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內(nèi)蒙古林業(yè)總醫(yī)院,內(nèi)蒙古 牙克石)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是一種可植入皮下并長期保存在體內(nèi)的靜脈輸注裝置。主要由穿刺用輸液座和靜脈導管系統(tǒng)組成[1]。它克服了普通留置針不能長期保存的缺點,解決了傳統(tǒng)外周靜脈輸液對患者日?;顒拥南拗?,彌補了PICC的不足,但其日常維護非常重要,如果維護不當,可能引起各種并發(fā)癥,如導管堵塞、感染等[2]。在臨床應用中合理地對植入式靜脈輸液港進行維護和護理,有效提高護理效果,現(xiàn)對具體護理方法分析如下。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患者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齡48~86歲,平均(68.5±2.5)歲;其中肺癌患者10例、卵巢癌患者10例、肝癌患者6例、乳腺癌患者6例、結腸癌患者4例。
觀察植入部位有無出血、滲出、腫脹、感染和疼痛。按標準程序?qū)η锌谶M行消毒覆蓋。指導患者保持輸液港周圍皮膚清潔干燥,不要用力擦洗,避免局部摩擦和損傷皮膚,不要用力猛擊植入位置,預防出血和血腫時不要對上肢進行劇烈外展運動,一旦發(fā)生局部可見的明顯腫脹、皮膚發(fā)紺,及時報告醫(yī)生。
患者術后有時會感到傷口局部疼痛和不適,可能與輸液港局部組織受到刺激有關,一般可自行緩解,如有必要,患者應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藥。
保持創(chuàng)面敷料清潔干燥,觀察有無滲血、滲液。通常在植入后7 d,沒有紅腫和疼痛,可進行拆線,切口只有在愈合良好時才能正常清洗和移動。當植入部位出現(xiàn)紅腫疼痛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密切觀察傷口情況,加強換藥,必要時引流和使用抗生素[3]。
輸液港是近年來臨床靜脈輸液的新技術,在我國尚未得到廣泛應用。患者相關信息來源少,價格相對昂貴。植入和取出均需局部麻醉。病人擔心手術疼痛、植入失敗、長期使用發(fā)生感染、影響日常生活等引起的焦慮和恐懼,因此,護士耐心講解輸液港的目的、優(yōu)點、方法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反應和預防措施,以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緊張情緒,取得配合。及時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保證患者舒適、良好的睡眠,緩解焦慮[4]。
操作前向患者講解操作過程,告知患者穿刺時有針刺感。檢查注射部位有無腫脹、感染、血腫等異常。洗手,戴無菌手套。以穿刺點為中心,螺旋式消毒皮膚3次,直徑15 cm,等待干燥。用鹽水注射器進行預沖無損傷穿刺針,用非正手觸診,找到穿刺座,確認穿刺座邊緣。將非正手拇指、食指、中指固定穿刺座做成等邊三角形,注射穿刺座呈拱形[5]。無創(chuàng)針從三個手指的中心垂直穿過穿刺間隔到達儲液槽的底部,動作輕柔,針在輕微的阻力下停止。
操作中抽回血確認位置,以脈沖式注射生理鹽水10 mL。根據(jù)情況,在穿刺針針翼下墊一塊適當厚度的開口紗布,用10 cm×12 cm無菌透明膜固定,夾緊延長管,分離注射器,連接輸液器,打開導管夾,用膠帶固定延長管,進行輸液。若發(fā)現(xiàn)有紅腫、疼痛等現(xiàn)象,應立即停止輸液,并采取相關措施。
一般不主張使用靜脈輸液港采集血液,以免導管或輸液座堵塞。必須進行采血操作時,在穿刺成功后,應取出并丟棄至少5 mL的血液,換上一個新的20 mL注射器以抽取足夠的血樣,立即用20 mL生理鹽水在脈沖模式下沖洗導管。將血樣注入采集管。
每次使用輸液港后,在采血或輸注高粘滯性液體(輸血、成分血、TPN、脂肪乳等)后,應立即沖洗干凈導管,再與其他輸液連接;如果連續(xù)輸注高粘滯性液體,每小時沖洗1次;在治療的間隔期間,每四周沖洗1次。間歇治療期采用10 mL生理鹽水+5 mL肝素稀釋液、常規(guī)輸注給藥后采用10 mL生理鹽水+5 mL肝素稀釋液、抽血或高粘度液體輸注后采用20 mL生理鹽水+5 mL肝素稀釋液進行沖洗[6]。
沖管手法采用脈沖式?jīng)_管,可有節(jié)奏地推動注射器活塞,推1次,停1次,使沖洗液湍急,清洗管壁;也可采用正壓密封管,當最后0.5 mL沖洗液剩余時,為維持導管內(nèi)正壓并降低血液反流引起導管堵塞的風險,一只手固定穿刺座,另一只手推動注射器活塞拔出針頭。拔出針頭的同時囑患者深呼吸、屏氣,并用紗布壓迫止血約5 min。
導管阻塞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與輸液港本身并無太大關系。常見的表現(xiàn)有回抽無回血或是推注阻力較大,導致不能輸液,護士應觀察導管的通暢性。當懷疑導管堵塞時,應首先檢查輸液器導管變形、折疊、夾鉗是否打開、患者位置等外部因素,使患者改變位置,抬起雙手,消除機械性導管堵塞。無損傷針穿刺時,動作要輕柔,檢查針頭是否接觸到儲藥槽底部,并適當改變針頭位置。合理選擇密封液,正確密封管道。及時沖洗導管,清除輸液港穿刺座內(nèi)的積血,防止導管堵塞。
由于在輸液港植入初期有局部刺激,病人能有意識地感覺到傷口的疼痛和不適,一般可自行緩解,如有必要,患者應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藥,以確保舒適和良好的睡眠;植入術后72 h內(nèi),告知患者在此期間容易發(fā)生疼痛、血腫、感染等,建議患者手術側不要劇烈運動,防止拉伸,在這個階段,病人只能在傷口愈合后洗澡;在使用無損傷的針頭之前,應告知患者進入針頭時有疼痛,拔無損傷針后,用無菌紗布覆蓋針眼。為防止感染,24 h內(nèi)禁止洗澡。連續(xù)輸液時無損傷穿刺針每周更換1次。
應指導患者出院后掌握輸液港的自我護理,特別是局部皮膚的護理,防止破潰;患者四肢應適度活動,防止靜脈血栓形成;避免劇烈的胸肩運動,如劇烈的打球、游泳等;植入部位應防止硬物碰撞,以免輸液港移位或損壞;植入部位如有疼痛、紅腫等應立即到醫(yī)院治療。所有留置靜脈輸液港的患者應發(fā)放維護手冊,記錄植入時間、位置、具體使用指南、注意事項和科室電話,以便患者在其他醫(yī)療場所使用和護理。
觀察中的36例患者均未有感染癥狀及其他并發(fā)癥,使用正常,確保了患者化療過程的順利進行,36例患者對輸液港的應用維護及護理滿意度為100%。
植入式輸液港的置入應由經(jīng)專門培訓的醫(yī)生完成,置管后護理應由有資質(zhì)的護理人員進行,并注意加強日常維護和管理,以降低輸液港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不僅減輕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輸液港放置后,患者體內(nèi)無外露部分,增加了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由度:無需換藥,患者可以洗澡游泳;外觀更美:無需包裝敷料,受到愛美患者的歡迎;藥物治療方便易行,大大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輸液港采用無創(chuàng)硅膠穿刺隔膜,具有自動愈合功能,注射座穿刺次數(shù)可達2000次,可終身攜帶。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臨床應用,不僅解決了普通中心靜脈輸液管不能長期保存的問題,而且解決了傳統(tǒng)外周靜脈輸液在患者日常生活中造成外滲和血管損傷的問題,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和穿刺難度,保證了治療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