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雄
筆者所在學校在“七色花”校園文化的引領下,著力培養(yǎng)“有自信、善實踐、敢追夢”的“陽光”學生?!捌呱ā毙@文化引領下的“七色教育”,重點在于全面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著力打造“四自”課堂,目前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文結合小學語文課改實踐,闡述“七色教育”理念下“四自”課堂改革實踐的若干思考。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檢視
“白色”課堂 “白色”課堂中,教師是主動的,是支配者,學生是被動的,是服從者。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教師注重通過語言的講述和行為的灌輸來實現(xiàn)知識的傳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嚴重不夠,不愿思考,往往腦袋一片空白。
“紅色”課堂 “紅色”課堂中,教師不停地提問,學生們對答如流??此普n堂氣氛活躍,實則教師的提問忽視了學生的現(xiàn)實認知起點,提的問題沒有意義,沒有深度,沒有辦法創(chuàng)設情境。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缺乏主動性,不利于其思維發(fā)展。
“灰色”課堂 “灰色”課堂中,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痛苦不已,機械的訓練令學生望而生畏。作業(yè)形式單一,教師不能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分層布置作業(yè),結果導致優(yōu)等生不夠吃,后進生吃不了。教師缺少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意識,不注重學生的理解、體驗、發(fā)現(xiàn)和感悟,學生學習興趣低迷,如灰色天空般壓抑。
除了以上三種課堂,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還存在一些其他問題,如學生在課堂上得不到平等對話和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能力與品質得不到應有的訓練與培養(yǎng),等等。
二、“四自”課堂:踐行“七色教育”理念的課堂范式
筆者以為,“七色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可以以“四自”課堂為范式,通過“自主質疑—自主探究—自主應用”這樣一種充滿趣味、飽含激勵、無限吸引的過程,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合作探究、靈活應用,實現(xiàn)師生共同的“自主發(fā)展”。在“七色教育”理念的觀照下,筆者嘗試探索“四自”課堂的模式建構,取得了初步成效。筆者以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6課《麻雀》第二課時為例,進行闡述。
情境一:自主質疑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一只弱小可憐又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我”的獵狗發(fā)現(xiàn)了。(課件出示:“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保┻@是一只什么樣的獵狗?
生:一只牙齒很鋒利的獵狗。
師:你看出了它非常兇猛,你能讀出來嗎?
生1讀句子,重讀了“鋒利”。
師:真可怕,誰還想讀?
生2讀句子,重讀了“大嘴”。
師:嘴巴真大,好恐怖,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重讀“大嘴”“鋒利”。
師:此時此刻,對這只還不會飛的小麻雀來說,是一個怎樣的時刻?
生:非常危險的時刻。
師:是啊,生死攸關、危在旦夕。眼看著小麻雀就要被吃掉了,此時你有什么想說的或想做的嗎?
生1:我想把獵狗趕走。
生2:我想把小麻雀送回窩里。
師:看來同學們都想去幫助小麻雀。故事的發(fā)展就像同學們希望的那樣,最后獵狗走了,小麻雀得救了。說到這里,你的心中有沒有什么小疑問?
生1:為什么獵狗放棄捕捉小麻雀?
生2:到底是誰救了小麻雀?
師:看來同學們都十分關心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那就讓我們走進課文一探究竟。
筆者首先帶領學生感知獵狗的兇猛,體會小麻雀的命懸一線,接著揭示故事的結局——小麻雀得救,以故事前后對比沖突為契機,引導學生自主質疑,變“要我知”為“我要知”。而自主質疑環(huán)節(jié)又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文本、探究文本的興趣,還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出民主的課堂氣氛。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需要,從學生的提問中篩選出本課的中心問題,為后面的探究學習提出明確目標。
情境二:自主探究
師:讀完課文,誰已經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生1:我知道小麻雀最后被老麻雀救了。
生2:我知道獵人把獵狗帶走,所以小麻雀得救了。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
生2:我從課文的第七自然段讀出來的。
師:很好,誰能像他一樣說一說,你從哪里知道了什么?
生3:我從第六自然段知道了獵狗沒有料到老麻雀的勇氣那么大,所以沒有吃掉小麻雀。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一學作者是怎樣把老麻雀的勇敢無畏寫清楚的。(出示學習要求)
學生十分樂意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人人端坐靜思。不一會兒,他們就找出了描寫老麻雀表現(xiàn)的句子,并圈畫出飛、落、石頭似的、挓挲、搏斗等關鍵詞。小組合作時,他們討論得熱火朝天,爭先恐后地暢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他們所找到的關鍵詞時,筆者相機點撥,再指導他們通過多形式的朗讀將自己的感悟表現(xiàn)出來。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時學習態(tài)度更積極,學習效果更佳。
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課堂,還在于通過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能力,從而讓學生走向課堂之外更廣闊的天地。當學生把探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變成一種習慣,“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才算真正落到實處。
情境三:自主應用
師:誰能試著用屠格涅夫的寫作妙招寫一寫“我”和獵狗走后,老麻雀和小麻雀相擁在一起的情形?
課件出示:“我”和獵狗離開后,白樺樹下只剩下了老麻雀和小麻雀。只見小麻雀( ),老麻雀( ),它們( )。耳邊傳來老麻雀( )的聲音,小麻雀發(fā)出( )的聲音。它們也許( )。
“把事情寫清楚”是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明確提出的要求,就本課來說,學習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筆者結合課后第二題,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提供填空形式的寫話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的表達方法后,再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故事的續(xù)寫。事實證明,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關鍵是教師要合理地引導他們,教給他們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
三、“七色教育”理念下的“四自”課堂策略思考
策略一:努力創(chuàng)設“自主質疑”的課堂情境
自主質疑源于“思”,它是學習的起源、思維的導火線、進步的方向。筆者以故事的前后沖突為抓手,引導學生提出心中的疑問,既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做了鋪墊,又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質疑的能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在課文中尋找適合學生自主質疑的點,還可以從文章的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對課文題目提出疑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質疑能力。
策略二:積極引導“自主探究”的課堂學習
教師要在課堂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學習提倡讓學生自主探究,但絕不是放任自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巧妙地進行點撥,相機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方法。
策略三:大力提倡“自主運用”的課堂實踐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狈▏韺W家貝爾納也曾經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fā)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fā)揮?!边@些都是強調使用正確方法的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成為能運用學習方法去主動獲取需要的知識、會學習、善于學習的人。
實踐證明,“七色教育”理念下的“四自”課堂的確能夠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筆者將一路思索,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