lián)性。通常的思鄉(xiāng)懷古,都是主體由景象觸發(fā)情思,引發(fā)聯(lián)想。審美活動作為一種“意會”活動,由特定的思維方式帶來特定的判斷,從而使得意象中體現(xiàn)著生命情調。如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比德,將山水之美作為道德的象征,源遠流長。意象的創(chuàng)構之中包含著主體能動的自我反思與心理滿足,包括創(chuàng)造欲的滿足,主體的體驗與創(chuàng)造對于美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價值。

        意象中的審美價值,還體現(xiàn)了有形與無形的統(tǒng)一、象內與象外的統(tǒng)一,其中包括有無相生、虛實相生的價值。意象的形態(tài)是虛實相生的,意象的本體是虛實相生的本體。意象的價值不僅取決于物象或事象的有形形態(tài),虛、靈中同樣具有價值,同樣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體現(xiàn)著空靈的價值。主體不但基于物象和事象的潛在審美價值,而且還要置身事外、超然物外,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方能體悟、判斷、創(chuàng)造獨特的審美價值。

        總而言之,意象是審美活動的成果,“美是意象”的命題體現(xiàn)了本體論和價值論的統(tǒng)一。日常生活中的審美雖然依附于實用,不像純粹的藝術創(chuàng)造那樣具有自覺的審美意識,但同樣在日常生活中創(chuàng)構意象。在審美活動中,物象和事象對主體內在生命進行感發(fā),讓自我獲得超越。在創(chuàng)構意象的過程中,主體映照自我,徹悟人生。意象的審美價值,就是美的價值。廣義的美的意象既包括體現(xiàn)和諧原則的優(yōu)美形態(tài),也包括丑、滑稽和崇高等形態(tài)。而審美活動中的化丑為美、以丑襯美,在審美活動中所創(chuàng)構的意象同樣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美的動態(tài)生成包含了主體的價值判斷,審美體驗與創(chuàng)造的大同小異,說明其價值判斷是有差異的。意象創(chuàng)構活動作為一種生命活動,其精神價值不可抹殺,是主體自我實現(xiàn)的一種途徑。

        猜你喜歡
        事象物象感性
        物象再造系列
        感性工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物象幾何——新藝美固整木展廳
        記敘文構思之“物象法”
        武術文化中“物象與興象”的博弈
        武術研究(2020年3期)2020-04-21 08:37:26
        禁戲下行與“以神為戲”之民間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劇為例
        戲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 03:23:36
        詩學事象研究綜論
        分析網絡新聞的感性面對及思考
        新聞傳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22
        地理事象運動與分布的教學把握
        地理教學(2015年12期)2016-01-06 11:59:50
        崇尚感性意味著什么
        蜜臀av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免费看|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野外做爰电影免费| 午夜影院91| 国产精品又爽又粗又猛又黄| 欧美性猛交99久久久久99按摩|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ⅴ|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韩国av| 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一道久在线无码加勒比| 欧美亚洲另类国产18p| 日本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一二三四日本中文在线| 最新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水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18| 亚洲综合日韩一二三区| 亚洲综合色区另类av| 国产高潮精品久久AV无码| 亚洲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一 级做人爱全视频在线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内精品视频成人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区| 国产精品刺激好大好爽视频| 色偷偷亚洲女人的天堂|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韩国主播av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失禁大喷潮在线播放| jk制服黑色丝袜喷水视频国产|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av瑜伽|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我想看久久久一级黄片|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