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qū)晉華中學 岳志斌
全國高考政治試題一直都是“年年歲歲理相似,歲歲年年題不同”。高考政治試題每年命題形式靈活多變,難度方面不確定,所以,在高考政治試題命題捉摸不定時,教師要在功能類非選擇題設問方面多下功夫,重點出擊。
功能類非選擇題的判斷識別主要是分析設問,一般來說,這種設問中含有兩個及以上要素且要求分析說明這幾個要素之間單項作用。我們將出現的要素命名為A、B……,作用的方向用符號“→”表示。例如:2018 年全國Ⅲ卷第38 題的設問:“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知識,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對中國制造業(yè)的影響?!边@個設問中,出現兩個要素: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和中國制造業(yè),我們分別命名為A 和B,根據題意,可將設問寫為A →B。我們將能夠表示為A →B 結構的設問的非選擇題定義為功能類非選擇題。
在確定功能類非選擇題的操作定義基礎上,根據A 的復雜程度,這種類型又可以分為幾個分型:簡單型、復雜性和鏈式傳導型。
A 是簡單事物,本身不可拆分。這種題需要從材料或概念中解讀出B 的內容和結構(B1,B2,B3),然后分別寫出A 對B1,B2,B3 的影響過程或結果。
比如2018 年全國Ⅲ卷第38 題的設 問“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知識,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對中國制造業(yè)的影響?!焙?019 年全國I 卷第38 題的設問:“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對國內經濟的積極影響?!痹?018 年高考題的設問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是A,中國制造業(yè)是B。材料中未詳細介紹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分類和應用過程,屬于導入型的詞匯。材料大量涉及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yè)中的應用場景,這為我們分析中國制造業(yè)的內涵提供了線索。根據材料,將中國制造業(yè)分為傳統(tǒng)制造業(yè)、新興制造業(yè)、制造業(yè)的國際競爭等。2019 年高考題的設問中,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是A,國內經濟是B。國內經濟的發(fā)展涵蓋內容較多,主體包括居民、企業(yè)和國家,從經濟發(fā)展內涵來講,含義豐富。在結合材料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對常見的一些B 的概念進行解構,下面是一些常見的重要概念及其包含的內容和結構。
A 是復雜事物,本身有結構。這種題解題時除了遵循簡單型的步驟外,還需要解讀出A 的內容和結構(A1, A2,A3),然 后 分 別 寫 出A1,A2,A3 對B1,B2,B3 的影響過程或結果,表示為A1→B1;A2→B2;……
A 是簡單事物,設問設定了或材料呈現了A 對B 發(fā)揮作用的過程C,除了簡單型的步驟外,還需要分析C 的內容和結構。最后具體寫出(A →C1 →B1;……)。比如2014 年 全國Ⅰ卷第38 題的設問:“政府放寬市場準入規(guī)則會增加市場活力,最終使消費者受益。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濟知識,分析放寬市場準入規(guī)則如何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使消費者受益的?!边@個設問中,放寬市場準入規(guī)則是A,消費者受益是B,市場機制是C。解題的關鍵是市場機制的內涵。
表一 常見的重要概念及其內容結構
這道題中的C 在設問中是直接呈現的,我們將這種類型稱之為顯性鏈式傳導型。還有一些題目,需要我們自己找到A 與B 的聯結點。我們將這種類型稱之為隱形鏈式傳導型。比如:2018 年全國Ⅱ卷第38 題的設問:“結合材料,分析企業(yè)稅負降低與財政收入增長之間的經濟聯系?!边@道題的A是企業(yè)稅負降低,B 是財政收入增長。按照常理判斷,企業(yè)稅負降低,財政收入一定時期內應該是降低。但是材料表明“財政收入穩(wěn)定增長”這說明A 肯定是通過某個中介因素進而影響了B,根據“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的知識,可知,C 是經濟增長。
這三種具體的分型中,A 和B 都分別是答案的起始句和終結句。
上面內容是對功能類非選擇題的一般分析,在實際的解題中,往往需要結合某個模塊的知識來進行。不同模塊的功能類非選擇題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從出現的年份來看,功能類非選擇題在《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都有涉及,不過《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在2013 年和2014 年就已經出現,《政治生活》直到2018 年才首次出現。
從考察的題型來看,根據對2013—2019 年的全國卷分析,《經濟生活》功能類非選擇題考察較多,類型包括簡單型(2014 年全國I 卷)和鏈式傳導型(2014 年全國I 卷、2018 年全國Ⅱ卷);《政治生活》此類型題很少出現,類型為復雜型(2018 年全國Ⅱ卷);《文化生活》功能類非選擇題考察也較多,類型包括簡單型(2013 年全國Ⅰ卷)、隱性鏈式傳導型。(2015年全國Ⅱ卷、2018 年全國Ⅲ卷)
從具體的內容來看,《經濟生活》中的功能類常常涉及到政府出臺的政策對不同市場主體的影響,而且要求細致入微地將每個具體的過程和環(huán)節(jié)都呈現出來。這本質上考察的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的作用以及發(fā)揮作用的具體過程);《政治生活》就考過一道該題型,單從該道題來看,主要考察政治實體的舉措或權力的配置對不同政治實體的影響,具體的過程和環(huán)節(jié)不必呈現。
另外,《文化生活》中的功能類非選擇題中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A 是 文化,B 是經濟、政治或者社會實踐類 的,表示為A(文化)→B(實踐),答 題方式與《經濟生活》類似;第二種 A 是文化,B 也是文化,表示為A(文化)→B(文化),這種類型的題往往首先需要確定A 與B 的聯結內容C。
分析清楚此類型題的原理并不能直接幫助我們應對考題,但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只有對此類型題進行精準的分析和針對性的訓練,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