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孝陵衛(wèi)初級中學小學部 宋燕玲
課前“智慧秀”是本校開展的一項校本研究活動,目的在于發(fā)掘學生的個性魅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成長為一個個具有完整意義的人。我校地處城東,屬于城鄉(xiāng)接合部,外來務工家庭的孩子在各個班級中占絕大多數(shù),家長文化層次普遍不高,孩子們在學前大部分沒有經(jīng)過有意識的言語訓練,說話缺乏條理、詞不達意……剛入學的時候,學生或許會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在課堂上搶著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一旦進入了中高年級,由于語言貧乏造成害羞心理,課堂上往往會出現(xiàn)一群“沉默的羔羊”。有教育者經(jīng)研究得出結論:現(xiàn)今,我國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普遍下降,甚至有所退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利用語文課,讓學生變得肯說、會說、愛說呢?對此,筆者利用本校提倡的課前“智慧秀”,帶領學生在班級中開展了一系列有關“言語微訓練”的活動,經(jīng)過幾個學期的訓練,目前,班級中大部分學生無論是在口頭表達上還是在書面表達上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在低年級階段,筆者曾經(jīng)把本班的語文課堂“智慧秀”內(nèi)容定為介紹古詩、講成語故事等,但后來發(fā)現(xiàn):古詩的PPT是家長代勞的,課堂上,學生就跟著PPT照本宣科,不認識的字要么含混過去,要么等著教師來“救場”。不論是臺上“秀”的還是臺下觀看的學生,所獲有限,漸漸地,“秀”的興趣也越來越淡了,不少學生和家長都把“智慧秀”當成了負擔。講成語故事也進行得大致如此。怎樣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的語言在鍛煉中得到提升呢?葉圣陶先生說過: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jīng)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三年級下學期開始,筆者決定讓學生利用“智慧秀”來“秀”自己的生活。筆者把日記本的名字定為“男生日記”和“女生日記”。男生、女生各自成組。按照學號,每天都由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利用課余時間,把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記下來。為了自己在臺上有內(nèi)容可“秀”,他們開始留意起自己的生活來。學生記錄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課間和同學玩游戲的事,有和同學鬧矛盾的事,有課堂的突發(fā)事件,有對身邊的動物、植物進行觀察的,有介紹自己做了科學小實驗的,有寫自己家里的弟弟或者妹妹的,有寫讀后感的,還有學生甚至寫了對某門任課教師的真實感受……
“秀”的內(nèi)容準備好了,為了調(diào)動他們“秀”的欲望,筆者要求臺下學生先認真傾聽,聽完后再從當天的兩名比賽者的聲音、選材、內(nèi)容上進行評價,最后由教師宣布哪一方獲勝。獲勝者及優(yōu)秀評價者都可獲得“免錯牌”一張,此外,獲勝組積1分。日常生活中,學生犯了小錯誤,可以拿出“免錯牌”抵一次懲罰。為了所代表的團隊能夠獲勝,上臺比賽的學生不敢有絲毫懈怠,發(fā)言的聲音幾乎都能做到使班級每個人都能聽見。偶爾音量稍有降低,臺下同組的同學立刻會焦急地提醒“聲音大一點兒!” 有了競爭對象和獎勵機制,學生斗志昂揚,“秀”的、評的都有了巨大的動力!
有關資料表明:關注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與人交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有利于培養(yǎng)有情有序的語言表達能力。
先來說說“有情”。最近在網(wǎng)絡上很受歡迎的“旮旯老師”趙旭認為:如果老師很“裝”,一直“套路”,學生也都個個影帝影后般配合你的“表演”。你一旦不裝,和學生交心,那學生也能和你說點實話。
事實的確如此。一直以來,無論課上、課下,筆者都特別愿意聽見學生的“心聲”,無論他們說得對或錯,只要是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筆者都會給予鼓勵。有一個男生,在日記中寫下了對于媽媽“備戰(zhàn)二胎”的擔憂,既擔心二胎的來臨影響自己在家庭的地位,又擔心媽媽成了“高齡產(chǎn)婦”會有危險。筆者首先表揚他日記選材獨特,內(nèi)心想法表達真實,獎免錯牌一張!事后,筆者又找來他的家長,交流了一番,讓他們在期待“二寶”的同時,多關注“大寶”的心理。班會上,還特意組織全班學生針對“二胎來了”說說自己的經(jīng)歷與感受。后來,不少“大寶”把家里“二寶”的趣事與糗事當成日記材料寫了下來,內(nèi)容真實有趣,讓我們班的語文“智慧秀”充滿了親情。還有一個女生,在“智慧秀”上述說了班上男同學對待女同學的種種刁難。比如,春游時,她帶了水果請同學們吃,女同學都大方地接受了,而男同學呢,都“莫名其妙地笑著”不肯接受,當唯一一名男生接受了她的水果時,其他男生卻哄笑起來,女生覺得我們班男生到底是怎么了呢?面對這一話題,筆者的評價是日記內(nèi)容獨特,敢于表達真實想法,贊!獎免錯牌一張!課后,筆者還專門和日記中提到的男生進行了談話,了解了相關情況。利用班會,讓他們探討男生、女生如何在班級這個大家庭中當好兄弟姐妹。一次,班級中一位男同學在評價女同學寫的一篇日記時,結束語是:“最后,我代表男生跟你們女生說,不是我們男生怕你們女生,是我們讓著你們?!闭Z言大膽,感情真實,讓我們班的語文“智慧秀”充滿了友情。尊重每一個兒童的語言表達,鼓勵兒童說自己的話,通過交流比較,讓兒童在自己的原生性表達中發(fā)現(xiàn)不足,并主動提高語言水平。
再來說說“有序”。記得班級學生剛開始評價的時候,發(fā)起言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思維雜亂,表達缺乏條理。于是,筆者為他們設定了一個發(fā)言的模式——“首先,從聲音上來說……接著從選材上來說……最后,從描寫上來看……綜上所述,我覺得今天某某同學獲勝!”一段時間后,幾乎所有比賽的學生都能做到響亮發(fā)言了,原先的評價模式“首先,從聲音上來說”就不太適合了,筆者幫學生改成:聲音上我就不一一贅述了,直接從選材上來說……再來說說描寫方面……最后,我覺得某某同學獲得了今天的勝利!
尊重學生,讓他們暢所欲言。從模仿性語言入手,模仿規(guī)范、精彩的語言表達范本,讓兒童在模仿表達中不斷調(diào)整、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
在我班語文“智慧秀”的舞臺上,最讓筆者感動的是學生語言之間的相互促進。
倪子軒和張雯惜兩人把日記讀完后,馬辰陽開始點評,在談到倪子軒日記中面對媽媽的規(guī)勸,他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時,馬辰陽同學說道:“倪子軒同學,這里,我要送你一個詞叫作‘我行我素’?!倍嗝辞‘?shù)囊粋€詞??!筆者忍不住表揚了他。張雨珊在評價張雯惜的日記時,對她說:“張雯惜,‘孤陋寡聞’這個詞你用錯了,請記住,它不是‘孤!聞!陋!寡!’?!睆場┫铝送律囝^,重復了一遍“孤——陋——寡——聞”。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案例在我們的“智慧秀”上還有很多。邵逸涵在評價姜飛的一篇日記《我的對手是張雯惜》時,最后說道:“姜飛,我送你一句緬甸諺語——蝦兒雖小,卻能游過大海?!卑嗬锪⒖添懫鹨黄坡暋9P者也被這句諺語打動了,問他在哪里看到的,他拿出《語文默寫能手》。激動之余,筆者帶領全班學生背誦了這條諺語。某天,一位學生在評價時指出:“喝的”不能和“美味佳肴”搭配,你這里最好寫成“喝的是瓊漿玉露”。筆者對他的評價是:“傾聽認真!糾錯完美!獎免錯牌一張!”
從以上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幾乎每個學生都具有語言創(chuàng)造潛能,作為教師,我們要讓他們在成功的語言體驗中及時反思、總結語言經(jīng)驗,形成對語言形式的元認知并及時反哺自己的語言表達,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更具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