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漢代遺留下來的文化寶庫中,給我們展示了各種栩栩如生的神靈異獸。從漢畫像石中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媧,他們作為受人敬仰的神明卻是神首蛇身的怪異形象。伏羲女媧雖然是古代人們想象的出來的神靈,但根源于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宗教信仰,離不開特殊時代的世界觀、價值觀,他們有著神話故事的原型,寄托了遠古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谏裨捁适碌脑腿ヌ接懛伺畫z的“丑怪”形象,有助于揭開漢代神話的神秘面紗,對研究其神話信仰和原始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人首蛇身;丑怪;圖騰崇拜;神話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人文社科“論魯迅漢畫像石研究的學(xué)術(shù)價值”(KYCX20-2415)階段性研究成果。
談美、聊怪和志異一直是為中國古人所津津樂道的,回顧青銅器上饕餮食人的恐怖形象,大汶口文化呈現(xiàn)的奇形怪狀的陶鬶,還有那形色各異的九尾九頭之怪,就連三皇五帝中的伏羲、女媧也是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現(xiàn)在漢畫像的象征世界當(dāng)中?!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肪驮?jīng)講到,鄒衍的《五德終始》等著作,“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1]。這展現(xiàn)了中國地大物博,奇珍異獸無所不有。伏羲女媧人獸雜糅而成的形象看似怪誕不羈,難以理解,實際是在遠古的部落文明時代,古代先民基于生存環(huán)境和圖騰信仰自然演化而成,作為神話傳說中的一部分,是歷史的產(chǎn)物。漢畫像石作為古代神話的重要載體,將各種神靈異獸的圖像延續(xù)至今,更加直觀地為我們呈現(xiàn)了漢代人的神話世界,既為我們探索漢代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圖像資料,也為我們研究古代神話傳說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所以研究伏羲女媧丑怪形象離不開神話故事的原型和歷史語境。
例如中國的奇書《山海經(jīng)》就廣泛記載了鬼神異獸、圖騰和巫術(shù)信仰?!痘茨献印吩谧h論、闡明哲理時也廣泛涉及一些神仙鬼怪,是中國古代神話的一個重要載體,其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神話故事的原型,如九尾狐禍國殃民和嫦娥偷靈藥奔月的故事都是大眾耳熟能詳?shù)?。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的怪異形象,也可以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找到原型和依據(jù)。不論是西方還是古代中國都存在著各民族的神話傳說,上世紀(jì)50年代在西方流行的一種文藝批評方法——“神話原型批評理論”,對于研究人類的原始文化、靈感思維和心理結(jié)構(gòu)有著重要的意義。朱存明曾經(jīng)強調(diào):用“神話原型”的批評模式“去分析原始文化(特別是神話、史詩等)時,我們可以深刻地看到神話的內(nèi)核,了解到人類心理及在文學(xué)中表現(xiàn)的深層結(jié)構(gòu)”[2]。神話原型批評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融合了人類學(xué)、社會學(xué)、心理學(xué)和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xué)等多個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我們在審視人首蛇身的怪誕形象時,其實就是在與遠古的圖騰崇拜、宗教信仰進行一場深切的對話。在解讀漢代的文化思維、意識形態(tài)時不可以忽視原始的神話思維、宗教圖騰信仰還有藝術(shù)直觀和象征符號,我們必須基于神話故事的原型去揭開其神秘色彩,才可以走進漢代,去看漢代恢詭譎怪、雄渾壯闊的神話世界。
一、伏羲、女媧神話傳說
神話是古代人們最純真的“童話”,是幻想出來、縹緲卻又真實的故事,是遠古先民掌握世界、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它包含著原始人類淳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許多神話故事也被以文字的形式記載到史書當(dāng)中,其中許多故事或大同小異,或大相徑庭。神話雖然是被幻想出來的,但始終離不開時代的色彩和歷史的語境,是原始風(fēng)俗、文化、信仰、宗教道德的組成部分。自古至今伏羲和女媧的神話一直是學(xué)者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也是大眾熟悉的神話故事,甚至在許多影視作品和游戲動漫中都可以經(jīng)??吹?。伏羲是“三皇”之一,女媧造人創(chuàng)世,他們是一對夫妻,都是華夏民族文明的始祖,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在古代畫像中二者都是人頭蛇身的怪異形象?!兜弁跏兰o(jì)》記載:“太昊帝庖犧氏,風(fēng)姓也。蛇身人首,有圣德,都陳,作瑟三十六弦?!薄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淮南子·說林訓(xùn)》:“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高誘注:“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女媧,王天下者也。七十變造化?!眰髡f女媧仿照自己的樣子摶土造人,一天中七十變化,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后來天地崩塌,女媧為拯救蒼生煉石補天,用鱉足支撐頂天才得以保全人類和世間萬物。而伏羲同樣作為人類的始祖,人首蛇身,與女媧結(jié)為夫婦并生兒育女。他創(chuàng)立了八卦、文字,還發(fā)明樂器,教人類學(xué)會結(jié)網(wǎng)捕魚,學(xué)習(xí)生存之道。史書典籍以文字的形式描述了伏羲女媧的相貌、功績故事,而漢墓中的畫像作為造型藝術(shù)以圖像的形式更加直觀地展示了神話故事中的“牛鬼蛇神”,帶我們走進漢代變化莫測、奇異非凡的世界,通過漢畫像看到古人心目中的伏羲、女媧。其實,漢畫像中伏羲女媧圖像十分常見,在全國各地的漢墓畫像磚畫像石中幾乎都可以看到。其出現(xiàn)在漢代墓室壁畫上,多是成對一起出現(xiàn),或手持規(guī)矩,或手托日月,有時還會手拿樂器等,手持之物豐富多樣并呈現(xiàn)地域性的特征。如四川簡陽鬼頭山崖墓出土的人首蛇身形象的漢畫像,刻畫的正是伏羲和女媧:伏羲女媧相對而立,手上作托舉狀。在這個圖像中下方還有龜和鳥的形象,這都離不開漢代人陰陽交感、天人合一的意識觀念。
二、人首蛇身的形象
蛇的形貌并不優(yōu)美,甚至?xí)腥藚拹?,人們看見了蛇常會懼其兇戾,避而遠之。在古代西方,蛇通常也是負面邪惡的代表,伊甸園里,正是蛇引誘了亞當(dāng)和夏娃“犯罪”,摘下罪惡的果實。但是在中國古老的神話里,受人尊敬的神靈伏羲和女媧卻是人首配上蛇身的形象,今天的人或許難以理解為何我們偉大的祖先是人首蛇身,與動物雜糅的一種“丑惡形象”,這顯然與優(yōu)美和諧不符。究其淵源,人首蛇身的怪誕形象應(yīng)該根源于中國古代的圖騰崇拜,是從一些崇拜蛇,或者蜥蜴的部落祖先一步一步演化而來,例如中國海南的儋州的一個地方就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南蛇(蟒蛇)。古老部落的先民對蛇存在原始的敬畏之感,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惡劣,對未知的黑夜和兇猛的野獸充滿了恐懼,而蛇是一種生存能力很強的生物,他們體型細長,外貌猙獰、兇狠,沒有四肢但是卻可以自由地在叢林穿梭、在樹枝攀爬,甚至可以潛游在水中,喜歡生活在荒涼偏僻的地方。另一個方面,蛇有可以蛻皮重生的特殊生理功能,當(dāng)寒冬凜冽之時,蛇會躲到洞里冬眠,待春暖花開之季,便會褪去一身舊衣,換上新的戎裝,生命得到重生,開始新的一年的風(fēng)霜雨露。因此蛇的生存很少受到外在自然條件的限制。另外,蛇不但是一種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而且繁殖能力強盛。原始部落生存環(huán)境非常惡劣,孕育子孫后代尤為重要,取人上半身和蛇的下半身組成的形象體現(xiàn)了一種人獸雜糅的象征符號,蘊含了古人深厚的生殖崇拜意識。除了人首蛇身,我們在青銅器、漢畫像石中還可以看到雙頭魚怪、人面魚紋等其他一些怪誕的異獸形象,古書《山海經(jīng)》中也記載了各種神仙鬼怪,奇珍異獸。所以造人補天的女媧和創(chuàng)世濟民的伏羲是人首蛇身的形象似乎也就不足為奇了。在原始思維的早期階段,人類囿于對認識世界的局限,面對惡劣未知的生存環(huán)境,認為萬物有靈,對蛇的圖騰崇拜,亦體現(xiàn)了一種帶神秘色彩的原始思維方式。
三、伏羲女媧交尾
出現(xiàn)在武梁祠右壁的伏羲女媧交尾的圖像,伏羲女媧相對而立尾巴相交做往上推舉的動作,一旁刻有題記:“伏戲(羲)倉(蒼)精,初造王業(yè),畫卦結(jié)繩,以理海內(nèi)”。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的形象常常交尾出現(xiàn),這也與圖騰的崇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交尾原本是鳥獸結(jié)合之像,體現(xiàn)的是古人對于“尾”的生殖崇拜。吳天明給出的解釋是:“‘交尾則意味著生殖,用生的力量對抗死亡,從而保佑死者亡靈不受打擾,順利復(fù)活,這應(yīng)是漢人的用意,也應(yīng)是原始初民宗教神話觀念的遺存?!盵3]
另外,在南陽唐河縣辛店漢墓也出土了類似的人首蛇身的漢畫像,同樣手在做托舉動作,尾部相交,有部分學(xué)者認為這是“羲和捧日、常羲捧月圖”,而非伏羲和女媧。這主要是根據(jù)《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中的記載:“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yīng)為浴日)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绷硪粍t是《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中記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但是僅以此認定這個圖像是羲和常羲證據(jù)還不是很充分,因為根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羲和、常羲孕育了日和月,羲和生了10個太陽,常羲生了12個月亮,所以羲和常羲應(yīng)該是女性神,而交尾的圖式蘊含著生殖崇拜,手擎日月的二者應(yīng)該是陰陽兩性的對偶神,因此,都是女神的她們怎么能交尾出現(xiàn)呢?這顯然是矛盾的。對此解釋,本文筆者認同朱存明在《漢畫像的象征世界》提出的“變異”[4]觀點。羲和常羲的神話常見于《山海經(jīng)》,神話傳說和意識形態(tài)是隨著時代不斷更新變化的,流傳到漢代受到了陰陽哲學(xué)的影響,內(nèi)容和形式產(chǎn)生了變異,加上墓室畫像的雕刻者文化程度一般不是很高,對于圖像和文字理解出現(xiàn)偏差,從而出現(xiàn)了漢畫像交尾圖像與原始神話矛盾的現(xiàn)象,造成了今天漢畫像中人首蛇尾圖像身份認定的爭議。根據(jù)漢代陰陽觀,在漢畫像中經(jīng)??梢姷拇祟愋蜗髴?yīng)該就是伏羲和女媧,而非羲和常羲。漢代流行陰陽哲學(xué),萬事萬物互相對立、互相消長,伏羲女媧結(jié)為夫婦以交尾的圖像出現(xiàn)在各地的漢畫像中,也是象征了陰陽的對立統(tǒng)一和相生相化。古人重視生殖崇拜,故交尾圖像正是體現(xiàn)了原始部落對于孕化萬物的崇拜。
四、結(jié)語
在漢代人的意識里,人生活在一個神圣、奇妙、煙霧繚繞的宇宙之中。漢畫像石這種雕刻的靜態(tài)化的藝術(shù)圖像,即讓我們我們看到了這種神獸怪物出沒、仙人升天的“運動”世界。
人首蛇尾的雜糅是原始思維象征性符號的表達,不僅僅包含了個人潛意識的根源,還離不開特定歷史階段的集體無意識,這構(gòu)成了漢民族心理的原型,也是古代圖騰崇拜的形象反映。當(dāng)今天的人們理解了遠古的祖先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體會到他們的神話思維和靈感思維之后,對人蛇雜糅之像也就不再感到那么丑陋怪異、匪夷所思了。羅馬尼亞宗教史學(xué)家伊利亞德在《神圣與世俗》一書中描述了宗教象征文化的一般特點,宗教的象征就是一種宇宙的象征論,它將關(guān)于現(xiàn)實世界的意象統(tǒng)一整合,納入到一個統(tǒng)一的、想象的、神圣的大體系當(dāng)中,在這個大體系當(dāng)中不僅有合乎規(guī)律、秩序合理的事物,那些怪異的、矛盾的事物也有的被納入到這個整體中,宇宙被象征性地表達出來[5]。人首蛇尾的形象看似怪異、矛盾,其實也是古代先民宇宙觀念的象征,飽含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渴望平安健康得到神靈庇佑的一種心愿表達。
參考文獻:
[1]司馬遷. 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2344.
[2]朱存明.中國的丑怪[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1996:16.
[3]吳天明.中國神話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137.
[4]朱存明.漢畫像的象征世界[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211.
[5]伊利亞德.神圣與世俗[M].王建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王雪梅,江蘇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藝術(shù)學(xué)理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